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發展上下五千年,千年來教育與創新在人類社會進步中是必不可少的,接受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由之路,而政治教育在教育中更是尤為重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瑰寶,對于促進我國的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21世紀初至現在各個國家的文化交流大大增加,致使我國一些傳統文化精華在不同程度上都被忽視,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極其限制了我國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當代社會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人才的需求趨于考查其各個方面的體現。這就要求我們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斷融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高效地促使學生感知我們華夏民族傳統的歷史文化的魅力,繼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形中也能提升學生自身的品行修養與道德素質,能夠為學生今后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042-02
一、引言
大學階段的學子馬上面臨著步入社會,他們需要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政治是高校教育對學生影響最深刻的學科,它能夠全面提升孩子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政治老師的言傳身教對于莘莘學子養成好的習慣和提高學習質量都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并在一個集體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近年來新課改的普及,教育部門要求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政治老師要更加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文化自信的培養,促使自身教學跟上現代化教育的腳步,不斷完善相關的教學工作,在當前社會提倡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觀念下,為了讓孩子們今后全面發展,就必須在教學中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社會上下五千年發展的精髓,而高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前提對學子進行思想教育,可以有效地充實他們的思想精神層面,逐步提高他們各方面涵養,能夠為他們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當下大學思政學習過程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利于他們樹立宏遠的理想,增加他們對社會的使命感,進而才能推動我們華夏民族的發展。
二、現階段思想教育的意義與現狀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與各個國家的往來也日漸密切,并且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高校對學生的思政學習也搭建了一個擁有大量資源的平臺。與此同時,中華民族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外來文化所沖擊,致使當代學生的思維和價值觀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大學生舍本逐末,盲目地追求自以為的“文化潮流”,隨而忘本,這樣非常不利于他們將來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由于年齡小而自身各方面能力沒有完全形成,所以他們對所接觸到的事物無法理解并且無法進行有效的思考與辨析,不能很客觀地看待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對于他們本身的發展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在大學生剛開始步入社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生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出現拜金、攀比、頻繁跳槽等行為。而導致大面積學生出現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是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匱乏,受到外來因素或身邊人的影響,因此學生根本不明確自身的需求,以及堅定的核心思想。由此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當代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并未有效落實。因為高校越來越看重對學生課本學識的培養,全身心傾注對知識的指導方法,從而忽視了對莘莘學子的思想品德培養。學校不應該在過于重視學生的專業成績,而應該在教學的基礎上,看重對學生內在涵養的培養和政治思維的提高。
近幾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而學校對于網絡環境無法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在虛擬網絡這個環境中,魚龍混雜,充斥著各種不良思想。而現階段的大學生自身的鑒別能力發展得還不夠完善,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并對其產生認同感而最終誤入歧途。對于一些自身意志本就不堅定的學生來說,在時常受到這些諸多不良思想的影響時,會逐步形成虛榮、厭學、厭世等思想,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
在落實高校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任課老師只有摒棄之前傳統的觀念與教學方式,比如不再注重教學的成果和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灌輸式教學,否則導致學生只有被動地學習,大大降低了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興趣下降,同時限制了他們的人生走向發展。老師首先要確定學生才是學習中的主導力量,在日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任課老師應當對傳統文化進行一個全面充分的了解,傳授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去其糟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奠定基礎。與此同時,任課老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全面地將馬克思理論與毛澤東思想等優異思想和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促使學生對當代主流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
從高校實驗教學的角度來講,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趨于規范化,已經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踴躍參與性。但在高校實際實驗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少數任課老師對實踐教學的認知不全面,而且并未全面意識到實踐教學對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忽視實踐,過分講解課本知識,從而致使當代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因此,高校的任課老師應當跟隨社會發展的潮流對自身工作的不足之處進行優化改進。為了更好推動校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進行,任課老師可以在教學課程外,為學生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從而豐富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他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同時也能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水平,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容由抽象轉化為具象的過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自我行為進行約束,這樣可以高效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為他們未來發展提供捷徑。
(二)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
在高校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除過以往模式的傳統教學,任課老師還應全面地發展新的教育方式,比如第二課堂模式。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模式來講能夠避免學生對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產生厭惡情緒,從而厭學。第二課堂模式的出現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有興趣的學科自主選擇,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能夠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大幅度上升。因此,高校可以不定時組織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習或科普的教育課堂,聘請國內外相關的教育專家對傳統文化進行剖析傳授,這樣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進一步感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并將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實踐和傳承。除此之外,任課老師應當充分主動與學生積極交流,改變自身以往刻板的形象,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并根據學生需要,不斷優化完善自身教學的方式,確保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師生關系友好發展。
(三)從學生課外實踐角度的出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優化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性,增添實踐活動的開展,用新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致,讓他們在體驗過程中感觸和了解有關內容,這對于學生全面的未來發展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目前高校教育應給學生增加校外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在開展過程中,任課老師首先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校外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并鍛煉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使自身樹立良好品質,促進各方面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為以后發展夯實基礎。比如,高校可以以班為單位組織學生輪流參觀歷史博物館,通過學生切身實際的視覺沖擊,逐步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歷史人物的優良品質,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愛國意識、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推動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和道德理念。
四、結束語
大學教育肩負著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任務,高校應加大力度對學生滲透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并創新校內教學模式,從每個層面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思想品德涵養。總而言之,當代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以供老師教學,提高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是道阻且長的一段路。學生需要老師的指引,需要老師付出相當大的時間和耐心。積極探索革故鼎新,用科學的方法全面促進現階段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老師要更全面地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模式,并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推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出貢獻。我們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讓學生以后能成為具有愛國主義和新時代特點的21世紀的建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孟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分析——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融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2):97-98.
[2]李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創新——以湖南農業大學“詩書禮藝”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為例[J].智庫時代,2019(51):114-115.
[3]花艷,吳曉培,張繡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9(6):98-103.
作者簡介:
張逸云(1975年8月-),男,湖南雙峰人,研究生,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