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專業是幼師培養體系的重要部分,提高幼兒師范生職業素養是我國幼教改革的需求。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關系到我國幼師隊伍質量,提升學前教育專業職業素養是落實人才質量觀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加強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問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論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內涵意義,闡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提出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策略。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學前教育專業?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15-03
幼兒時期教育對人的一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國家發展迫切要求對學齡兒童進行系統教育。發展學前教育需要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幼兒身心快速成長,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不同幼兒個性特征能力不同,要求教師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工作要求教師具備制作教育材料,與幼兒家長溝通能力,合格的幼師必須具備全面的專業素養。幼師職業素養是從事幼兒園教學管理活動必需的綜合能力。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對國人具有深刻影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學前教育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搖籃,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履行立德樹人使命的重要途徑。研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概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把幼教作為民生問題之首,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建設高素質保教幼師隊伍,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到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教育事業的未來。幼兒教師是幼兒第一任教師,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幼師專業素養關系到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推動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直接關系到幼師隊伍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把握機遇,適應學前教育發展的要求。
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內涵
學前教育指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從事保教研究工作的教師及有關機構教學研究人才[1]。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分中高職與本科學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面向城鄉幼兒園從事保教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幼師補充的重要來源,優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尤為重要。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學生工作前做好準備的教育,素養廣泛運用于人類思想實踐各方面。幼師職業素養包括教師具備培養幼兒良好道德行為品質的能力,豐富的幼兒教育理論等[2]。幼兒教師是幼兒啟蒙知識傳播者,對教師職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兒教師職業素養包括職業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學前教育學生是幼師的預備役,要重視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目標要素
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教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完善。教育部制定《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提出培養目標是面向各類幼兒園從事保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教育部發布《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文件,提出培養目標是熱愛學前教育事業,保教能力突出的幼兒園教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目標與職教人才培養方向一致,學前教育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目標是注重職業道德與精深培養,重點培養正確職業觀及職業態度。目前學界認為職業素養內涵包括職業意識行為等,職業實踐界認為包括專業創新素養等。依據狹義的職業素養概念,基于發展性教育評價理論,從高職生身心發展水平出發,將職業素養內涵結構界定為職業道德態度等方面。職業意識是個體職業成功的前提,職業態度是職業成功的基礎,各要素在職業素養培養結構中具有同等重要位置[3]。結合學前教育特色確定結構要素包括職業理想定位,關愛幼兒培幼育人,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等。
二、幼兒師范生職業素養培育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
文化是人類活動與文明成果沉淀的結果,廣義上是社會歷史發展中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總和,狹義上指意識形態與組織機構。物質文化包括建筑、交通、園林、服飾、文化等滿足人類身生存需要的文化產品,精神文化包括風俗、習慣、宗教、藝術等超越物質文化需要的產品。制度文化是尊老愛幼等滿足群體關系需求的文化[4]。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匯集的民族風貌文化,包括古代典籍,風俗禮儀等要素的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蘊含思想人文精神,闡明新時期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
1.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改善幼教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致力于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我國學前教育是兒童接受的基礎啟蒙教育,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5]。隨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繼承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隨著社會轉型對教育領域的影響,各大院校關注向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但對傳統文化繼承發揚未給予足夠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乏較強的職業信念, 大多數學生為缺乏與兒童相處經驗的00后獨生子女,面臨幼兒教育工作缺乏足夠耐心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影響其職業素養,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當前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不足,對西方飲食節日文化等了解較多,有的學生對傳統節日缺乏了解,很多學生對經典詩詞缺乏興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助于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2.傳統文化教育是促進幼教發展的要求
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產生大批杰出文化大師,了解優秀民族文化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教育部推出《完善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各級教育機構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從戰略高度思考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當前幼兒園增加國學禮儀等活動,幼兒師范學校要將傳統文化落實到人才培養中,幫助學生提升個人職業素養。幼兒期是形成對世界初步認知的黃金期,很多名人偉人提出幼兒期教育影響其一生。《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指出,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主要民族文化。幼兒教師在對幼兒實施傳統文化教育中擔負重要責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傳統文化非常必要。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強調幼師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踐行核心價值體系,與傳統優秀文化要求一致。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需要教師了解傳統文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要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傳統文化職業素養。
三、基于傳統文化的學前教育專業職業素養培育策略
1.充分發揮學校教師主導作用
學校主導作用體現在頂層設計中建立培育傳統文化素養的評價體系,明確傳統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內容,以培養富有民族自信心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為目標,重點關注學生的政治素養與道德品質完善。要把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開發建設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等陣地,設計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升華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要構建全員參與的傳統文化素養培育模式,把傳統文化素養培育貫穿于教學中,使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下成長。傳統文化素養培育中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在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開展教學活動,選擇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以社會關愛教育為重點,以培育愛好和平,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為主線的教育內容。
2.強化學生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體自覺
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增強學生文化自信,要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傳統文化宣教,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知,以新時代視覺講好傳統文化故事,使傳統文化契合時代進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傳統文化教育途徑方法,發掘利用傳統文化中引導學生,培養道德情操,增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內生動力,發掘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要在知行合一上強化學生的主體自覺,基于學前教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不高現狀,要突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優化等尊重學生主體性,根據學生興趣點統籌安排,避免教學錯位、越位。激發學生參與教學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學習中,要積極探索知行合一培育模式。
3.構建社會學校家庭協同培育體系
社會家庭學校統籌協調對培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非常必要,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家校聯動的培育體系,形成有利于傳統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政府要發揮政策保障與營造環境的作用,統籌各種媒體資源與多方力量,營造有利于傳播弘揚傳統文化的氛圍,實施傳統文化保護傳播工程,發掘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學校在推進傳統文化素養培育體系中發揮主體作用,要主動承擔學校教育責任,協調社會力量建立開放培育聯動機制,構建相互協調的傳統文化教育格局。利用圖書館等社會資源與新聞出版等部門力量,發揮文化輔導員、文化經營者等重要作用。要深化學校人才培養改革,把傳統文化素養培育納入課程體系各方面,加強傳統文化理論研究,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
四、結語
21世紀后國家日益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隨著國家建立幼兒教師培養體系,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進行改革。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在農村幼兒園占比較大,學前教育學生培養質量關系到幼兒的發展。目前學界有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成果豐富,但已有研究內容不夠深入系統,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較少。本文概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理論,論述幼兒師范生職業素養培育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提出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策略。學前教育工作者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中,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培育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秀娟.成果導向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發展與對策[J].教育觀察,2021,10(12):128-129+133.
[2]石建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專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職業技術,2020,19(8):14-18.
[3]劉忠.傳統文化下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養體系的科學構建——以宿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3(2):66-68.
[4]王曉紅.傳統文化呼喚“現代相遇”——以學前教育、舞蹈、形象設計專業為例,淺談傳統文化對中職生的影響[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0):237-238.
[5]黃瓊慧.優秀傳統文化視閾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39(S2):249-251.
作者簡介:
汪淑霞(1980年-),女,漢族,山東臨清人,大學本科,碩士學位,任職于淄博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