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形成高尚的道德觀念、正確的情感態度的關鍵時期。因此,學校教育是德育的主要戰場。在學校各學科中,小學英語學科因教材內容與教學活動的獨特性,具備了德育的先天性優勢。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課堂生成、課文內容和課堂活動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品德教育
一、前言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在教育的首要問題中,習主席提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也強調了文化品格的重要性,其是指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由此可見,我國的教育目標越來越偏向一個孩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均衡的發展,且以“德育”為重。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形成高尚的道德觀念、正確的情感態度的關鍵時期。因此,學校教育是德育的主要戰場。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品德。德育不僅是課堂上教師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系列由感知、實踐到內化的活動。只有當道德準則和規范經過感知消化,實踐體會,最終內化成為個性中一部分穩定的品德態度時,才能稱為品德。在國際化的今天,品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語文課和思品課,而需要各學科的相互配合。英語作為不同文化間的橋梁,更能讓學生全面感受到不同文化中的品德教育,形成立體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優勢
(一)英語教材內容的優勢
小學課程除了語文學科外,英語學科的教材中匯集了大量的德育素材,例如環境保護、感恩父母、團結友愛、愛護動物、勇敢探索等德育因素。教師在故事的講解過程中,自然而然涉及了各種價值觀念和行為標準,與此同時德育教育必不可少。
(二)課堂教學活動的優勢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常常采用會話、游戲、唱歌以及表演等教學形式讓學生體會人物感情,在傳授和操練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融入情感,滲透德育。因體驗感強烈的情景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具備了學科優勢。
(1)在英語故事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利用生成性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超出教師預設的情況,這些突發情況中也隱藏著很多的德育契機。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這樣的課堂生成機會,再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讓德育滲透貫穿教學的每個細節,學生德育的內化效果會更好。
例如在《典范英語》4a Lesson 18 《Village in the snow》這一課中,教師的德育目的是讓學生培養與人相處時團結友愛,反對欺凌的精神。在討論本課的一個問題時,老師提問:“If you saw someone was bullied,would you help?”教師原本目的是引導孩子在看到別人被欺凌時,勇敢出手相助。但有一個孩子回答:“No,I would not help. Because I am not strong enough. ”對于孩子的回答,雖然不是老師預設的答案,但是卻非常符合情理。教師不能否定孩子的答案說他是錯的,但是也不能讓孩子們覺得不去幫助別人是對的。筆者認為此時此刻就是品德教育的時機。于是就此問題和學生展開討論:“If you were not strong enough,how could you help him?”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討論得出很多結果,大家認為,可以尋求大人的幫助,可以報警,可以和受欺凌的孩子一起回家等。孩子們意識到幫助別人有很多方式,當我們強大時不能欺負弱小,當我們弱小時要機智應對。最后,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在相處中要團結友愛、反對欺凌,而且知道了幫助他人時要有勇有謀。
(2)利用課文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每篇課文內容中都包含了很多的德育因素,尤其是故事往往具備了很高的德育價值。作為英語教師,筆者努力挖掘這些德育因素,以英語知識為載體,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多方面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品德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例如在四年級英語教材《典范英語》4a第18課的故事中,孩子們幫助受欺凌的孩子,當教師向學生提倡團結友愛精神,學生愿意聽,屬于“接受”水平。當學生愿意通過繪制海報和做思維導圖宣傳團結友愛的精神時,則達到更高一級“反應”水平。當學生按照品德教育的價值準則行動后,團結友愛的行為受到外界的肯定與鼓勵,并從中獲得滿足感時,團結友愛的價值觀至此內化為學生個性中穩定的品德。此時他們再對團結友愛的行為賦予價值,則達到了更高級的“評價”階段。當學生能夠互相體諒、互相幫助時,團結友愛的德育教育就算真正成功了。
(3)利用課堂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往往是通過有趣的、貼近孩子們生活的活動而被接受的。因此,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中內容有趣、形式新穎的活動來進行德育滲透,包括唱英文歌曲、小游戲、表演、繪畫、手工制作等。
例如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筆者設計了幾個小活動來達到德育目標:
1.課前唱英文歌曲《We are good friends》
在課前的熱身活動中筆者選擇了一首適合孩子們演唱的英文兒歌,反復出現了一句歌詞““We are good friends that help each other.”學生在觀看視頻和跟唱音頻時能夠感受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和友好,為本課的德育教育做好了鋪墊。
2.課中表演故事選段
讀完故事之后,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因此筆者讓他們以小組表演了故事。在成為故事主人翁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增加話語和表達情感態度,融入人物內心,更真實地體會了被欺凌時的難過,被幫助時的溫暖。“團結友愛,反對欺凌”的觀念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在孩子們的內心有了具體的形象。
3.課后繪制思維導圖和海報
在課后,為了把德育教育貫徹到實踐中,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宣傳“團結友愛,反對欺凌”的精神。孩子們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和海報,讓德育效果有了進一步體現。
三、結語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中心和重心,通過“德育”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德育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的滲透進行了一些分析,并以《典范英語》4a中的一個故事為例討論了英語學科進行德育滲透的優勢和方法??梢?,小學德育工作覆蓋各個學科的各個方面,我們要以課本教材為主導,將生活中的德育與課堂當中的德育相互融合,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進行的德育滲透。在以后的實踐當中,還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開拓創新,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導下完成英語學科中的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袁婧.小學英語學科的德育價值及實踐策略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4.
[3]羅華.談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管理學家,2014.8
課題:2019年陜西省中小學教學能手專項研究課題《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教學案例研究》GZZ1819115
(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