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慧龍 韓雪
【摘要】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樹人,實現這種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強課程思政的滲透。因此,當教師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中進行教育教學時,應積極改進以往的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引入其中,在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時,需要把學生放到教育教學的中心位置,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對課程思政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的實施與探索進行淺析,并且提出一些相關的意見和看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 課程思政
【課題項目】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JGB2020021);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XJK21CZ J012);株洲市社科職教專項課題(SKZJ201908)。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038-02
對于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而言,其中的理論知識復雜,需要學生在掌握知識點中結合自身理解,將課本中的知識通過恰當的思考思維,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因此,為了將課程思政有序引用到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上來,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現狀制定科學的實施策略,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將講課時間、學習任務都留給學生,促使學生在鉆研探索知識中,有序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課程思政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許多高職學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認為以后從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相關的工作將會很累、很煩,要做許多的“臟活累活”,而且還需要掌握許多的知識,并且工資還很低。這些思想就會導致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的時候就會很消極,沒有動力。這個時候就可以合理地將課程思政應用到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的教學中來,給學生灌輸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重要性以及意義,還有就是作為一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工作者應該具有的責任和擔當是什么樣的。并且還要給學生灌輸不能輕易放棄,要堅持到底,學會自己克服和解決困難[1]。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從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相關的工作最終是要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來支持,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工作人員可能就會在工作中出現一些失誤,從而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老師在進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課程思政來給學生講解一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相關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明白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相關工作中出現失誤所產生的后果,來激發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讓學生養成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滿意度以及專業思想穩定性。將課程思政應用到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來可以有利于提高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課堂滿意度以及思想穩定性。根據我國大部分高職學校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生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于將課程思政應用到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的教學過程都非常滿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課堂氛圍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知識的學習中,進行高效的學習[2]。
二、課程思政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滲透愛國主義元素
教師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首先應明確教育的初衷是為了育人,在講解知識點中需要改變以往重理論輕技能的教學思想,積極實施教學與育人并存的教學觀念,確保課程思政能夠被有效應用到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來。現如今各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師可以在該專業中利用多媒體滲透愛國主義元素,通過視頻給學生講解我國電子技術發展的艱辛歷程,調動學生的愛國熱情。例如:在“計算機組成原理”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查找相應的講解視頻,并在視頻中穿插一些名人事跡,促使學生在觀看時能夠體會到我國計算機發展到現今程度的不易之處,并在今后學習相應專業知識時,能夠學習相應名人身上的工匠精神,養成學習態度認真、精益求精的思想,提升學生的愛國素養。當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在班上挑選部分學生,要求他們用前面所學知識闡釋多媒體中的內容,如果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時,教師可以用平和的語氣引導學生,并給學生系統講解其中的知識理論,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促使學生在該課中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將課程思想的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二)引領學生的價值形態。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思想基本上是在國家提出新課改后,被我國廣大教師應用到教育教學中來,因此它在我國實施的時間較短,學生對其認識不夠全面,需要教師進行輔助教學。要想更好的將課程思政應用到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上來,需要教師在該課上,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置難度不同的問題,促使學生在完成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責任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形態。例如在“電器控制與PLC運用”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該技術通常會被我國應用到哪些領域?在使用該技術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當教師將問題設計好之后,可以按照學生的綜合學習實力進行分組,在分組中保證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基本一致,然后給學生留上部分探討、交流的時間,使得學生在小組中,學會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問題任務,提升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在學生交流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成員,將他們的交流結果在班級上分享。然而每個學生的學習實力、探索方式都不同,導致學生在分享該組的討論結果時,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講解內容。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發言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進行分層引導,對于那些綜合實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講解自己探索這部分內容的方式方法,幫助其它學生開拓合作學習的思路,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給學生講解相應的價值觀思政知識,促使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能夠深刻意識到價值觀的重要性;對于那些綜合實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注意他們回答的內容是否正確,并通過激勵性語言進行引導,給學生指明完成任務的辦法,促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責任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3]。
(三)通過課堂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對于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來說,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當教師在該課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時,可以結合企業對員工的要求,通過課堂實踐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促使學生在參與課堂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職業精神以及職業道德素養對個人發展、企業成長的重要影響。例如在“電子產品營銷”中,教師可以按照企業設計的部分,給學生提供相應崗位,通過課堂還原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當教師制定好工作崗位后,可以按照學生學號將其分成多個陣營,讓學生在陣營中商討適合自己的崗位,提升學生對個人能力的認識程度。當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現場操作時,教師應從全局考查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促使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品質、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在課堂實踐舉辦結束后,教師應對每個陣營的表現情況進行系統點評,但是在點評的過程中,不要一味注重學生的訓練結果,應從學生的合作能力、反應能力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全面評價,點評學生的學習態度、職業道德等,并在評價中給學生系統講解相應內容的實踐技術,給學生深入講解職業道德素養對今后學習、工作的意義,有序滲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在教師評價中,既能有序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還能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程思政”強調通過學習、生活、藝術等多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入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新時期,關于學生的綜合素養定義,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創新精神”。所以創新精神對電工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還是至關重要的,就目前電工電子技術有關的工作來看,仍然還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相關工作的發展。高職電工電子技術專業教師在進行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要領會“課程思政”精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高職電工電子技術專業的老師在進行電工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思政,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電工電子技術相關的行業目前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可以給學生講解其它專業和電工電子技術專業的關系,讓學生在以后從事與電工電子技術相關的工作過程中與其它行業進行有效結合,實現電工電子技術行業的創新發展,為電工電子技術專業創造更多的機遇和便利。
綜上所述,這些年國家頒發了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力求學生在掌握知識點中,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學生設計實施策略,促使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威,李兵.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實踐探索——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知識經濟, 2020(10):2.
[2]楊利紅,梁四香.課程思政融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的探索[J].教育研究, 2020,3(11):140-141.
[3]陳宏.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探討[J].? 航海教育研究,2019(4):85-87.
作者簡介:
粟慧龍(1982年-),男,漢族,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電子信息。
韓雪(1985年-),女,漢族,安徽淮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