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樂
摘? 要:高校檔案課程的德育價值是新時代檔案學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檔案高教工作者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檔案學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協同作用。因此,需要組建高校檔案課程思政的教學團隊,充分發掘檔案課程、檔案實踐以及檔案資源的價值。
關鍵詞:檔案課程;課程思政;檔案教學;立德樹人;紅色檔案資源
Abstract: The moral education value of Archive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Archives higher education worker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Archives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knowledge and value are unified, and the implicit education and explicit education have a synergistic effe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m for Archive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ully explore the value of Archives courses, Archives practice and archive resources.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rchives education;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Revolutionary archival resources
1 課程思政:高校檔案課程德育提升新視角
“課程思政”的概念源于2014年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實踐,旨在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脫節問題。
2018年9月教育部制定“新時代高教40條”,明確指出要加強課程思政。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著重強調了“課程思政”在高校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性。在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課程思政”被擺在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位置。由此可見,“課程思政”已經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對于包括檔案學在內的諸多學科而言,課程思政是一個全新的探索領域,是一種全新的育人模式,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許多教育工作者對課程思政的核心內涵、能力體系和組織方式認識不清,與思政課程相混淆。與思政課程不同,“課程思政”并不是指開設一門課,而是作為一種課程理念而存在的,它是指在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中,充分發掘各類專業課程中的教育資源,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的課程觀。
關于檔案學課程思政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僅有關于《檔案管理學》《檔案學理論與方法》課程的論文和項目[2]。
傳統檔案學科的德育建設主要是基于思政課程展開的。高校檔案課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師要在檔案學相關課程教學中,從檔案課程設計、檔案課程教學、檔案課程實踐以及檔案課程評價等多個環節,都要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其中,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 高校檔案學課程思政的特征
2.1 檔案學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檔案學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的,“立德”就是要求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檔案學高等教育有天然的“紅色基因”,具有開展課程思政的獨特優勢。首先,檔案具有存憑、留史、資政、育人的功能。其次,檔案館是檔案學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具有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重要職能,同時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檔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檔案高等教育一直注重對學生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及專業能力的培養,致力于培養既精通技術又善于管理的社會記憶建構者、檔案文化資源開發者、優秀文化傳播者。
2.2 檔案學課程思政是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對課程價值問題的探討最早見于斯賓塞,他提出了“什么知識最有價值”,強調知識本身的價值問題。隨著20世紀阿普爾“誰的知識最有價值”的問題的提出,在關涉知識與價值的議題上出現了態度轉變,人們將目光由知識本身轉向了知識的客體價值。
由此可見,課程價值并不是一種絕對客觀的,除了課程本身價值評判無法遮蔽主觀性外,其對應的客體價值的主體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于高校檔案學課程思政的理解應當是基于檔案課程和思政元素展開,不管是缺少檔案課程還是思政元素都是有失偏頗的。
總的來講,檔案學課程思政中的“課程”是指學校組織的檔案學學習活動,屬于進行“思政”教育的“場域”,“檔案學課程思政”中的“思政”是“檔案學課程”在價值論意義上的表征。
檔案學專業知識是檔案學學生的必備技能,也是進行檔案學課堂思政的知識載體。檔案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有完備的課程計劃和知識體系。
在知識性層面,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管理方法、檔案相關技術構成了基礎知識架構;在數字環境下,檔案學人才培養規格有了新的時代元素,檔案學課程教學直接關涉到檔案學知識傳授、檔案學科學精神的培育以及檔案學專業能力的形成。
結合檔案學學科的教學特征,檔案學課程思政理應以價值引導來引領檔案學的知識傳授,通過檔案學的知識性來支撐價值引導,實現高校檔案學課程思政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2.3 檔案學課程思政是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的統一。檔案學課程思政除了具備一般學科課程思政的共性之處,還有其特殊性。
就教育方式來看,高校檔案學課程思政所呈現出的隱形教育和顯性教育特質同樣顯著。
一方面,檔案學課程思政承擔了價值塑造的思政功能,對檔案學學生的價值引導呈現隱性教育的特征,這是其與傳統檔案學課程設計和思政課程的區別之處。檔案學課程思政是通過檔案學學生對高校檔案學課程的學習來間接引導檔案學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種隱性教育價值使得學生在實現知識內化、知識更新的過程中,形成基于價值觀、情感、態度的認同。
另一方面,檔案學課程資源的豐富性決定了檔案學課程思政也具備顯性教育的特征。檔案信息資源作為“課程思政”建設資源的載體,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對“四史”即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歷史檔案的學習,則是具有較為明顯的顯性教育特征。
3 檔案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的完善路徑
3.1 加強對檔案課程思政中課程實踐的開發。檔案學課程包含檔案學課程設置、課程實踐以及課程評價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涉及到思政元素的應用。
檔案學課程本身所蘊含著豐富德育價值,這就需要我們組建常態化、專業化的教師團隊對課程思政的環節進行思政元素的滲透。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是檔案學科探索育人功能的新路徑。高校檔案學課程思政教師需要平衡好教學實踐中知識性與價值性的關系,既不能弱化學生檔案學專業素養的培養,也不能忽略對學生價值性的引導和教育。
首先,要不斷完善檔案人才體系方面。在組建檔案學教師團隊時,要求教師不僅有扎實的檔案學教育基礎,還應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其次,要善于引導檔案學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檔案學教師要抓住檔案學課程思政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的特征,在講述檔案學專業內容的同時,給檔案學學生以價值指引。
3.2 加強對檔案課程思政中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紅色檔案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建設資源,“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黨史、國史中的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
如:“紅船精神”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高校要及時將革命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黨史、國史檔案是革命先輩通過總結自身經歷,留給國家和人民的寶貴財富和經驗指導,無論是“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特區精神”等,都是高校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的珍貴資源。
對于紅色檔案史料,要注重其原始性、真實性、客觀性及精準性,依據一手史料,用歷史事實說話。與此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甄別檔案資料真實性的能力,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紅色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實踐真正結合起來。
在進行紅色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時,要注重整合多方資源,引導公眾參與。
在開放形式上,要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組織檔案學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紅色檔案,還要通過實地考察的形式,讓學生在紅色檔案的發生地、發現地感悟歷史。
在開發方式上,要注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為檔案學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檔案資料。
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與社會文化機構“互通有無”。如與公眾圖書館展開合作,實現資源的共享;與檔案館建立合作關系,優勢互補,加強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等。
4 結語
檔案學課程思政既強調高校教育要注重學生精神成長,重視育德的重要性,又同時要關注高校教育育才功能的實現。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課程觀存在,旨在依托課程教育活動傳遞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實現育德與育才的共同推進,做到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統一。
檔案學課程思政是高校德育育人體系中的進行道德教育和成才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幫助高校檔案學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閆靜.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檔案課程育人功能的實踐探索——以“檔案管理學”為例[J].山西檔案,2020(06): 103-111.
(作者單位:《山西檔案》雜志社? 來稿日期: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