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后輝
【摘要】在教育新形勢下,積極心理學所具有的指引作用比較突出,能夠為教師深入落實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參考,同時,也能夠引領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品格。在高中階段,隨著素質育人思想得以深入貫徹,加強對高中生的生命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就基于積極心理學導向政治課上的生命育人舉措展開合理分析,遵循積極心理學的戰略思想,加強積極生命教育在課堂中的深入融合,以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并建立起積極的生命認知和品質素養。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高中政治? 生命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中生命教育研究”(項目編號:JSZJ20112)階段研究成果(福建教育學院資助)。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042-02
在日漸復雜的社會背景下,高中生的成長環境越發復雜,且面臨著更多的誘惑。同時,在生命的認知觀念上也逐漸分化,甚至畸形,這對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政治教師在實踐授課時需遵循積極心理學的指導思想,加強對課程結構的重新調整,將生命教育有效地貫徹下去。并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加強生命道德素養的建設。從而讓其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并明確尊重和維護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政治教師需深入分析積極心理學的基礎思想,明確當前高中生生命教育的現實需要,探索有效的實踐策略,從而讓整個政治課堂呈現出新的面貌,助力生命教育得以高效落地。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眾所周知,積極心理學是所屬于心理學范疇內的一項先進的戰略思想[1]。主張教師要關注人本思想的貫徹,遵循個體的心理認知以及健康需求,從激發潛能的角度出發構建更加向上的干預體系。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積極心理學受到了廣泛的推崇和應用,給教師的育人工作帶來了正確的思想指引和方向指導。加強積極心理學的運用,能夠保證所開展的教學工作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需求,也能夠促使素質改革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二、積極心理學給高中生命教育帶來的啟示
在當前復雜化且充滿誘惑的社會環境下,高中生所呈現出的心理健康和品質建設問題日漸突出,逐漸成為當下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隨著生活條件逐漸優越,高中生的物質條件雖然得到充分滿足,但是精神層面卻與之不相匹配。再加上家長和長輩的溺愛,導致一些高中生的心理品格并不端正,對于生命的認知存在一定歧義,且表現出漠視的狀態。同時,還有一些高中生因為自身成長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其參與吸毒、抽煙等不不良社會活動,未能夠對珍惜、尊重自己生命建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還經常做出校園暴力的不良舉動,這對于高中生整體素質的建設以及和諧與文明校園的構建十分不利。面對當前的高中生成長問題,學校和廣大教師有必要做出干預,將生命教育落到實處。應引領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認知、增強感悟,促使其能夠在今后明確生命的意義以及定位未來的學習和成長目標。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融合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精研教材文本生命素材,倡導積極生命教育理念。教師基于學生本位的主導思想,深入剖析政治課程中所包含的生命內涵以及所彰顯的育人功能[2]。將生命教育以及基礎的政治課程進行緊密銜接,從而保證課程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更加全面。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剖析和探索課程中所包含的基礎生命要領,促使其在掌握相關政治概念的同時,也能夠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從而實現正確價值觀的有效引領和建設。
首先,教師需樹立學生本位的育人思想。結合當前高中生的實際思想認知以及在生命態度和觀念上的具體體現,樹立精準而貼合實際的生命教育目標。然后,以此為基準,對整個政治課程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加強豐富文化內涵的搜集和滲透,渲染積極而向上的文化氛圍,引領廣大高中生積極展開探索。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學時,可以深入剖析國家在中國夢實踐方面所提出的新方針、新政策以及取得的顯著成效。從建設與復興中華民族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生樹立偉大的理想和目標,讓其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并促使其在今后的成長中能夠更努力地學習。
(二)精心設置立體教學情境,搭建生命教育探究課堂。教師需要做的是充分借助心理學的思想導向,并有針對性地開發先進且具有一定直觀性特征的載體,構建全新形態的探究式課堂,引領學生更好地就課程中的內涵展開深入剖析與探究。在課程進行期間,教師需關注高中生的思想認知,以及對于課堂形態所表現出的實際興趣體現,加強課堂環境的優化創設、通過多媒體的助力構建更生動且鮮活的情景,讓學生能夠獲得直觀的感受,并從中獲取更加豐富的生命認知和理解。
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教學時,教師可以搜集多元化的政治素材,就中國共產黨所經歷的革命歷程,以及對國家和人民所創造的福祉和取得的重大成效進行情景化設置。讓學生在觀察中能夠受到深刻的啟發,在今后能夠更加擁護黨的領導,并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僅如此,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和思考,就未來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展開深入討論;通過組內協調、溝通以及綜合探究的方式,來實現生命思想的發散以及觀點的整理;也能夠讓學生在整個學習中懂得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從而實現生命意識和優良品格的塑造。
(三)提煉多維生命教育主題,組織生命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面落實生命教育時,教師需遵循積極心理學的戰略導向,深入剖析高中生的情感需求,并明確具體的生命教育實踐目標。本著兩者協調并進的原則,科學設置教育主題[3]。然后結合豐富的政治元素進行主題的明確,以及相關活動的開展,這讓學生擁有更加良好的學習和體驗環境;也能夠促使其在主題活動深入探索和實踐體驗的過程中,更加切實地感受生命的內在意義;并在今后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懂得珍惜、敬畏和感恩生命,從而感受幸福的真諦;不斷地明確自身的理想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彰顯自身的人生價值。
在實施主題教育時,教師需從珍愛、享受、感恩、發展、超越、幸福、圓滿等多個維度出發,合理地設置主題,然后多舉措搜集豐富的文化素材,將傳統文化要素以及基礎的政治綱領進行全面整合,搭建具有一定探究性和體驗式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從中獲取豐富的生命要素,促使學生的生命認知理念和情感感悟得到進一步的啟蒙和升華。不僅如此,教師還需注重生活化實踐活動的規范組織與落實。比如說,可以引領學生圍繞珍愛生命這一主題積極展開社會調研,全面了解當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問題,以及在生命方面所面臨的威脅和隱患。然后組織學生展開班會的討論和交流,分享自身對于珍愛生命的看法,并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建設,引領其要建立起堅韌、堅毅的品質。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更復雜的社會環境,也能夠讓學生在今后擁有良好的發展機會。
(四)搜集現實經典時政案例,整合積極生命教育資源。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政治教師需全面分析高中生的具體需求,并從多個層面和角度出發有效搜集相關的教育資源,從而保證所構建的生命教育體系更加完整。同時,也能夠讓廣大高中生獲得豐富的文化和知識儲備,讓其在良好的文化氛圍熏陶和資源支撐下,切實感受生命的內在含義,了解自身的生命價值及動力支撐,明確未來的成長與學習目的和方向,也能夠有效發掘學生的綜合潛能,促使其素質得到綜合性的鍛煉和發展。
(五)強化思政隊伍榜樣賦能,提升教師積極生命素養。教師為了切實保證生命教育工作得到有序的落實,需要順應素質改革的戰略趨勢,加強對積極心理學思想內涵的深入剖析。了解學生的素質建設要求以及在身心層面所表現出來的實際需求,科學地做好政治課程與生命教育的銜接、統籌與規劃。同時,也要從自身做起不斷豐富文化知識儲備,積極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并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明確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發揮自身所具有的標榜作用,將幸福的生活觀念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引領廣大高中生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從而提升整體的幸福感。
不僅如此,還需加強對高中生日常的心理疏導和情感關懷,重點幫扶學困生群體,幫助其走出困境。同時,也要本著民主、平等的原則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需求得到滿足,也能夠有效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此外,身為教師還需充分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加強對新媒體的科學應用;結合政治課程的基礎單元和授課目標,合理設置多元化的教育專題;利用微課等載體設置生命教育模塊,滲透更加豐富且多元的文化素材;引領學生在自主閱讀和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更加端正的生命認知觀念,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和感悟中更加懂得珍惜自身的生命,且尊重他人生命健康,從而實現和諧校園以及文明素養的綜合建設。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是一項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所提出的育人思想,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所具有的支撐作用比較顯著。在該理念的正確指導下,政治教師需轉變傳統的育人思想,加強生命教育與課堂的緊密結合,引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探索生命的內涵和意義。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基礎政治常識的過程中,能夠建立起端正的生命觀,并深入剖析生命的含義、價值,從而促使其在今后形成健康而向上的優秀品格。
參考文獻:
[1]周曉天.高中學校實施生命教育要“三管齊下”[J].人民教育,2020(21):55-57.
[2]黃曉琴.在生命化關懷中茁壯成長——高中生命化教育的校本探索與實踐[J].教育觀察,2020,9(23):49+89.
[3]李闖.加強生命化教育,構建高中政治智慧型課堂[J].華夏教師,2019(2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