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青珍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豐富教學內容,更能引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關注,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索,在多樣化環節中深入思考,有利于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從發展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入手,結合物理知識精心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優質的物理教學,使學生通過深入學習完成物理學習內容,提高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情境;多媒體;探究學習
在初中物理素質教育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深入學習物理知識。在發展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他們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發揮思維的活躍性,借助實驗操作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推動教學的有效進行,實現多樣化模式對物理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開展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傳統教學中,學生在被動接受的方式下學習,在枯燥的學習中死記硬背抽象的物理知識,很難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這些知識都是針對生活現象做出的結論。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感興趣,教師可以開展生活化的教學,依據教材內容選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現象,引導他們主動探索物理知識,并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生活現象。在生活化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也隨著提高,他們把對生活現象的探究興趣帶到物理學習中,能夠結合生活現象來分析物理知識,獲得新的發現,獲得的滿足感成為他們進行物理學習的動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中。
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常用的鬧鐘,讓他們分析小鬧鐘為什么會發出聲音。學生通過觀察鬧鐘,了解鬧鐘響的時候是鬧鐘上的小鐵棍敲擊兩邊的鈴鐺發出的聲音。通過生活中常用的鬧鐘,引出聲音產生和傳播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通過學習教材內容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在主動學習中,學生還把尺子的一端放到桌子上壓住,用手撥動另一端,感受尺子振動發出的聲音。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掌握了教材內容,并能用所學的知識來描述生活中的聲現象。
二、引入多媒體,提高探究動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一些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很難理解,容易讓學生體會到挫敗感,從而降低學習動力。把多媒體引入到初中物理課堂上,使抽象的知識用多媒體中直觀的圖片、動態的視頻等內容展示出來,既可以豐富教材內容,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進行主動探索,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在直觀的多媒體情境下,教師要注重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針對他們存在問題的地方再次播放相關的課件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初步了解物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借助直觀的圖片或視頻進行理解,順利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學習。借助多媒體開展物理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輕松、活躍的學習環境,他們能在視覺感受下理解物理知識,在快速完成學習內容的同時增強學習動力,有助于推動教學的高效進行。
例如,在教學“升華和凝華”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凝華現象的圖片,如冬天玻璃上的窗花和樹枝上的霧凇;播放升華現象的視頻,如固態碘加熱直接變成碘蒸氣。通過直觀生動的多媒體導入,學生對升華和凝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過認真學習教材內容掌握了升華現象和凝華現象,了解到固態和氣態之間能進行直接轉化。在多媒體情境下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升華過程需要吸熱,凝華過程需要放熱等知識。
三、主動質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質疑是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的必經之路。通過質疑,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并進行深入思考,最終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疑問,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通過質疑來促進主動思考,進而推動學習的深入進行,獲得新的發現,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提高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在物理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質疑,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的物理現象來激趣,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好奇心,主動分析教材中的知識,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疑問并大膽地提出來。在學生根據所學物理知識提出疑問后,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解決這些疑問,引導他們針對疑問分析物理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在反復思考和探究中解決疑問。對于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疑問,教師要逐步深入地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找到疑問的切入點,順利解決疑問,實現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四、開展探究式學習,發展物理思維
探究式學習是創新教材中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針對新知識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把探究式學習運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究學習,可以使他們的物理思維得到發展。在探究式學習中,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探究掌握物理知識,發展他們的物理思維。
1.在問題引導下進行探究學習。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開展探究式學習,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學習環節。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有效性,讓他們針對重難點知識進行積極思考,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問題,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在問題引導下,學生先分析問題,針對問題找到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思考,有利于促進他們物理思維的深入發展,使他們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順利解決問題。通過設計問題,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養成了主動思考的好習慣。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先進行獨立思考,運用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物理思維,還能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2.在任務驅使下進行探究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時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自主學習中經常會做一些無用功,導致學習活動低效。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設計學習任務。有了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在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時就能夠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思考、分析,使他們逐步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隨著物理思維的深入發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針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對快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給予表揚,讓他們持續保持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對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進行指導,針對他們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引導,使他們能順利完成物理知識的學習,促進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五、開展合作學習,實現深入學習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物理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每個學生可以針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拓寬思維,對所學知識獲得進一步深入的認識,然后繼續進行交流討論,在不斷深入的討論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角度存在差異,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不同,在交流中聽到與自己的理解不同的觀點時,他們能夠主動進行討論。通過積極討論,學生掌握了多個角度分析物理知識的方法,實現了高效深入學習。為了保證合作學習的高效性,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物理能力,使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進行。
六、加強實驗教學,提高操作能力
實驗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還能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對物理知識獲得進一步的認識。
1.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在學習抽象的物理知識時,只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的方式進行學習還不能達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可以結合實驗演示讓學生進行學習,使他們借助實驗對抽象的知識獲得直觀的感受。在實驗演示過程中,學生認真關注著教師的操作,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實驗和學習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思考,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實驗器材,如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以及光具座等。在實驗演示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物距、像距的概念,然后進行實驗演示。在演示過程中,教師固定凸透鏡和光屏,移動蠟燭,讓學生觀察光屏上的像并記錄實驗結果;然后固定光屏、蠟燭,移動凸透鏡,使光屏上成像,并讓學生記錄實驗結果。通過觀看實驗演示過程,學生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總結出了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并能夠通過進一步深入學習,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有關現象。
2.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掌握了物理知識后到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在操作實驗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研究教材中的實驗內容,確定所需的實驗器材,掌握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在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下按照步驟進行操作,確保實驗的正確性。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操作,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在操作時能進行積極思考,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反復探究,最終順利完成實驗。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堅持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為依據,以多樣化的創新模式為載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物理知識,使他們在主動探索中促進物理思維的發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加強理論知識教學時,還要借助物理實驗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實驗態度,通過實驗操作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推動物理教學的高效進行。
[1]彭雅琴.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2]徐繼偉.淺析初中物理多媒體教學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
[3]丁國平.基于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實施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