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輝
摘 要:課堂教學作為體育課“融和課堂”理念下發展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橋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問題作為師生互動的核心要素,作用明顯。本文基于融和課堂教育理念,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對問題·互動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尋求有效教學策略,進一步完善體育課實踐教學。
關鍵詞:體育教學;融和課堂;問題·互動
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他認為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教育要與生活相伴,教學做三者結合生活,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時刻要密切聯系。本文所敘述的“問題·互動”教學便是理解于此。課堂教學作為體育課“融和課堂”理念下發展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橋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問題作為師生互動的核心要素,影響著教學效果。那么,在融和課堂理念下教師應怎樣更好將“問題·互動”教學聯系到體育課實踐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實踐教學中去?
一、“問題·互動”教學的概念指向
作為一種多樣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問題·互動主要圍繞教師、問題、學生三者展開有效互動。教師與學生基于目標、問題、互動、評價等課堂教學關鍵因素進行系統優化組合設計,展開教學互動,并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的一個過程。
問題與互動內在聯系主要表現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步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問題下展開對話,引起積極的教學互動,將學習問題深化,問題深化解決過程中對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效果進行及時綜合評價和反饋,形成良性學習狀態。整個過程,目標是起點與終點,問題是發動機,互動貫穿始終,各部分有效配合,促進課堂教學循環發展。
二、“問題·互動”教學的價值指向
(一)吸引學生注意力,預防運動損傷
課堂互動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關鍵要素,尤其在體育課實踐課方面至關重要。例如投擲類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對于核心力量的練習問題設計以及師生互動。通常教師有時候在投擲課上的教學問題設計上很容易忽視核心力量練習方面,并且在互動練習時,對學生練習強度、密度強調不夠,故而使得一些學生在投擲時出現肌肉拉傷、扭傷等運動損傷情況,影響課堂學習效果。所以,問題·互動教學的理性運用可有效緩解運動疲勞,提高學生注意力,防止學生出現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情況。
(二)加深知識理解力,主動建構知識
問題·互動教學時刻關注學生知識經驗、心理特點及獨立實踐操作、能力等。例如50米跑教學的基礎準備部分,通過創設多層次軀干部位練習,并伴以問題深入、問題轉移策略,時刻吸引學生注意力,展開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理解熱身動作的重要性,從而逐步過渡到50米跑教學。
(三)增進身心愉悅力,積極融入課堂
問題·互動教學充分調動了參與課堂活動的各個關鍵因素,以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為重點,逐漸形成良性相互作用。例如:在一年級仿生跳躍教學中,一方面,通過以提出問題——進行師生間互動——解決問題的三步論形式,使得學生可以在相對寬松、和諧及民主的學習環境下,達到理解雙腳同時起跳的相應動作,獲得情感體驗,豐富學生身心。另一方面,通過設計出不同形式的游戲式提問讓學生能及時表達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難點困惑,以此激發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獲得課堂幸福感。
四、體育“融和課堂”觀察:問題·互動教學在體育課中的運用策略
(一)從構建梯度型問題著手,有效促進課堂練習
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與差異性特征,同一班級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與個性特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從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梯度型問題著手,進行深度分析。例如高年級“雙手頭頂擲實心球”教學中,由于學生對于什么是核心力量練習、核心力量練習主要肌肉有哪幾種、具體怎樣練習等問題的認知具有差異性,所以通過學生提前查找這些簡單問題基礎上,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互動,針對性創設梯度型問題,伴以講解示范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平板支撐、腹背拉伸等練習。
(二)從創設情境型問題出發,有效促進動態練習
體育課教學注重實踐體驗,通過創設真實有效的情景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圍繞情境主題展開互動。例如在一年級各種姿勢的爬行教學中,運用標志桶、長繩等器材設置簡式障礙以及創設動物世界大比武游戲,以比比誰的花樣多,進行分組1分鐘討論,然后開始勇氣挑戰。通過讓學生實際體驗,激發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很快理解所學內容。
(三)從創設開放性問題開展,有效促進綜合練習
在梯度型、情景型問題基礎上,創設開放性問題,在緩解課堂教學氣氛的基礎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拉近師生課堂間的距離。例如在五年級接力跑教學方面,以游戲方式展開,在分小組比拼途中設置一些障礙性趣味問題或者擺放標志物讓學生猜謎語等形式,從而緩解課堂氣氛。例如對于投擲鉛球實心球等風險較大的運動項目教學而言,教師在出于學生安全考慮基礎上,創設開放性問題,使得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互動,發現肌肉練習過程中忽略的問題,進一步分析存在的具體問題,逐一解決,從而完善練習結構。
總而言之,“問題·互動”教學其實與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密切相關。在體育融和課堂理念指導下,對于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是通過理性方式引導他們從“學會體育”到“會學體育”的一個良性發展過程。通過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逐步將其化作我們實施體育能力教育的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孔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提問能力[J].江蘇教育研究,2020.4
[2]薛達.師生的有效互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功用[J].教書育人,2020.9
[3]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北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