張曉文 張萌 張浩然 杜元輝

摘? 要: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上半年長沙市經濟發展總體穩定增長,呈現出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智一芯”產業布局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促進轉型升級等特點。其基本經驗,一是科學謀劃,龍頭帶動技術引領,促進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二是科學打造“產學研”平臺,建立協同創新載體。三是實施“四長聯動”工作機制,助推智能制造發展。良好態勢的形成,一是落實政策有力,領導親力親為;二是規劃引導,政策幫扶;三是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創新驅動;四是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與培植新興產業并舉;五是引進人才支撐;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關鍵詞: 長沙市? 先進制造業? 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國民經濟發展質量和運行活力,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深入了解企業高質量發展實際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健全推進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體制機制研究》課題組于2020年8月27-29日赴湖南省長沙市圍繞企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期間課題調查組與長沙市發改委、長沙市國資委、長沙市工信局等部門圍繞企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了交流座談,并對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楚微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現代投資集團公司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和交流。
一、2020年上半年長沙市經濟發展特點
(一)經濟發展總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長沙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認真落實“六保”任務,以“大干一百天實現雙過半”競賽活動為總抓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半年,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下降6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51%。總體而言,長沙市經濟發展呈現出在疫情扎實有力防控下,實體經濟明顯企穩回暖,工業生產形勢趨于好轉,服務業呈現穩步復蘇態勢。工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有效需求穩步擴大。消費需求回暖,外資外貿穩定增長。
(二)工業經濟穩定增長,運行情況良好
一是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且明顯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020年1-7月,長沙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增幅較1-6月份提升0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在全國省會城市位列第8位。二是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優勢產業快速增長。2020年1-7月,長沙市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5%和117%,增幅較1-6月份別提升了49和04個百分點,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行業加快恢復,生物制藥、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集成電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等產業鏈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以制造業為主的優勢產業的快速增長有效支撐了長沙市工業經濟的穩步增長。三是工業投資快速回升,重大項目有力推進。2020年1-7月,長沙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21%,增幅較1-6月提升21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從1-6月由負轉正,1-7月再提升至278%。在此期間,引進重大項目67個,計劃總投資10691億元。各園區在建項目600個,計劃總投資44786億元。如半導光掩模項目、比亞迪IGBT項目、三一塔機項目的實質性建設等,這些項目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增強了工業發展后勁,為長沙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三)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智一芯”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傳統工程機械原是長沙的主導產業,其產業結構特點是“一業獨大、單點支撐。經過近些年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轉型升級,目前,長沙市實現了單點支撐向多點支撐的轉變,逐步形成了工程機械、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食品煙草等五大千億產業的格局,“三智一芯”成為長沙市產業新的增長極。長沙已成為中國最大工程機械產業制造基地,并享譽全球的工程機械集群城市。見表1。
長沙市產業的“三智一芯”是指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和功率芯片。在智能裝備方面,目前長沙市形成了以雨花經開區、“湖南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為中心的湖南省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并獲批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如投資1000億元在建的中聯智慧城、已落地的三一智能重卡項目都將成為智能裝備國內乃至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的龍頭項目。在智能汽車方面,加速建立完整的自動駕駛產業鏈,圍繞通訊設備、底盤、線控、傳感器、運控平臺、動力電池等領域,建立了集“車-路-云”于一體的城市及智能網聯生態環境,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于2018年建成投入運營。在智能終端方面,三安光電、惠科等系列重大戰略項目正加快建設,藍思科技、歐智通、比亞迪電子等骨干企業、優勢項目的衍生帶動作用和集聚效應逐漸凸顯。在功率芯片方面,扶持壯大了中國電科48所、國科微、景嘉微、融創電子等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企業,引進了湖南三安碳化硅及產業化項目、泰科天潤碳化硅芯片項目等半導體重大項目,還有長沙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正在建設的8英寸晶圓生產線項目、長沙三安投資160億元的半導體項目,這些重大項目初步形成了襯底材料、外延、芯片、器件封裝與制造裝備等類型較為齊全的新一代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鏈。
(四)以智能制造促進轉型升級,以民營經濟增強發展活力
智能制造是長沙制造業的最大特色。長沙以智能制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動能。在崛起的新材料、工程機械、食品、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五大千億產業中,民營企業已成為“長沙智造”的主體。2019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74億元,同比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其中非公經濟增加值為690166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市GDP的596%;非公經濟實繳稅金115814億元,占全市稅收599%;全市稅收過億元民營企業93家,占到稅收億元企業的581%。市場主體突破110萬戶,95%以上為民營經濟主體。長沙擁有國家智能制造試點企業27家,市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041家;民營科技企業數量和產值均居中部城市首位。
二、長沙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及經驗
近年來,長沙由傳統制造業轉型邁向先進制造業,產業由單點支撐向多點支撐轉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三智一芯”為標志的智能制造產業格局初步形成。長沙從自身資源優勢出發,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通過科學謀劃、技術引領、人才支撐、金融扶持、政策配套、改革推動、政府助力等系列舉措,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發展動力、發展后勁,推進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出了長沙產業發展創新的獨特之路,締造了全國關注的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
(一)科學謀劃,政策配套,促進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長沙市堅持智能制造統領,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導向,讓智能制造在各領域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整體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為此長沙市先后出臺了“長沙工業30條”、“科技創新1+4”、《關于加快推進長沙市工業新型及優勢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工業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以及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北斗應用等系列產業文件;制定了《長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行動計劃》、《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二)龍頭帶動,技術引領,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一是對智能化水平較高的行業,如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行業,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將智能化服務向全行業拓展,帶動整體行業提升。二是對于當下智能化基礎薄弱的行業,如食品、材料、煙花鞭炮等行業,引入一批智能化水平較高、熟悉生產工藝、有改造案例的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中小企業進行智能化轉型升級。如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在產品上嵌入自主研制的“黑匣子”,可采集在外運行設備的有效數據,用于指導三一的服務提升、研發創新,以及市場銷售。三一云平臺實現對設備位置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三)科學打造集專業性、公共性、集中性為一體的“產學研”平臺,建立協同創新載體,為智能制造提供技術支撐
為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服務作用,更好地發揮企業主體和市場化機制作用,由政府、需求企業和供給企業協同成立了“長沙智能制造研究院”,為企業提供智能設計、智能改造、智能決策等服務。建立長沙新材料研究院、長沙機器人研究院、長沙北斗產業安全技術研究院、智能駕駛研究院等一批協同創新載體,還建有上線華為軟件云、中科云谷、中電云網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些創新載體和平臺,可為企業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四)實施“四長聯動”工作機制,助推智能制造發展
長沙市通過精選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圍繞“三智一芯”精準發力,實施“四長聯動”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發展。一是“鏈長牽總”,強化組織領導。市領導當“鏈長”推進22條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建設。22條產業鏈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9632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219%。此外,書記、市長掛帥,抽調千余名專業干部組成小分隊常態化開展“千人幫千企百日大行動”。二是“盟長搭臺”,強化平臺對接。通過產業聯盟、技術聯盟、產銷對接會等平臺,把產業鏈相關企業緊密聯合,助力企業共性技術難題突破、科技成果轉化。三是“校長支撐”,強化人才優勢。發揮當地高??蒲腥瞬艃瀯?,深入挖掘人才與成果資源,推動“產學研政金”協同發展,全年新引進“五個100”科技人才90人,認證A、B、C、D四類高層次人才603人。四是“行長幫扶”,強化金融支持。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推動長沙銀行為170家重點企業提供貸款120多億元。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全力撬動社會資本,設立智能制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為制造業發展集聚動能與支撐。
(五)深化行政改革,切實提升服務能力與效率T]
長沙市通過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向園區下放市級審批權限28項,實現園區的事園區辦,大大簡化企業申請審批程序,提高了行政審批運行效率。
三、長沙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啟示
面對今年年初以來的新冠疫情沖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國際需求下降,國內經濟放緩,在此內外經營環境趨緊的背景下,上半年長沙市經濟增長穩定,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前位,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行業加快恢復,生物制藥、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產業鏈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實體經濟投資有效需求穩步擴大。消費需求回暖,外資外貿穩定增長,長沙市經濟發展表現出穩定增長態勢,發展韌性好,發展后勁足??v觀長沙市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落實政策有力,親力親為實抓。面對整體經營發展環境趨緊及不確定性增加,長沙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六保”任務,扎扎實實做好“六穩”工作,組織“大干一百天實現雙過半”,以此為抓手、為契機,加快推進復工復產,推進經濟穩增長。
二是規劃引導,政策幫扶,金融扶持,為企降負。近年來,長沙市相繼出臺了多項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鏈、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方面的鼓勵政策及行動計劃,為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明確列出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清單,通過組織涉企收費專項檢查,全面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減低企業用電成本。在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下,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設立智能制造發展轉型資金,為制造業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金融支撐。
三是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創新驅動,推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根據行業或上下游配套企業智能化發展水平所處不同階段,因業施策、因企施策,鼓勵有能力、智能化水平高、帶動性強的企業帶動引領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智能制造裝備等各行業解決方案,探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模式和有效經驗,加快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四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調整優化與培植新興產業并舉。長沙市原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主要以傳統工程機械為主,產業基礎薄弱,無優勢可言。然而,經過近些年的持續調整優化,引進技術、引進投資、引進重大項目等舉措,實現從傳統工程機械“一業獨大”、單點支撐,向現代多業、多點支撐轉變,形成“五大千億產業”格局,“三智一芯”成為長沙產業新的增長極。
五是引進人才支撐有保障。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人才支撐是強有的保障。為發揮長沙市高??蒲腥瞬刨Y源優勢,鼓勵和吸引國內外人才到長沙創業工作,對不同層次的人才,在落戶、住房安置以及科研經費等方面給予特殊優惠政策。推動實施了“五個100”科技人才引進工程,制訂了分類分層次人才認定標準及相應制度,為高端人才供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六是讓民營經濟迸發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動能。經過近年來持續培育引進,長沙打造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新材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等五大千億產業,成為長沙智能制造的主體。目前非公經濟增加值、稅收已占到長沙市GDP及稅收的一半以上。在三一重工、山河智能、藍思科技、比亞迪汽車、杉杉新能源等一批知名民營企業帶動下,長沙智能制造發展顯示很強的活力,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
(張曉文、張萌、張浩然、杜元輝,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