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志東 周秀梅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時千年仍被世人所傳誦。統編版教材中,古詩選篇的有增無減更說明國家對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視。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小學古詩詞“唱演法”是怎樣提出的、古詩詞“唱演法”課堂與傳統課堂的異同、“唱演法”課堂的形式及范例、“唱演法”課堂的成效四方面闡述小學古詩詞“唱演法”教學。這種教法可以引導學生讀中學、學中唱、唱中演,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人文素養等,將古詩詞教學課堂變成一個開放式的學習和展示的舞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教學;唱演法
一聯之中可觀高山流水,一闋之間可感悲歡離合。部編版教材中,古詩選篇的有增無減更是說明了教材編寫者對古詩詞的教學和國家對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視,但是因為古詩詞蘊意深奧,加上時空的差異,小學生很難很好地領悟。怎樣才能突破瓶頸問題,創新改革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呢?筆者認為運用好“唱演法”,可以教活古詩詞,可以引導學生讀中學、學中唱、唱中演,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人文素養等能力,將古詩詞教學課堂變成一個開放式的學習和展示的舞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同時還能讓全體師生都融入到古詩詞的世界中,得到浸潤和成長,在不知不覺中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一、小學古詩詞 “唱演法”的提出
第一,山重水復疑無路。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古詩詞的教學明確提出:低年級“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中年級“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高年級“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其內容和情感”。統編版教材則新選了大量的古詩詞,更彰顯國家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但是,作為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困惑:古詩詞淵遠流長,文化底蘊濃厚,小學生和詩人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學生學習理解古詩詞比較難。怎樣才能突破瓶頸問題,改革小學古詩詞教學課堂呢?
第二,柳暗花明又一村。記得在一次學習中,輔導員陳老師說過:“學了這么多古詩詞,很多都忘了,只記得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為只要唱起這首歌就會記得。”這幾年常教高年級,特別是教畢業班時,復習古詩詞的時候光讓學生背已經夠累的。有兩次輔導學生去參加鎮里舉行中華詩詞初賽,整理出來的課內外的古詩詞有幾百首,要背下來已經是個大工程了,而且要靈活運用更加是個難題,初次關注古詩詞 “唱演法”是兩年前,快到期末復習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有什么方法不僅能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還能增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用吟誦,我不在行。直到我看到“六一”晚會和女兒學校的節目表演,眼前突然一亮,頓時有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經過努力,學校《小學古詩詞“唱演法”教學實踐研究》成功成為市級立項課題,并隨即展開相關研究。
第三,給小學古詩詞“唱演法”下定義。中國古典詩詞大多數年都具有音樂性。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記住65%。根據這一原理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實施“唱演法”,必將取得良好效果。經多方查找,結合前人經驗,經課題小組研討,我們認為,小學古詩詞“唱演法”教學,就是指在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古詩詞套入合適的曲調進行演唱,設計適合的小劇本進行演繹,有效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方法。
二、“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課堂的異同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課堂的異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課堂的相同點
“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教學課堂要達成的語文要素和教學目標是一樣的。例如,教學目標都是要會寫本課的生字,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古詩詞,都要求理解詩意,領悟意境,體會情感。
2.“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課堂的不同點
第一,“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課堂的教學本位不同。傳統課堂強調以“教”為中心,衍生出的是以“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機械記憶。“唱演法”課堂則顛覆了這種以“教”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提出以“學”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唱演法”課堂與傳統古詩詞課堂的教學方法不同。其實教學方法本身并沒有好壞,關鍵看是怎么運用。傳統課堂多用“講授法”,“唱演法”課堂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變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方法為“唱演法”,通過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學中唱,唱中演,在唱演中理解了詩意,領悟了意境,體會了情感。在唱演中關注每一個學生。通過觀察和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引導。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老師認真傾聽,記錄學生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不即時指出,若無學生發現并指出,最后再由老師指出來。
三、“唱演法”課堂的形式及范例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時空的差異和豐富的底蘊,古詩詞對于小學生存在著一定的領悟障礙。如何解決古詩詞因數量眾多而記憶困難,激發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下面我運用“唱演法”,做了教學的實踐研究。
1.課前預習,以唱激趣
(1)借力網絡,以唱激趣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據筆者整理相關資料發現,古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研究已經有很多。早在八十年代,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已經開始給古詩詞譜曲,其部分作品已選入到小學音樂教材中如一年級下冊《春曉》第4頁,六年級下冊《游子吟》第2頁;星海音樂學院的教授也做過很多的類似研究,如皮曉彩的《論民族聲樂作品<漁舟唱晚>的藝術特色及演唱技巧》把古詩詞改編為民族聲樂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我以在釘釘群或微信群等互聯網平臺把古詩的音頻和“預學單”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跟著音樂學唱這首古詩,根據“預學單”提前預習。如學五下第1課時我就推送了《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和《村晚》兩首歌曲,讓在家跟音樂學唱古詩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