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遠玲
【摘要】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明確指出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設計是強化閱讀,構建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而這“三位”分別指的是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作為教者應該明確精讀課文是教授學習方法的,略讀課文是教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快樂讀書吧”的目的是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快樂讀書吧”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的橋梁。由于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在許多農村學校的小學語文課堂,快樂讀書吧并沒有引起老師的足夠重視,對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沒有做到充分的掌握和有效的運用,致使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僅停留在口號上面,基于此,本文對農村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快樂讀書吧;教學策略
“快樂讀書吧”是學生由課堂走向課外的必經之路,是構建語文核心素養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快樂讀書吧”的著眼點是重視知識的延續性,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而且要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促使農村學生的閱讀也不僅有廣度,而且有深度,讓學生的知識體系一步步的建立起來。接下來以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例淺談教學策略分析和探討。
一、分析教材,理順思路
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笑與淚,經歷與成長”,這樣的安排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課外知識延續。在讀書吧里推薦的高爾基的《童年》、管樺的《小英雄雨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三本書,講述的都是關于兒童成長的故事,情節生動,趣味性強,不僅貼近學生的閱讀心理,在閱讀方法上也是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的,能很好的培養學生遷移運用課內閱讀學到的方法,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這三本小說的篇排也和本單元的要素是相輔相成的:《童年》側重通過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展現人物形象;《小英雄雨來》重在抓住故事情節來把握人物形象;《愛的教育》則引導學生通過理清人物關系更好地認識、了解每個人物。本次的“快樂讀書吧”要求的是整本書的小說閱讀,是小學課外閱讀與初中課外閱讀的銜接,因此在閱讀指導上與其他年級有比較大的區別,不能像其他年級那樣分組作指導,而是要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明確閱讀的方法和要求。
二、多種方式,激發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課外閱讀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把學生“引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相信孩子們必然能在課外閱讀中遨游。當然“引進來”的方式有很多,以六年級的上冊“快樂了讀書吧”為例,在此列舉兩種方式。
(一)利用電影激發閱讀興趣。這三本小說都被制作成了電影,在課前我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三部電影中的精彩環節,在學生的腦海里對主人公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我們作為老師不需要過多的解釋電影的情節,因為經典的力量總是能夠引起每一位讀者的共鳴,不然這三部作品怎么長久地、永不泯滅地留在人們心中呢!
(二)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如果不具備多媒體播放設備的農村小學,這種方式也是很好的,可以直接組織學生就童年、成長等方面的話題展開交流,同學們交流的不一定是快樂、幸福的,也可能是煩惱、憂傷等,這里不要對學生有過多的限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者可以直接拋出問題:是不是只有美好而浪漫的童年才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幸福、讓我們的未來更有成就呢?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聯作家高爾基筆下的《童年》或許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迪;《小英雄雨來》能讓我們了解戰爭時代的兒童生活;《愛的教育》更會給我們更多關于父母,同學,師生方面關于愛的感受。相信通過此情此景,學生的閱讀欲望將會被點燃。
三、列出計劃清單,持續閱讀,拓寬閱讀廣度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說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指事先做好計劃或準備。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能取得成功。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我們應該重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閱讀計劃。由于六年級的學生自制力和自覺性不夠,在列計劃清單的時候,我會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成以三人一小組的方式來讓學生羅列出小組計劃清單,這樣做能列出更合適的計劃清單,并且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機會,而且起到一定的相互監督作用,還能形成一股小的閱讀競爭氛圍。要注意的是,由于是課外閱讀,人數不宜過多,這樣才能給每位學生更多的交流的機會。以《童年》這本書為例,共13章,260頁左右,我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速度,每天閱讀一章,兩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完成;也可以根據頁數來安排,每天讀15頁左右,20天就能讀完,當然不是說一定要一絲不茍地按照清單來執行,畢竟組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有差異的,適當的調整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定要如期完成閱讀任務,比如,今天課內的學習任務比較多,可以少讀幾頁,明天多讀幾頁也是可以的。有計劃地閱讀能很好的為學生打開閱讀的廣度。
四、指導閱讀策略,明確閱讀方法,挖掘閱讀深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聯系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閱讀《童年》這本書的:由于人物較多,為了使學生能夠理清這些人物的關系,我讓學生列舉人物關系和性格特點的思維導圖,并寫出對人物的性格特點評價。這樣學生對《童年》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又例如在指導《小英雄雨來》的閱讀時我讓學生使用邊讀邊劃邊批注的方法重點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等人物描寫的句子,通過對人物描寫的關注,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點。恰當的學習方法,既能更好地挖掘到文本內容深度的價值,又能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對學生語文知道要素的構建是非常有利的。
五、分享閱讀收獲,共同成長
讀完一本書以后,讀書分享是必不可少的,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分享是讓學生體會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孩子們在交流中一起成長。因為這三本小說都是寫兒童生活的,能與學生產生極大的共鳴,我組織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寫下感悟并指導學生制作手抄報的形式形成班級的板報。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學生不能機械的用讀書筆記或讀后感的形式來束縛學生,要引導學生將“所讀的書”與“所經歷的生活”建立聯系,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自信地表達自我。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也能夠為學生積累一份很好寫作素材。
“快樂讀書吧”最重要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的讓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使課外閱讀課程化,讓學生主動踏上課外閱讀的學習之路,同時也是學生語文知識體系構建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
[3]溫儒敏.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要“和大人一起讀”,老師要弄清楚11個問題[J].教育故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