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摘要】無論是新課改,還是應試課堂,語法教學都是繞不開的部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說到語法教學時都很頭痛,從英語學習角度來看,語法教學永遠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是不可避免的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相應的語法基礎,學生是不能學好英語的。因此,本文對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 英語語法? 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054-02
無論是現下的新課改,還是課改前的應試課堂,語法教學都是繞不開的部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說到語法教學時都很頭痛,因為語法教學對于教師而言,講的辛苦,但學生還是不懂,教學效果很差;對于學生而言,他們聽得辛苦,但是不懂的依舊不懂。從英語學習角度來看,語法教學永遠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是重點、是不可避免的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相應的語法基礎,即使學生掌握所有單詞,依舊不能正確地理解句子,更遑論閱讀理解中占比很高的長難句。對于新課改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教師可以利用英語的四項基礎技能培養學生的語法知識,同時在具體語境和語義中,掌握語法的正確表達。語法的使用和表達是較為抽象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通過讀、看、寫、說來培養學生對于語法知識的學習,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中灌輸式的記憶。
一、結合主題語境,進行語法教學
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詞匯、句型的背誦上,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的語境,死記硬背詞匯,卻不會靈活運用,遺忘率高,學生背誦壓力很大。在真正解決問題時,往往出現大量的錯誤,典型的例子是在語法填空中,學生無法使用單詞的正確形式,尤其是動詞,缺乏在具體語境下分析、理解運用的能力。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詞句是英語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重大任務。詞匯很重要,并且其所蘊含的意境在不同的語境下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師應給學生創設具體的主題語境,選取不同的主題語境如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下,選擇足量的篇章,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在一定的語境下,應用該場景的所有詞匯句型。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在現在的閱讀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具體語境下分析理解的能力。引入了主題語境, 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促進了他們的閱讀理解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主題語境中學到了單詞、句型的正確使用方法,對英語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二、構建語言支架,加強語法意義教學
語言支架在很多情況下就是符合學生某個時期或者階段學習發展需求的好的活動設計。要使學生從詞匯過渡到句子的表達,能夠組詞成句,需要教師輸出語言支架.構建語言支架是學生由詞匯到句子的必要手段,只有教師構建出足夠的語言支架,學生通過大量模仿,才能創新。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一些活動。例如先操練so…that句型:他英語說得很流利,可以和外國人交流。(so…that)He speaks English so fluently that he can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然后學生進行大量的仿寫。教師先提供由中文意思的句子,學生進行反復操練,直至熟知這個句型。然后學生自主造句。同理,在寫作之前,先梳理文章擬用詞匯、句型,教師將句型先進行操練,然后再進行連詞成句。同理,在寫作之前,先梳理文章擬用詞匯、句型,教師先操練句型,然后再進行連詞成句。給學生如下材料:
中秋節是一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它總是讓我們想起滿月、月餅等。無論我們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期待著家庭團聚。當我們慶祝節日的時候,我們和家人一起玩,例如我們通常坐在一起,欣賞明月當空。如果有人不能在這重要的節日出現,他們通常會向家人道歉。他們非常想念家人是很自然的。
學生做翻譯前,教師先梳理文本有可能用到的短語,如:“總讓人想起”remind sb. of sth.;“家庭團聚” family reunion;“無論……還是……”whether…or…;“……是很自然地……”It’s natural to do sth.;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等。學生翻譯前,教師一定要先搭建好這些詞塊和句型,掃清語法障礙,學生就能較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
三、講練結合,互換角色
在課堂上,對于語法教學,教師習慣講的多,學生聽的多, 但往往效果不理想。因為這里有一個誤區,很多語法點不是教師講會的,而是學生通過理解、感受最后學會的。教師應善于使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例如:筆者在處理長難句的教學時,會利用一篇閱讀文進行長難句的教學,閱讀文有豐富的主題語境,分析句子不會枯燥無味,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在進行整篇分析之前,筆者先對學生進行單句的分析訓練,筆者曾經在班級試驗過一個方法:找一份略超過當前學生水平的長難句材料,按照班級成績最好的同學由高到低排列順序,每人每天一個句子,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句子的主干部分、找出所包含的所有從句,總結有用的詞匯,學生每天做小老師給班上其他同學做語法講解。“主動學習”中教會別人是高層級的主動學習。筆者堅持了一整個學期,到期末學生對于長難句的理解,這一高中閱讀中最大的攔路虎,不再有畏懼心理,任意給出一個句子,學生都能很快地分析它的結構,基本能把句子翻譯出來。學生由句子講解再過渡到篇章講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課堂上師生可互換角色,由學生擔任小老師,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完整知識結構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被譽為英國“記憶之父”的Tony Buzan在上個世紀70年代發明的一種新型的記筆記和復習知識的方法,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主題關鍵詞居中,借助各種圖像、不同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有效進行語法知識的建構,從整體上把握各個語法知識的用法,因此在復習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法知識的整理,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整體的印象,把原來上過的、零散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類和組織,從而對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另外,一張思維導圖可以把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和關鍵點都包含在內,便于學生的記憶和相互交流,鞏固。一些較難的語法知識,因為借助思維導圖變得簡單易記。例如:名詞性從句是高中英語語法中的一個難點,往往教師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講解,學生卻不得要領,教師講的累,學生聽得也累,但是有了思維導圖的幫助,復雜的語法知識也能變得一目了然,簡單易學。
五、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語法教學
教師要多設置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主題,如人與自我主題中的個人、家庭、學校;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校園生活、人際交往等熟悉度較高的話題。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法水平,所選內容應多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語法教學,因為這些話題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話題,因此他們有表達的愿望。這些接地氣的話題可以推動語法教學工作的進行。讓學生用語法正確的英語去表達、愿表達、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敘述事件。其次,掌握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句的用法,結合生活常見語境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不錯。例如:在人與社會的大主題下的民族文化習俗與傳統節日的小主題,先在視頻語境中輸出中國傳統文化,再展示小片段詞句練習,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與節日有關的詞語,句型和語法。
No matter how far away or how busy we are, we all long for _____(近義詞替換)? a happy reunion in the Spring Festival. If the young cant go back home to accompany their parents, they should call their parents to be forgiven. _____(award)? for their achievements in a year, adults all turn _____? for the celebration. Dressed in beautiful clothes, children can be seen to set off fireworks _____(excited)?.
總而言之,對基礎薄弱或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索然無味、磨人的過程,尤其是那些讓人覺得繁瑣、為難的語法課程,學生學習起來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教師若還是固守講-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則很難獲到學生的認同,因此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設計多模態的語法教學形式,只有有趣味的教學方式,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語法的積極性,提高語法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