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灶金
【摘要】繪本是不可多得的幼兒閱讀資源。在實施農村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時候,筆者著力探究推廣閱讀策略,如繪本的選擇、環境的創設、主題活動開展等,引導幼兒有效地與繪本互動,使他們產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介紹繪本選擇、環境創設、主題活動開展等策略,為其他農村幼兒教師提供推廣繪本閱讀經驗,推動繪本閱讀在農村幼兒園有效落地。
【關鍵詞】農村? 幼兒園? 繪本閱讀?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115-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針對幼兒閱讀提出了諸多要求,如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在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此外,繪本中的大部分內容是來源于生活的繪本,契合幼兒的閱讀發展情況,便于幼兒發揮自主性地閱讀繪本,尤其通過閱讀繪本,鍛煉前閱讀技能,積累學習、生活經驗。基于此,教師要在實施幼兒教育活動的時候,應用適宜的策略推廣繪本閱讀。筆者身處農村幼兒園,盡管有諸多的繪本閱讀不便,但仍以日常幼兒教育活動為載體,著力探索推廣繪本閱讀的策略。
一、繪本的選擇策略
繪本閱讀活動是以適宜的繪本為基礎而開展的活動。有效地選擇繪本是教師有效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保障。《指南》早已要求教師發展教學資源開發能力,大力開發有效教學資源,夯實幼兒教育基礎。眾所周知,幼兒教育活動和幼兒本身是教師挖掘教學資源的依據。尤其,教學資源是為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推動幼兒發展提供服務的。對此,筆者以幼兒教育活動和幼兒本身為切入點選擇繪本。比如,安全教育是幼兒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幼兒建立安全認知、形成安全意識、踐行安全行為的重要途徑。不同階段的幼兒在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下,建構了不同水平的安全認知、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基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各個階段幼兒的發展情況,筆者選擇不同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繪本內容。具體地,針對幼兒外出安全內容,筆者挖掘了《湯姆走丟了》《勇敢地說我不要》《我懂得尋求幫助》這些繪本。其中,《湯姆走丟了》介紹了小湯姆和媽媽外出的時候,因為意外事故和媽媽走散,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媽媽的故事,揭示了在外出的時候一定要緊跟媽媽,在走丟后要保持冷靜地想各種方法找到媽媽這一道理。《勇敢地說我不要》較為全面地介紹了諸多的安全教育知識,如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是尤為寶貴的,學會拒絕別人觸碰自己的身體,當別人碰觸自己身體的時候,要大聲地喊出“不要”。《我懂得尋求幫助》展現了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將會遭遇的種種問題,以及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立足這三本繪本的內容(外出安全行為——拒絕不安全行為——學會尋求幫助),筆者將它們分別應用到小班、中班和大班安全教育活動中,使不同階段的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了解繪本內容,尤其建構安全認知,積累安全經驗,學會保護自己。
二、環境的創設策略
環境是影響個體成長的重要因素。《指南》早已要求教師借助適宜的資源創設適宜的園區、班級環境,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環境互動,受到環境的積極影響。繪本閱讀,需要適宜的閱讀環境。同時,繪本也是創設環境的重要工具。所以,農村幼兒園在推廣繪本閱讀的時候,可以以挖掘到繪本資源為工具,將其靈活地應用到園區、班級等場所的角角落落,順其自然地營造繪本閱讀環境,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夯實有效實施繪本閱讀活動的基礎。比如,為營造幼兒園的書香環境,在園門廳及各班分別創建一個溫馨的小書吧;利用樓梯墻體,打造一個繪本世界。每層展示不同主題的熱門繪本、親子共閱照片和幼兒表征的閱讀感受。再如,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選擇了《小艾的端午節》該繪本。這本繪本從掛艾葉、賽龍舟、包粽子、放河燈、做香囊等方面入手,具體地介紹了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凸顯了濃濃的親情。基于繪本內容,使用彩紙、彩繩等材料制作艾葉、龍舟等模型,并將它們懸掛在教室里,營造出濃濃的端午節氛圍。同時,結合《小艾的端午節》這繪本預設的系列主題活動課程的開展,不斷完善班級主題墻的構建,師幼一起將幼兒圍繞繪本的一系列學習、探索過程的活動以兒童海報的形式循序漸進地呈現在主題墻上,讓幼兒產生探究端午節的欲望,通過與具體的端午節內容互動,了解端午節習俗,受到傳統的文化熏陶。
三、活動的組織策略
主題活動課程是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幼兒教育活動發展的“工具”。繪本涵蓋的主題是多種多樣的,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生成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課程。所以,農村幼兒教師在應用繪本的時候,可以深入挖掘繪本核心價值,以此為切入點,有效開展各種繪本主題活動,在豐富幼兒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與繪本內容互動,建構繪本認知,發展多元能力。如,繪本《搬過來,搬過去》是一本愛意滿滿的繪本,融生活性、趣味性于一體。幼兒閱讀后仍興趣盎然,總會好奇地問:“老師,為什么長頸鹿要和鱷魚結婚?為什么長頸鹿不找和它一樣高的結婚呢?它們在一起有那么多的困難……”面對幼兒的求知若渴,級組以繪本《搬過來,搬過去》為切入點,把繪本主題活動滲透到五大領域當中。在語言領域開展語言活動——《搬過來,搬過去》《鱷魚愛上長頸鹿》;延伸閱讀區——續寫故事《搬過來,搬過去》;在藝術領域開展音樂活動——《長頸鹿》和美術活動《做一做:長頸鹿和鱷魚》;延伸美工區——《美麗的禮服》;在科學領域開展科學活動——設計“幸福小窩”;延伸建構區——搭建“幸福小窩”;數學活動——《長頸鹿比高矮》;在社會領域開展親子閱讀——《搬過來,搬過去》,延伸戶外建構區——演一演《幸福進行時》;在健康領域開展體育活動——《鱷魚來了》和健康活動——《長頸鹿的眼睛》等。在整個繪本主題活動開展過程,幼兒興趣濃厚。開展語言活動《搬過來,搬過去》后,幼兒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到閱讀區——續寫故事《搬過來,搬過去》。開展科學活動《設計“幸福小窩”》,開展藝術領域美術活動,幼兒為恩愛的兩位主人公設計婚房后,開始為它們倆設計禮服。以及做一做主人翁“長頸鹿和鱷魚”。根據主題設計,我們繼續將活動延伸到各個區域,延伸建構區——為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搭建“幸福小窩”。幼兒和同伴一起畫設計稿,畫好后幼兒就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在搭建的過程中,幼兒總會可愛地問:老師,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什么時候結婚?我也想參加它們的婚禮。幼兒自發掀起了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的婚禮,延伸戶外角色區——演一演續寫《搬過來,搬過去》故事。活動從婚禮的籌備到迎親,再到獻花環節,最后到感動儀式進行時,場面非常精彩感人……與此同時,隨著活動的開展,我們把課程延伸到活動區域,不斷完善和豐富區域環境和主題墻的創建。區域環境和主題墻更多地體現幼兒的參與,讓環境真正為幼兒服務。
由此可見,有效地應用繪本資源,不僅可以生成相應的主題活動課程,還可以使幼兒通過體驗活動,建構正確認知,實現繪本閱讀價值。
四、其他策略
除了以上策略,在農村幼兒園推廣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筆者還總結出了以下幾種策略。
(一)幼兒園定時、不定時的繪本分享
幼兒園是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主體。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時候,園區要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定時、不定時地組織繪本分享活動,教師則把握時機地引導幼兒參與其中。首先,各班按實際,利用午餐前、午睡前、離園前碎片時間或自主進區的時段組織幼兒自主閱讀。其次,每周各級、班定一個時間閱讀分享。如在中秋節的時候,園區推薦了中秋節繪本,引導幼兒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并為將自己的閱讀所得分享給他人。幼兒的分享行為自然而然地營造出了良好的繪本閱讀環境。同時,其他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會受到有趣的繪本內容的影響,產生閱讀興趣,從而自主地閱讀繪本。
(二)利用公眾號推送
微信公眾號是新媒體應用于幼兒教育活動的實踐體現。微信公眾號中的幼兒繪本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尤其不少繪本是以音頻的形式展現的,契合幼兒的發展情況,便于幼兒在視覺、聽覺等感官的作用下,產生繪本閱讀興趣,自覺閱讀繪本。因此,筆者在實施繪本閱讀活動的時候,會借力幼兒園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來自本園師幼、親子的故事音頻,將其推送給幼兒家長,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收聽,實現親子共聽繪本。
(三)圖書漂流
圖書漂流是實現推廣繪本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既能拓寬書源的廣度,又能兼顧幼兒的喜好,培養幼兒共閱共享的品質,也能進一步調動家長對參與推廣繪本閱讀的積極性,實現家園共育。基于此,幼兒園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繪本帶到班級中,放到書架上。除了在班上交流閱讀,還把書在班級、年級、家園之間漂起來。在此過程中,幼兒園為每位幼兒配備了圖書漂流袋、閱讀卡,進一步實現資源共享,師幼、親子共讀。
綜上所述,在農村幼兒園推廣繪本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多樣的策略,如選擇恰當的繪本內容,創設適宜的繪本環境,組織多樣的繪本閱讀主題活動等,調動幼兒的繪本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建構學習、生活認知,積累學習、生活經驗,實現繪本閱讀的預期價值,提高繪本閱讀推廣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夢雅.課程游戲化背景下農村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三部曲”[J].求知導刊,2021(20):10-11.
[2]馬玉蓮.農村幼兒園教育繪本課堂教學的實踐依據[J].新課程,2020(30):153.
[3]錢亞蘭.農村幼兒園繪本資源的有效利用[J].江西教育,2020(1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