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也在不斷變化,新課改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有意識地改變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課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獨立思考?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187-02
一、引言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需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學習。上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待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讓學生變成一個優秀獨立的個體,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很久,但是部分教師依然沒有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使得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失去了自己思考的過程。聽懂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但是自己做時還是不會。這是因為學生只是聽了教師講的知識點,但是沒有完全明白,所以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二)學生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有的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目標,加快了上課的速度,這樣做雖然感覺老師講了很多,但是教師講的快,就意味著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小學是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的,所以不能只看量,更要注重質。如果教師在提問沒多久就直接講答案,那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提問是為了讓學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為了增加課堂表現形式。若總是很快給出答案,學生就會漸漸失去思考的習慣,總是覺得不用思考,教師也會給出答案。
(三)教師對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缺乏重視。獨立思考的能力,恰恰需要教師長期進行培養,不可能短時間內成功。教師想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主動學習的人,就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進行培養。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遇到問題時會很容易尋求幫助,長此以往,就會更加不愛動腦。學生問教師問題時,教師不要立馬回答,而是要帶著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這樣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并且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教學方案的針對性。教師要知道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教師不能妄想用同一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有用。所以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個性,針對學生的不同進行差異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行趣味化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多和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的意見,下課時多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的看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舉例來說,在蘇教版六年級《扇形統計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布置具體的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其布置一些較為復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收集和數據分析,通過扇形統計圖的方法表現出來,在班級同學面前進行講解。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搜集成果,可以將扇形統計圖中所學習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過程中來,這樣也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當匯報統計結果時教師則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對扇形統計圖這部分知識掌握的不足,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
(二)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教師也要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讓學生自己思考,幫助學生構架建解決問題的思維。也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頭腦風暴,激發學生靈感。
舉例來說,在蘇教版六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關注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針對同一道數學題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對于同一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方案,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發揮頭腦風暴的作用,讓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得以碰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靈感,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三)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能夠更輕松地學習。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在學生思考完畢后給予正確答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舉例來說,在蘇教版六年級《總復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整理過去所學習的所有知識點。此時,教師就要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通過系統的教學結構,一步步帶領學生思考和復習,對此教師不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要關注學生的思考方向,通過一個個問題來喚醒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復習學生自主回憶起的知識點。
(四)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注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教師也要注重課前預習的環節。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就能在預習過程中了解到課堂重點,也能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課時也能更好地聽講。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有始有終,鍥而不舍的精神,鼓勵學生迎難而上,遇到難題先主動思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出錯的情況,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讓學生敢于犯錯,并從錯誤中汲取營養。
舉例來說,在蘇教版六年級《圓柱和圓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對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此時教師要給學生制定明確的運行目標,給學生提出一系列的核心問題,讓學生有明確的預習方向和清晰的聽課重點,這樣才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如1.圓柱和圓錐的定義;2.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及其推導過程;3.圓柱和圓錐的實際應用;4.圓柱和圓錐與之前所學過的立體圖形之間的不同之處等。只有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明確掌握了這4個問題,才能夠清晰地了解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進而在上課時有重點地聽課,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簡化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
(五)將教學內容與新穎有趣的實例相結合。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會覺得數學知識非常復雜、抽象,難以理解。因而在不斷的挫敗感中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但是數學確實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尤其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往往實用性較強,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斷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一定要積極關注實力與知識點的結合,給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求。對此,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也可以通過聯合家長給學生創造更多在生活中實踐數學知識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蘇教版小學五年級《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靈活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方法。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入一系列的生活實例,比如讓學生買東西時,一瓶牛奶3.5元,一袋餅干4元,我如果給售貨員阿姨10元錢,那么阿姨需要找回給我們多少錢?以此來讓學生計算,同時還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家長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幫家長買東西,讓學生通過自主計算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讓學生靈活地掌握小數計算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運用到實踐過程中來。這種方法也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進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六)開創以學生為主的民主式的教學氛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難以對課堂學習提起興趣。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只會一味地對于數學知識進行單方面的傳授照本宣讀,忽略了學生主動學習技能的有效培養,導致課堂教學氛圍非常枯燥乏味。
此時,教師應該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創以學生為主的民主式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所以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我提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平等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的能力,進而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與提升。
四、結束語
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創設獨立思考的環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根據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尋找最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將學生的目光吸引到數學文化的學習過程中來,教師要通過積極創新教學方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現實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的數學解決能力,進而不斷地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景旺新.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16):140.
[2]陳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