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蓉
【摘要】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文文字運用加強語文和生活的聯系,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落實了語文教學的性質定位。學生能將學習中的收獲遷移運用于日常的自我語言表達,就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語文課堂很有必要。本文首先探究了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語文課堂的四個方面的作用,接著探究如何讓語言文字運用更好深入語文課堂,最后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點明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語文課堂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言學習型;語言文字運用;語文課堂;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新教材最突出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和加強語言文字運用,真正落實了語文教學的性質定位。學生能將學習中的收獲遷移運用于日常的自我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就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課堂教學從“文本解讀型”向“語言學習型”轉型,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語文課堂很有必要:一是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語文課堂有及時性作用;二是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課堂有知識鞏固性作用;三是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課堂有反饋性作用;四是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課堂,會更快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那么,如何讓語言文字運用更好深進語文課堂呢?
一、找準課文中最具教學價值的學習點
一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如果從頭到尾滿筐裝,根本沒有時間可以在課堂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因此,教師備課時應該學會選擇最具教學價值的東西進行教學。例如,《小英雄雨來》是一篇長文章,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教學設計時,結合單元語文要素,讓學生了解清楚故事內容和人物品質特點即可,沒必要逐句分析。多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鍛煉,仿照課文練習寫一件事,寫清楚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指導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強的同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等各種描寫,使事件內容更充實飽滿。
二、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
如何理解這一觀點呢?比如我在課堂中,教到一個重點詞語、句子、篇章,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中仿例,或語言表達或文字表達,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語言文字鍛煉。在教“欣喜若狂”這個詞時,我解釋了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形容高興到了極點。接著,我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個四字詞是形容高興的。“歡天喜地”“心花怒放”“樂不可支”“喜不自勝”……學生搶著回答,熱情似火。《貓》一文中有一個重點句子:“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教完這個句子,我要求學生用“非……不可”造句。愛看書的張藝涵同學馬上來了一句:“我今天非把這本書看完不可!”余可欣同學接著說:“小表弟每次睡覺,非媽媽陪著不可。”語言文字的準確運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掌握的,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中,應該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鍛煉,讓學生在比較、揣摩中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習得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形成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選取材料
現實生活就是語言文字運用最好的“材料百寶箱”,應有盡有。在現實生活中選材,再用語言文字進行系統地歸納,匯聚成文,反饋生活,體現了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和統一性。課堂中學生仿寫比喻句“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時,我引導他們想一想天上有什么?這些東西像什么?張煜釗同學立刻舉手回答:“星星如寶石,月兒如小船。”我又引導學生想一想:父愛、母愛像什么?平時害羞靦腆的劉麗麗同學第一個舉手回答:“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我接著引導學生想一想:平靜的河水像什么?河邊的景物像什么?“河里水如鏡,兩岸草如茵。”平日里寫景物作文最優秀的林丹盈同學毫不猶豫地回答。
仿寫現代短詩時,我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材料,如“父母、自然、童年趣事”等都可以作為中心意象。有話題可寫,學生才不會覺得枯燥無味,才敢于動筆練寫。來自于現實生活的創作才最具真情實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林文鴻同學仿照《繁星(一五九)》寫的那首《致敬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啊!新冠肺炎來襲時,我們在退,你們在進。”最令我感動。一個“退”字,寫出了普通民眾在傳染病來襲時可以躲在家里,遠離危險病源;一個“進”字,表明了醫生不能躲起來,必須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作斗爭,做最美的逆行者。一“退”一“進”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短短二十個字,把現實中醫生們奮戰在最危險的前線與病毒作斗爭的大無畏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發現閃光點,發揮“榜樣”的力量
教學《繁星(七一)》這首短詩后,我讓學生仿寫。小張同學寫了一首短詩《母愛》:“母愛的那些事——是刻骨銘心的回憶:跌倒時的緊張,挫折時的擔憂,生病時的焦急。”我很喜歡這首短詩,請他在班中朗讀并談談這首短詩后面三行的意思。小張同學告訴我們,他媽媽很愛他,當他跌倒時媽媽就很緊張,當他遇到挫折時媽媽眼里滿是擔憂,當他生病時媽媽會特別焦急。全天下的孩子都有著小張同學那樣的生活經歷。這孩子把生活經歷用精準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了,太棒了!我在課堂上表揚了他,贊揚他語文基礎知識學得扎實,贊揚他是一個會運用語言文字的好學生,能夠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轉化為自我表達,用流暢簡練的語言文字寫出來。受到老師的表揚,小張同學高興極了。同學們都向他投去贊賞的目光。我從學生們的眼光里,看到了躍躍欲試的神情,心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已經成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興趣,相信會有更多的驚喜送給我。
果不其然,一首首好詩接踵而來。小文同學仿照《繁星(一三七)》寫下短詩《天空》:“天空啊!哪一只鳥不愛你?哪一朵云不戀你?哪一位喜愛深邃宇宙的探索者,不被你的廣袤和神秘沉迷?”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她對語言文字表達的那份熾熱的情感。小全同學仿照《繁星(一五九)》寫了短詩《致老師》:“老師啊!我們不是您的兒女,您勝似母親。花兒離不開陽光雨露,我們離不開您!”讓我除了喜悅,又多一份感動。
不管是《母愛》《天空》《致老師》,還是《致敬白衣天使》或其他短詩,每一首短詩中心都很明確,語言簡練,而且還能注意詩歌的押韻,簡直太棒了!學生們的作品把我的心都融化了。能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心中所想,學以致用,這不就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與其把學生當鴨子一樣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讓他們自己動腦動手,自己去思考去鍛煉,結合現實,把所學語文知識轉化為自我語言文字表達,應用于日常生活。讓語言文字運用深入語文課堂,為學生扎實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快速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多一條學習捷徑。
參考文獻:
[1]冰心.繁星春水[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