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元
【摘要】讀寫結合的實踐性、創造性比較強,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時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提高學生個人對語文閱讀教學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發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大力提倡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獲取優質的語文教學。本文研究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況并且具體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做了深入探索,讓教師在教學里能夠提高效率,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093-02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難點和突破點,從新課標下語文閱讀教學已經優化的學習目標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改變模板化的教學,增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保持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上的活力,促進小學生整體進步、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及讀寫結合的教學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己的閱讀教學課堂,減少了部分語文閱讀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但是并未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根據觀察和調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其一,在教授閱讀課程時,教師較少進行創新,總是運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來教導學生。學生接受固定模式的語文教學,容易產生疲倦,單一的教學方法會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無聊,從而降低知識的吸收效率,減少學生在課堂上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容量。而且,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師對學生做題的正確率以及考試的分數更加重視,這樣會讓學生的學習重心發生改變。學生在模式化的教學中逐漸也學會了以模板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回答問題,個人的思維活躍性和創新能力受到禁錮,最后思維和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二,在閱讀教學課堂上,閱讀的文本比較單一,教師對文本過度解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一般都讓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文本,材料比較少,學生獲取的知識面相對狹窄。這些閱讀文本難以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力度較弱。而且,在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會對文本進行十分細致的分析,讓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變少,教師用自己的解讀代替了學生的獨立探究,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其三,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問題相對突出。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讀”和“寫”分成兩個模塊,根據以往教學的固定模式來開展教學,使得學生對“讀”與“寫”之間的聯系認知不足。教師在教學時也會分別在閱讀課和寫作課進行相關教學,在閱讀課堂上對學生的“寫”的能力缺少訓練,學生缺少在閱讀課上動筆的機會,使得自己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產生了分離。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閱讀和寫作雙方面能力培養不平衡的情況出現,而且教師一般更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寫作,教師所花費的時間和投入的精力比較少,這就讓學生的能力發展有所局限。另外,讀寫結合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營造不夠,學生對讀寫結合的認知和重視不足。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的必要性
“讀”與“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這兩項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能力。只有小學生能夠正確且熟練地掌握“讀”與“寫”了,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正如在語文教學目標的設置當中,需要先完成“知識與能力”的目標,然后進一步完成“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而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能夠將“讀”與“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寫結合的教學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知識,進一步加快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且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發展。
其次,讀寫結合的方法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增強,進行閱讀和寫作的意愿得到加強,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并且,讀寫結合的方法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樣的教學資源,既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外,讀寫結合的方法也能夠讓學生養成更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加深自己的記憶能力,加深對語文知識的內涵理解,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學會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的提高,學生個人的情感感知和表達也能達到較大的提升。
三、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技巧探究
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當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認識到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作用。教師要有強大的責任感,利用自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身份轉變教學態度和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方法,多創新,多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運用讀寫結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下面將介紹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給予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更多角度的啟發,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創設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一)情境教學中凸顯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的教學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利用形象化的情境讓學生有動力進行語文閱讀課堂的學習。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和突出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讀”與“寫”的訓練,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教師在設置情境時,要注意結合閱讀文本的內容,將生活化的場景應用其中,讓學生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或熟悉或好奇等情緒,激發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切記,不能直接將教師思考過的內容直接向學生輸出,這容易讓學生養成對教師的過度依賴,懶于思考,或者思考的質量比較差,思維深度比較淺層,長期下來,會讓學生逐漸喪失思考的能力。教師要在情境當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整理和總結自己的觀點,進行流暢的表達,擁有清晰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培養學生的情緒感知和審美鑒賞能力。比如小學二年級《開滿鮮花的小路》這篇文本的教學中,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鼴鼠先生拿著長頸鹿大叔寄來的包裹詢問松鼠太太包裹內是什么東西,但是打開一看才發現包裹在路上已經破了,第二年春天,從鼴鼠先生家到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都開滿了鮮花,才發現原來長頸鹿大叔寄來的包裹里裝的是花籽。教師要用多媒體向學生構建出美麗的情境,將鮮花在路上發芽開花的過程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為美麗的情境驚嘆,將注意力全部放到課堂上。接著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明白“美好的禮物”的真正內涵。教師要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不斷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鼴鼠先生最后知道長頸鹿大叔給他寄了什么嗎?看到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刺猬太太、狐貍太太、松鼠太太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情呢?”學生將問題的答案進行整理和表達,通過“讀”與“寫”充分感受到文本的內涵,刺激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創新讀寫結合的訓練方法
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課堂上,創新讀寫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傳統的讀寫結合方法對學生的情緒能力、學習能力的調動有限,長期使用同樣的讀寫結合方法,學生容易感到疲憊,因此,教師要多進行讀寫結合的形式創新,給予學生必要的新奇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可以循環使用幾種效果比較好的讀寫結合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促進學生讀寫能力效率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讀后感教學。仍然以《開滿鮮花的小路》為例,讀完整篇文本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精讀,向學生拋出問題,尤其在文本的主旨升華部分,要用層次分明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美好的禮物”指的是“花籽”,并且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說花籽是美好的禮物,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花籽雖然被漏在了小路上,但最后長成的鮮花卻給大家帶來了快樂。然后讓學生寫下自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的感悟,字數不受限制,只要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即可。通過讓學生寫讀后感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創設出更多的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方法,比如讓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仿寫,定期寫一篇日記或者隨筆,鼓勵學生進行續寫,在課堂上開展讀寫結合小游戲等,都能讓學生“讀”與“寫”的能力得到高效培養。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讀寫結合的度,控制好教學節奏,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讀寫的權利,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琪.初中語文細節描寫讀寫遷移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2]安桂清.整體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王雁玲,等.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議題”:思考與建議[J].教育科學論壇,2015(10):13-17.
[4]溫忠.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9):43-44.
[5]陳媛.探究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