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保貴
摘 要:現如今,我國正處于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更加受到關注和重視。小學音樂教學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其地位和重要性變得更加凸顯。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革新課堂教學結構、積極融入生活元素四個維度出發,系統地分析新課改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陳舊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重點對課堂教學的結構、策略和體系進行調整、優化,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提升教學有效性并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每一位小學音樂教師都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創新思想,結合音樂學科特性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推進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構建穩定的課堂教學模式,最終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理念是教學行為的指引和先導,傳統教學理念的確立往往會造成教學活動的混亂無序、教學行為的低質低效。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以傳統教學理念的轉變為出發點,徹底擺脫“以師為本”“師道尊嚴”等落后思想的束縛,將學生看作平等的個體,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愛護和尊重,嘗試以真誠的態度、親切的話語和朋友的身份來和學生進行互動往來,建立更加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且寬松的課堂氛圍,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的空間、機會,實現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展現與發揮。
例如,在教授《嘀格調》時,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們的影響較大,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同時對傳統教學思想進行革新。如,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會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給予學生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空間。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們可以自由學習本節課程的知識,培養學生們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加順利。另外,筆者還會在課堂中主動與學生們交流對話,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拉近師生之前的距離。這樣,筆者通過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良好視聽情境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能夠給學生帶來直接且深刻的聽覺體驗,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創設出視聽結合的情境,有效豐富學生的感官認識。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主動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善于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對音樂知識和作品進行加工優化。通過圖片、動畫、視頻、文字、聲音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創設出良好的視聽情境,從而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讓學生更具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教授《魅力的草原》時,本節課程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傳統的語言教學對學生們的學習理解有著一定的影響。對此,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課程開始后,筆者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了幾組圖片,通過圖片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們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課堂上,這時,筆者會趁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來介紹課程內容,讓學生們了解本節課程的知識。同時,筆者在借助信息技術來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們展示更多有關鬧花燈的知識,讓學生們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藝術形態。這樣,筆者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良好視聽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革新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過去,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多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整個教學結構是單一且封閉的,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氛圍的枯燥和乏味,致使學生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對于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從班級授課模式的創新出發,基于對班級內學生具體學習、發展情況的具體認識和了解,將他們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現自我的機會。進而促使學生主動以小組為單位來展開溝通、討論、互動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與看法,實現思維碰撞和優勢互補,充分活躍課堂氛圍,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加開放和多元。
例如,在教授《歡樂的鼓聲》時,本節課程筆者實施了小組合作探究法展開教學。首先,筆者利用課前準備時間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水平。然后,筆者再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對學生們進行分組,每個小組5人。小組成員劃分好后,筆者再正式展開教學。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會為各小組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讓學生們通過團隊配合來練習本節課程的歌曲,鍛煉學生們的演唱能力。這樣,筆者通過革新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
四、積極融入生活元素,培養學生藝術修養
藝術源于生活最終也將回歸生活,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同樣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將生活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主動地觀察、挖掘和搜集各種與學生生活經驗、實際體驗相關的素材和資源,將其與相關的音樂課程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拓展音樂課堂教學的思路和范圍,還原并創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處熟悉的氛圍中,充分體驗并感受音樂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
例如,在教授《綠色暢想》時,本節課程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此,筆者融入生活元素展開教學。課程開始后,筆者先為學生們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們結合生活經驗來說一說綠色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隨后,筆者再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們聆聽音樂感受綠色植物的魅力。這樣,筆者通過積極融入生活元素,培養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總的來說,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與實施的背景下,各個學科教育教學都應順應形勢做出改革、創新和優化,以滿足新的要求,讓學生可以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和進步。所以說,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具備清醒的觀念和認識,牢牢把握課程改革發展和變化的趨勢,結合現實學情來推進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革新課堂教學結構、積極融入生活元素等策略的實施,完善并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最終全方面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春娜.新課改下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20(07):117.
[2]劉曉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探析[J].北方音樂,2020(07):194-195.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城關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