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芝鷹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改革,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語文閱讀理解成為了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題型。然而,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仍然采用了固有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失去對于閱讀理解題型的興趣,從而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對閱讀理解板塊進行講解時,應當將學生合作討論加入到其中,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的縝密。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能力;培養探索
小學語文中閱讀占據了主導地位,在閱讀教學課上,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模式,更好地將知識進行理解及記憶。小學語文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較為廣泛復雜,因此,將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入到閱讀教學的課堂中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語文閱讀合作探究培養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自身的智力發育還未完善,因此,學生在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諸多的障礙,很難一個人去將所有問題解答并理解透徹,因此,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使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討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合作探究模式面臨的問題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教師在講解語文閱讀板塊的時候,仍然采用了固有的教學模式,由教師板書,學生記筆記的方式顯然效率極低,學生也無法真正地從中學到重要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到有意識地將合作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其中來,逐步地進行全面的合作課堂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前,做好備課任務,記錄好重要的知識要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三、小學語文閱讀合作探究模式的擴建
(一)加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效率較低,從而導致閱讀理解內容失分較多。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加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體系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另一方面,通過動畫的形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便于記憶與運用。此外,教師在采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其中設置幾個簡單的小問題,讓學生們合作探討,說出不同的想法與見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也可以讓教師更多的了解學生的思想與見解,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二)充分利用導學案的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課上講解讓學生學習修辭、寫作手法、寫作方式等內容,因此一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較大;另一方面,學生一節課需要接受的知識太多,導致課堂效率較低。而通過引入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解本課知識時,先將本節課的導學案發到學生手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要講到的知識做一個系統的預習工作,還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進一步提高預習效率。另外,教師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也需要合理地利用好導學案中的課堂實訓模塊,通過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將問題進行闡述或者對于課上講解的修辭進行句子賞析等。這樣,一方面,教師通過導學案的加入,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導學案上的問題進行了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溝通意識。
(三)培養學生的個性閱讀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關鍵能力,對于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安排合理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任務。鼓勵激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模式,對于不懂的閱讀內容保持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思考。這樣,一方面,通過個性化閱讀的擴展,將學生的個性化思想得到激發,使其保持著獨特的思想與看法;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將在進行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的啟發與同學進行討論探究,提高學生的團隊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時,教師在教授本課時內容時,可以將學生們進行分組扮演角色朗讀,分為“父親、哥哥、姐姐以及我”四個人物,學生在進行分角色的朗讀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色出發去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于自己的角色用一份獨特的見解與看法,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樣,一方面,使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對課文內容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并得出自己的見解。
四、增加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合作能力培養,學校和教師應當更多地開展有關閱讀的課外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討論能力。比如,學校可以開展“小小演說家”以及“故事進行時”等課外閱讀活動。對于“小小演說家“的活動,需要學生自由結隊,并進行分組演說,演說的內容則需要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對于“故事進行時”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則需要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將自己閱讀的書籍與小組成員進行分享,并對自己閱讀的書籍做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這樣,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的方法,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緩解課業壓力;另一方面,通過課外實踐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改變固有的傳統教學的模式,將多媒體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融入枯燥乏味的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將合作探討加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進一步迎合教育新改革目標,培養全方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張所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能力的培養探索[J].小學生(下旬刊),2021(02):72.
[2]張少鴻.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探索[J].教育藝術,2020(12):79.
(浙江省義烏市后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