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華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系統性學科教育的初始時期,也是其進行基礎夯實的重要階段。數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其科學有序的開展,對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辨意識,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如何以趣味的教學方式以及創新性的教學手段開展,來切實地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水平,則成為了當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關注和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
小學中段作為小學整個系統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時期,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學生學習時期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一階段學生數學學習難度會逐漸加大,題材也會更加廣泛,其計算也將更為復雜。面對逐漸增大的學習壓力,教師如何以科學且富有趣味性的方式開展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研究的重點。作為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師,應學會充分的把握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科學地實施課堂教學有效策略,以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和發展,小學數學課程已經取得了很多令人可喜的改革成就,但是就具體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實際而言,仍是有著部分問題存在,影響著小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落實。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傳統,在教學時常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應試成績上,一味地關注成績,而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忽視了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反映在教學的實際中,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能夠記憶數學公式,但很難將其進行靈活應用和融會貫通,學生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和落后,在課堂中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理論的講解,然后讓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計算來記憶,這種題海戰術只會逐漸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將越來越無法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多樣化需求,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探究
(一)創設趣味問題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還處于特定的形象思維階段,且其思維注意力很難長時間且有效的集中,為了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實踐中充分地集中注意力,同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教師就可以利用問題情境的創設,來為學生提供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了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階段,以談話的方式讓學生想一想,自己都見過哪些有關時、分、秒的事物。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這一情境:小明早上7點起床,7:30吃完早餐從家往學校出發,到學校7:50,上午第一節課從8點開始,每堂課45分鐘。以這一情景為引導,引導學生思考小明是怎樣來嚴格遵守這個時間而不遲到、不早退的?有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在有學生回答看表,看時間后,教師就可以順勢導入新課程的學習。給學生一個鐘表,讓學生觀察鐘表盤中時針、分針、秒針的走向都有怎樣的規律?通過引導學生積極觀察,仔細思考,讓學生可以在自身的實踐體驗中獲得思維的發散。
(二)科學設置實踐操作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年齡較小,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稍顯不足,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為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堂活動導入。而實踐操作則是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所必須重視應用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實踐體會出發,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怎樣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并學會從中提出新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圖形思維,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讓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教室中或者是學校中有哪些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物體。以教室為例,像是黑板就屬于長方形,而窗戶上的玻璃則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而在學生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一定了解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操作實踐來自己制作,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可以深切地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系。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所制作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進行探討和交流,看看針對于不同大小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而言,其內在有怎樣的共通點和聯系,通過這一方式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教學
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較強的學科,但是其與生活的關系是緊密相關的。在進行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數學與生活割裂,而是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從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知識來滿足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通過精心設置課堂,使用學生所熟悉化的生活素材,來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的知識講解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更為深刻地記憶相關學習內容,同時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了更為方便學生的計算鍛煉,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主動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這一生活的場景。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課堂設置為“超市大購物”的場景,帶入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零食、學習用具等等,并設置成兩位數的價錢。之后就讓學生來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進行物品的購買。例如需要筆記本5個,每本筆記本價錢為11元,讓顧客算一算自己需要花費多少錢,而之后再由售貨員進行核對。引導學生在于這一角色扮演情境中,積極地投入到生活性的練習中,進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以便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創造性的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科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新時代小學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思想,去積極探求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方式,為全面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照.淺析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J].學周刊,2018(3):67-68.
[2]楊柳芬.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J].學苑教育,2016(5):61-61.
(陜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溫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