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摘 要:高中語文中蘊含的古詩詞均是我國歷史著名人物的著作,而這些作者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擁有著不同的身份,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雖有不同、但都流傳至今,他們已然不在,但詩所傳遞的情感和精神仍歷歷在目。對于正處于身心均在發展階段的高中生而言,多對這些古詩詞進行朗誦,既可以了解當時作者愛國、愛家的情懷,又能夠在抑揚頓挫中加強自己的語言表達。從這一角度來看,對高中學生進行古詩詞朗讀的培養,符合現代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古詩詞誦讀
引言
我國的古詩詞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誦讀古詩詞能夠讓學生切身體會古詩詞的節奏、辭藻與韻律美。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依托誦讀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古詩詞的內涵與意蘊。本文結合古詩詞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探索核心素養下古詩詞誦讀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高中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做題訓練單一
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種想法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大部分課堂教學都變成訓練講評,以單一固化的習題訓練取代詩詞賞析,這種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如果不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最終的教學成效也是不理想的。
(二)教學過程過于模式化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際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字詞翻譯,給出中心思想學生加以記錄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過程單一、模式化且枯燥乏味,教學課堂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教師對于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認識不夠充分,學生也不能及時轉變學習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古詩詞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古詩詞誦讀策略
(一)開展模仿名家品讀活動,培養學生審美鑒賞文學素養
語文這門學科需要同學們在學習中全面發展,品讀鑒賞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詩詞在朗讀中融會貫通,知識在朗讀中消化吸收,語言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而且通過朗誦故事,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每首古詩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找到正確的朗誦方式,這都是朗讀帶來的好處。而學生對詩歌進行仿寫,在模仿其藝術手法中,體會作者的寫作心境,更貼切的理解其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國的詩詞極具藝術魅力,其中的韻律、形式、情感都值得細細品讀,需要同學們在反復的誦讀中發掘韻味,自身的文化核心素養以及審美水平也得到顯著的提升。而在古代詩詞中,從古代語言表達來講,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達方法,或豪放闊達、或含蓄委婉。學生在品讀中結合朝代和創作環境,從多方面體會作者的心境。
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一人教版語文教材上冊第三單元第8課杜甫的《登高》時,帶領同學們對這一首詞細細品讀。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句景物描寫在描繪落葉從樹上落下、江水翻涌這一畫面的同時,表達出作者內心那種傷感之情,情感伴隨著畫面同時出現。“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好像落葉落下、江水翻涌的景象近在眼前,好似可以聽到落葉和江水的聲音,將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感無形地表現出來,雖然只字未提悲傷,卻將悲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進一步表現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境。這兩句對仗工整,“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在對應句式的同時,也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提出讓同學們模仿這種句型,從而進行創作。
(二)做好誦讀涵泳,提升整體誦讀水平
對于古體詩和格律詩來說,都應做好誦讀涵泳。這是因為古詩詞具有清晰的節奏感和較強的韻律感,學生通過誦讀涵泳能夠感受和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以《登高》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預留充足時間讓學生體會和誦讀,同時在誦讀的基礎上解析律詩的節奏變化。在節奏方面,本詩前后各聯之間的節奏存在變化,第一二聯為“二二二一”,到第五六聯變成“二二一二”,此種轉變和詩人情感變化相一致。重陽佳節,登高遠眺,有感而發,悲從中來,內心情感從疏闊到壓抑、煩苦。學生學會本詩的誦讀要領,便于在整體層面掌握詩詞情感,這在后續的詩歌學習中也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示范誦讀水平,加強對學生古詩詞誦讀的指導
教師示范誦讀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教學方法,同時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在教師示范誦讀時,學生可以學習到誦讀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誦讀的情感。教師應該有感情地、全神貫注地投入古詩詞的閱讀中,從聲調到體態、目光、神態等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誦讀示范。教師在進行范讀時,應帶給學生積極的誦讀感覺,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在范讀過程中,內心是愉悅的,對古詩詞的誦讀是有激情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具體的詩詞學習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的技能。示范能為學生塑造一個清晰的形象,帶來良好的誦讀體驗。教師在課堂上有激情、有感情的誦讀示范,對學生的自主誦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誦讀態度和優良的誦讀習慣。不同教師對詩詞的理解不同,對詩詞所要表現的情感體會不同,要想上好古詩詞誦讀課,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誦讀技能。在示范誦讀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加強對誦讀技能的指導。在誦讀古詩詞時,教師應該把握該篇古詩詞的意境、節奏、語音和語調,教會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結束語:
中國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中國參考文明的結晶,學習精選古詩詞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課堂上對此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建立民族自信心。教師在核心素養的引導下,開展高中古詩詞授課,需要結合以上五個部分來開展教學工作,學習不停留在表層,對知識文化深層次探索研究,在老師的帶領下不斷參與開展學習活動,以此達到高效語文課堂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古詩詞誦讀教學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8.
[2]李萍.探析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54.
[3]邱海芳.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長江叢刊,2019:83-84.
(湖南省邵陽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