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琴 宋神恬 卞晶晶 范一洲
摘 要:文章以揚州市檔案館為例,總結紅色檔案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現狀,分析面臨的挑戰(zhàn),探索紅色檔案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的新路。
關鍵詞:紅色;檔案;資源;保護;開發(fā)
紅色檔案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原始記錄,承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文化資源,蘊藏著豐厚的政治內涵、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深入研究紅色檔案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對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紅色檔案記載著中國共產黨奮斗的革命歷史,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在紅色檔案里有最直接的體現。紅色檔案承載的革命精神內核和歷史文化內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頭,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紅色檔案記錄黨領導人民革命斗爭、生產建設的過程和成果,彰顯出獨特的政治內涵與政治價值。
紅色檔案作為一種信息資源,見證了我們黨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歷史進程,具有深刻的存史憑證價值。
紅色檔案在時間長河之中沉淀,銘刻著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奮斗腳步和人格形象,蘊涵著共產黨人的政治韜略和理論智慧,凝聚著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滋養(yǎng)了共產黨人獨特而崇高的價值觀,對激發(fā)全社會愛黨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作用。
1.館藏紅色檔案資源概況
揚州市檔案館館藏紅色檔案資源主要涉及華中一地委、蘇中二地委、三地委等6個革命歷史檔案全宗,名人檔案全宗,建國初期地委行署辦、揚州市委辦等約10個全宗和館藏資料,類型以文書、照片、實物為主,總數3000余件。館藏較有特色的紅色檔案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照片,揚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第一號通令,渡江戰(zhàn)役支前檔案,張愛萍將軍在邗江方巷社教的圖片檔案等。
2.紅色檔案資源保護現狀
揚州市檔案館重視紅色檔案的保護,明確專人負責,添置了必要的設施設備。針對紅色檔案年代久遠的特點,早在1989年設立保護技術科,裝備檔案裱糊室,定期對檔案的霉變、字跡褪化、蟲蛀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和國家重點檔案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重點對破損、年代久遠、重要的檔案進行裱糊復制。2014年揚州市檔案館在館改擴建工程完成后,委托專業(yè)的檔案保護公司以安全、環(huán)保、絕氧的物理方法,對包括紅色檔案在內的所有館藏紙質檔案進行了整體除蟲殺菌、就地消毒。
近年來,揚州市檔案館從擴大征集、信息化建設、資源開發(fā)等多角度入手,加強館藏紅色檔案資源管理。
紅色檔案征集不斷擴大成果。通過拜訪離退休干部、發(fā)布征集公告、錄制口述史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征集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團體進行革命活動的檔案資料,先后征集到許多有代表性的實物檔案,如淮海戰(zhàn)役紀念章、渡江勝利紀念章、建國70周年紀念章、1949年入黨志愿書等。
2018年揚州市檔案館憑借較為出色的系統(tǒng)研發(fā)與應用、基礎業(yè)務建設、數字檔案資源建設等實踐成效,建成省5A級數字檔案館,在紅色檔案資源保護方面朝著現代化管理的方向更邁進了一大步。一系列工作對有效地延長檔案的壽命,保護檔案的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現狀
近十年來,揚州市檔案館致力于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fā),從人物、事件、時間等不同要素出發(fā),精心策劃選題,深入研究目錄,細致查閱檔案,打造了一批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項目,探索為人民服務、向歷史學習、為發(fā)展準備的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之路。
(1)堅持群眾的觀點,在紅色檔案中尋找群眾的實踐經驗,尋找智慧的源泉。全面檢索館藏紅色檔案,發(fā)掘線索,整理出1965年至1966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張愛萍在邗江縣方巷大隊蹲點搞社教的檔案。充分挖掘,細致研究,聯合邗江縣檔案館和方巷鎮(zhèn)黨委、政府,舉辦“心底無私天地寬——張愛萍在方巷社教蹲點圖片展”。從檔案入手,從事實出發(fā),深入總結“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實踐經驗。大量現場的真實圖片,帶給參觀者強烈的印象,以細節(jié)感動人心,號召大家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堅持歷史的觀點,通過紅色檔案展現揚州革命和建設發(fā)展脈絡,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在館藏紅色檔案中精心挑選400多幅圖片和大量史料,經過復制,以圖片、實物、青銅雕塑、影像視頻等形式,建成“中國共產黨在揚州”檔案史料展廳,全面展現和反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揚州人民近百年的斗爭史、建設史和發(fā)展史,是揚州城市記憶的立體長卷。展廳面向社會免費開放,自2016年開展以來,至今已有近4萬人前來參觀,該展廳是揚州向全市推薦的60處文博景點之一。
(3)堅持發(fā)展的觀點,不斷放大紅色檔案的開發(fā)效應,與時俱進。瞄準時間節(jié)點,依法向社會公布館藏渡江戰(zhàn)役支前檔案,入選《人民必勝》支前檔案選編叢書,揚州電視臺新聞頻道、《揚州晚報》等媒體做了大量報道。解讀特殊檔案,用檔案還原、見證揚州全境解放、城市接管、人民翻身的全過程,敘述檔案背后的故事,形成系列文章2萬多字。《高郵情況調查》首次被發(fā)掘利用,這是解放前夕城內中共地下組織為城外解放軍解放、接管城市提供的原始資料和重要情報,在《揚州史志》雜志推出,受到讀者熱議。拓寬傳播渠道,充分發(fā)揮各種媒體、平臺的傳播功能。自2016年以來,“揚州檔案方志”微信公眾號、《揚州史志》刊登紅色檔案資源的編研文章90余篇,圖片300余幅,約占文章總數的12%。瞄準重要時間節(jié)點,策劃立項,組織開發(fā)《紅色檔案之聲》等融媒體節(jié)目,積極立體化呈現紅色檔案里記錄的動人故事。
4.面臨的挑戰(zhàn)
(1)紅色檔案資源整合度不高。目前,揚州市紅色檔案資源分散在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黨史辦、紀念館等單位,缺乏彼此聯系、資源共享、合作開發(fā)的共建機制,存在分頭行事、重復開發(fā)的情況。
(2)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程度不高。目前,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項目多有時間節(jié)點,缺乏較為成熟的長期規(guī)劃、中期目標、短期計劃,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多以部門人員為主力,較少吸收社會力量,存在內容挖掘不深、研究領域不廣、立意格局不高的情況。
(3)紅色檔案資源宣傳渠道仍顯傳統(tǒng)。多以解讀文章、舉辦展覽、編研畫冊等形式為主,存在內容簡單、形式單調、受眾單一的缺點,在影響力層面稍顯欠缺。
我們需要不斷強化一體化思維,推動紅色檔案資源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資源開發(fā)、傳播推廣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
1.加強館藏建設
加強館藏紅色檔案資源建設是做好紅色檔案資源保護和開發(fā)的基礎性工作。主動出擊,進一步拓展規(guī)模化征集模式,與社會各界廣泛聯系,收集相關線索,進一步爭取紅色檔案資源進館;全面推進,對內立足館藏,建立紅色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對外立足宏觀,規(guī)劃紅色檔案資源數字化服務的遠景目標,推進紅色檔案資源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和移動互聯的檔案服務體系建設;強化選題策劃,廣泛聽取意見,積極發(fā)掘館藏特色,找準宣傳的切入點,有針對性地組織人員研究、開發(fā)相關文化產品,推動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的有效性。
2.建立協(xié)作機制
一是人的協(xié)作。揚州市檔案館要鼓勵工作人員研究館藏資源,爭做館藏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的行家里手。還要廣泛聯系檔案館、紀念館等單位,加強與高校、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合作,打破區(qū)域、部門、行業(yè)限制,相互協(xié)作,資源互通,彼此支持,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紅色檔案資源的價值,調動相關研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物的共享。推動紅色檔案資源管理信息化,以大數據的形式呈現紅色檔案,可以實現紅色檔案保護從實體到虛擬的轉變,以數據平臺共享紅色檔案資源,其傳播和傳承就可以跨越時空的阻隔。揚州市檔案館需要完善與其他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渠道,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檔案資源,揚長避短,實現優(yōu)勢互補,拓展深度和廣度,在此基礎上共同完成高質量的編纂項目,擴大紅色檔案資源的影響力。
三是媒體的合作。要與媒體深度合作,策劃選題,互通資源,通過整合、改造和創(chuàng)新等方式,引入媒體記者、音頻或短視頻等融媒體節(jié)目專業(yè)能手,嘗試在大眾媒體平臺傳播推廣。探索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社會呈現,讓紅色檔案資源有影有音有形,更加生動活潑,架起館藏紅色檔案資源與公眾的橋梁,讓更多人汲取到紅色檔案資源的正能量。
3.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統(tǒng)籌推進紅色檔案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工作,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檔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的“三個走向”為根本遵循,在依法治檔的框架下,積極調動各方資源,吸收社會各方力量,支持這項工作。落實到實際操作層面,涉及資源、人才、技術等各方面,長期規(guī)劃和工作部署就必須落實、落細,包括建立健全紅色檔案資源安全保護預案,推進紅色檔案資源信息化建設,推動建設紅色檔案資源網;構建紅色檔案資源研究專家?guī)欤⒔涣餮杏憴C制,做好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工作;著力推動紅色檔案資源傳播質態(tài)升級,更好發(fā)揮檔案館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