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英語基礎教育目標中,文化意識、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均被納入到《英語課程標準》中,從而給高職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本文以高職英語教材為基礎對跨文化意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現(xiàn)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方法與途徑,以期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跨文化意識?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044-02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兩者直接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語言離不開文化而存在,而文化需要語言進行反映。所以語言并不只是簡單交流的工具,其中所包含的內涵以及所展示的體系均需要去理解與思考,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學會單詞與語法,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內涵與背景,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外國語言文化氛圍中,對學生解決各種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問題有著重要指導作用。
一、高職學生跨文化意識現(xiàn)狀
我國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通常都更重視語法教學,所以文化教學并沒有普及,同時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與深入,高職院校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跨文化意識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許多教育工作者會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努力融入跨文化意識。不過在實際教學中,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興趣較低以及英語基礎較弱等問題,因此會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困難[1]。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教材中雖然有意識開始滲透跨文化意識內容,但這種跨文化意識的滲透通常都是零碎的,并沒有形成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所以學生無法樹立起完整的跨文化意識。除此之外,多數(shù)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性的跨文化培訓工作,再加上教師缺少體驗外國文化的實踐機會,主要是通過媒體、教材以及書本來獲得文化意識,所以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難度[2]。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的最終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展開交際的能力,有相關研究提出,交際能力主要有四個重要參數(shù)所組成,包括得體性、語法性、適合性以及實際操作性。在這四個參數(shù)中,得體性與適合性便是指英語語言中的社會文化能力,通過該能力,學生能夠在英語國家的語言環(huán)境下遵循一定道德標準與規(guī)則,并恰到好處地通過英語來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而社會語言能力是幫助學生順利進行交流與交際的重要一項條件[3]。學生在使用英語時,需要能夠根據(jù)交際場景的不同、交際話題的不同、交際者身份的不同、交際目的不同等情況來恰當?shù)剡M行表達與理解。所以在對學生進行交際能力培養(yǎng)時,是能夠將學生跨文化意識提高,有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如果學生不具備英語文化背景知識,那么就很難用英語來順利展開語言交際。
三、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有教材中跨文化意識的滲透
(一)詞匯中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
在語言中,詞匯屬于最有彈性、最活躍的成分,同時在文化載荷中有著較大的比重,民族特有的詞匯是能夠將該民族特有社會結構、物質環(huán)境以及精神信仰有效表現(xiàn)出來。比如在人教版高職英語《英語綜合教程3》的Unit 2 Color單元中,對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進行了相關介紹,而這些顏色所代表的含義與我國情況有著較大的差異[4]。比如,在西方國家中,白色代表著和平與純潔,因此西方國家的婚禮中經常會使用白色,而且新娘的禮服也以白色為主;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白色通常是與死亡有著密切聯(lián)系,喪禮上經常會使用白色。紅色在中國代表著喜慶,而在西方國家,紅色是危險的代表。在Unit 3 Social Value單元中,Listening對“old”一詞在英漢兩種文化中的不同理解進行了探討?!皁ld”在英語國家文化中,是無用的代名詞,表示失去了力量與權利。
(二)不同社會習俗的體現(xiàn)
東西方有著非常多的傳統(tǒng)文化,在這些節(jié)日中通常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比如在《英語綜合教程》1 Unit 6 Festival中,介紹了西方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同時也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介紹了中國情人節(jié)的由來,使得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能夠產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四、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加強教師跨文化意識
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在接觸英漢不同文化意識與內涵時,通常只能夠通過教科書以及參考資料來進行,所以缺少相應的切身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是照本宣科地將教材以及參考文獻中的英語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與社會文化呈現(xiàn)給學生,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存在一定局限性[5]。所以高職院校需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來直接接觸英語文化,并不斷加強教師對跨文化意識的重視,只有深切體會跨文化意識的作用才能夠身體力行地關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
(二)重視教材的背景信息
在語言文化教學中,背景信息屬于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所傳授的教學內容穿插式地介紹對應的背景知識。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綜合英語1》中的Unitl 10 Food and Drink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英美國家的飲食習慣穿插其中,同時將其與中國的飲食習慣進行比較。教師在介紹背景知識時,可以靈活掌握背景知識的深淺以及多少,有著較強的操作性。在展開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背景信息進行分享,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愛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6]。
(三)借助角色扮演,體驗氛圍
就目前而言,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英語學習缺乏實踐操作,許多師生、生生直接的交際與互動都是在虛擬狀態(tài)下展開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道地使用英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模擬英語真實背景下的交際行為[7]。比如,教師可以設計與教材相關的交際場景,并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來對體驗教學活動,同時讓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演出。通過角色扮演是能夠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體驗英語環(huán)境下的英語文化,不僅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掌握與了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后,角色還需要評價學生的演出效果,使得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從而對已有的文化知識進行鞏固。
(四)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手段
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與網(wǎng)絡技術被普及在各個領域,同時在教育行業(yè)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電腦、電視以及手機等輔助設備能夠通過演示性、形象性來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同時也能夠為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拓展途徑?,F(xiàn)代教學手段是能夠為學生呈現(xiàn)出跨文化交際的真實情境,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多種感官刺激,同時還能夠從行為以及情感方面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五)展開班級文化知識講座
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時,班級內部展開英語文化知識講座或者英漢文化對比講座是屬于有效培養(yǎng)方法,教師可以主導班級文化知識講座,而學生為文化知識講座中的主講者。教師可以通過專題的形式將知識講座的任務分配給學生,然后由學生來自主收集、整理各種材料,包括圖片、文字、聲像等,然后在班級內讓學生一起分享專題的主要內容。在班級內開展文化知識講座時,學生可以自由提出問題,然后以相互補充、交流的方式來對主講人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識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再評價學生的匯報情況,給予相應的歸納與總結,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母語對語言學習的干擾,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不同文化的深層次內涵,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角度中理解另外一個民族的文化信仰與價值。
五、結束語
簡而言之,時代與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與更迭,導致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目前對青少年人才的培養(yǎng),不管是質量還是數(shù)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著較大的背景差異,所以導致學生學習英語后難以在實際交流中進行運用,從而出現(xiàn)“啞巴”英語等情況,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因此需要通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來幫助學生靈活自然地運用英語展開交流,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國際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李曄,韓蕾.高職英語利用英美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探索[J].國際公關,2019(12):279-279.
[2]周大慶.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研究[J].國際公關,2019(7):131-131.
[3]李曄,韓蕾.高職英語利用英美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探索[J].國際公關,2020(1):114-114.
[4]吳怡潔.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當代旅游:下旬刊,2018(10):64-64.
[5]劉葭.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成長,2019(12):116-117.
[6]乙曉曉.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及德育教育有效滲透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28):80-81.
[7]楊濤.高職英語課堂加強跨文化意識的思考[J].海外英語,2020(3):97-98.
作者簡介:
哈麗霞(1984年-),女,江西上饒人,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