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濤 張志平 楊旭 賀秀媛 黃淑成 鄧立新
【摘要】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的教學,實質上依然是“教書和育人”相結合,為國家培養愛國愛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文章從思政教育在《獸醫內科學》課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教學實踐中的組織和探索以及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避免出現的問題作了綜合介紹。希望為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育實踐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思政教育? 獸醫內科學? 教學組織
【基金項目】2021年—2025年農業部“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任務-肉牛普通病疾病防治崗位專項基金”(編號:CARS-3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48-03
思政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思想和政治教育,“思想鑄就靈魂,政治引領方向”。古人言“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因而習總書記特別強調“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為解決好“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因此,有了“課程思政”的說法,即把思政教育教學內容融入高校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等的教學內容,通過深入挖掘與課程密切相關的思政元素,促進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融合,實現全人員、全方位和全課程的一種育人模式[1]。思政教育融入課堂,事實上依然是“教書和育人”相結合,高校人才培養既要育才,更要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與綜合素質,實現新時期下的人才培養目標[2]。如果專業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個教師只負責單純地教書,那是傳授知識的機器;如果只負責育人,則少了專業學習的引領。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是專業教育的最高境界。
《獸醫內科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動物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與核心課程,集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為一體,主要研究動物非傳染性內部器官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轉歸、診斷及防治的臨床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能夠了解獸醫內科學的發展簡史、現狀及發展前景;系統掌握常見、多發內科疾病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夠積極研究疑難病,探索新發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效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動物源性食品的質量與安全。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嘗試把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的教學實踐中,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提高學生努力學好本專業的信心和動力,為動物健康保駕護航,繼而為人類健康負責的社會責任意識。因而有必要嘗試思政教育在《獸醫內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一、思政教育在《獸醫內科學》課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獸醫內科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核心課程,包括動物普通病學、營養代謝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三部分內容,專業地位不容小覷,學習任務尤繁重。因而引入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且很重要,因為思政教育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職責不僅僅是防治動物疾病,也間接保障人的健康,也一樣會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為此,在介紹《獸醫內科學》的學習任務時,會適時引入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的雄偉志向;毛澤東書寫了“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千古名句;朱德同志表達了“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的遠大志向;清朝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亙古箴言。而作為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我們也要具備這樣的雄心壯志,具備這樣的家國情懷,為了國際一流專業課程建設,為了學科發展,立足于臨床實踐,努力學好專業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合理用藥,為了動物健康繼而為人類健康努力學好課程。因此,適時引入思政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動力。然后舉實例介紹如果飼料中重金屬元素、霉菌毒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添加量過多,或者在治療某些疾病所用藥物過多,一旦動物機體殘留超標,人吃了這種有毒有害的動物源性食品就會導致間接中毒、抗生素的耐藥性等,繼而影響人的健康。作為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非常有必要具備社會責任安全意識,努力學好專業,既保障動物的健康,也能讓人吃上安全健康的動物食品。如此,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具備一個真正動醫人才需要具備的修養。同時也可以介紹杰出校友的相關事跡[2],進一步闡述學好本專業的意義和價值。因而,思政教育在《獸醫內科學》課程中的探索和實踐是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的。
二、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教學實踐中的組織和探索
1.選擇和挖掘適合《獸醫內科學》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
根據課程性質,結合每一章節的課程內容,努力挖掘和慎重選擇合適的思政教育元素,使之能與《獸醫內科學》有機融合。比如介紹學習方法時,告訴學生不能局限于動物醫學知識,也要參考人醫的相關資料;不能局限于中國知識,也要有國際視野;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理論,也要緊跟時代,學會質疑與思考;不能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大夫,而要學會用所學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嘗試采用新的診斷方法診斷清楚疾病,從根本上治療疾病等。同時告訴學生做人也是如此,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偏聽偏信、不盲目隨從,一定要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多問幾個“為什么”,有思考才有進步,有質疑才有發展。當介紹常見癥狀的病理診斷時,引入“同病異癥”“異病同癥”的分析方法,教會學生辯證思維、科學思維的方法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呼吸系統疾病的時候,可以嘗試引入“為了避免大氣污染,倡導低碳出行,愛護生態環境,讓人和動物都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思政教育。講到肺炎的時候緊密聯系時政,引入新冠肺炎的防治措施。同時說明我們國家在新冠肺炎的防控過程中因為積極應對,號召全民出門佩戴口罩,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又利用大數據,監控人員流動,有效阻止了疫情擴散等。講神經系統疾病的時候告誡學生要有學習動力,但也不能壓力太大導致抑郁癥的發生。諸如此類的思政教育元素,都可以挖掘出來,選擇最適當的方式融入課堂。但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一定要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并不是要求每一節都要引入思政教育。如果對于某些章節內容,實在找不到思政教育元素,可以單純講授專業知識。
2.把握思政教育時間,在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基礎上進行
《獸醫內科學》作為動物醫學專業的一門必修核心課程,根據專業課的教學計劃制定,結合學科性質,具有科學合理的學時分配,根據教學大綱有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因此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應該起到的是“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課程學習更有“靈動性”,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熱情,熱愛生活,而不是拋開專業,洋洋灑灑談思政,占用了更多講授專業課的時間,從而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導致專業課的教學計劃無法按時完成。個人認為思政教育不能超過課程總學時數的10%,否則會導致課程學習任務無法完成。因此“思政5分鐘”融入專業教學是值得倡導和借鑒的[3]。
3.選擇合適的導入時機,避免牽強附會引入思政
好的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的學習,應該是課程講述中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引入,是“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不是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地為了完成思政教育生硬穿插其中。如果思政教育導入時機不對,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可能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因此,緊密聯系教學內容,挖掘出合適的思政教育元素,選取合適的導入時機顯得尤為重要。
4.思政教育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
如果選擇好適合《獸醫內科學》的思政元素,把握好時間和導入時機,自然會有機融合,很好實現“傳道、授業、解惑”。比如講到疾病預防時,會告訴學生“獸醫的最高境界是讓動物不發病,永遠貫徹防重于治的原則”。正如“非洲豬瘟”,給養豬業帶來很大的危害和損失,目前國內外都沒有研究出有效的疫苗,預防本病主要靠生物安全防控,配置全價飼料,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免疫力,做好消毒措施,避免疫情擴散。再結合人的“新冠”,知道傳播途徑,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很快控制疫情,如果等到生病后再去治療,疫情已經無法控制,造成的損失也無法估量。所以作為專業學生,潛心學好專業非常重要,這也是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講到疾病治療時,要求學生根據病情需求制定治療方案,任何疾病的治愈都需要過程,而不是靠過量用藥去控制,使得藥物對身體的傷害大于疾病本身對身體的傷害。同時引入“凡事過猶不及,做事不能急功近利”的思政教育。講到神經系統疾病時,可以引入抑郁癥的危害,告誡同學們人生苦短,學會釋放生活和學習壓力,尊重生命,熱愛生活,不辜負親情,潛心學習,爭取為獸醫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5.利用信息交流平臺進行思政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各種課程都開展了“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模式,從而也加強了網絡課程的建設。除了愛課程、學習通、釘釘等網絡教學平臺,也會使用建立的班級QQ群或微信群等交流平臺討論學習課程,同時也可以在群里進行思政教育。結合疫情,告訴大家預防疾病的關鍵是飲食健康、適當鍛煉、公眾場合做好個人防護、心態陽光積極。面對疫情,恐慌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適得其反,要用積極陽光的心態,科學的防控知識去戰勝一切。結合我國對新冠疫情的成功控制舉措,說明一個國家一個團體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全國或團隊人員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可貴。
三、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避免出現的問題
1.選擇思政元素要適合內容,千萬避免牽強引入,出現“畫蛇添足”的笑話。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而不僅僅是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只是為了完成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的思政教育是無意義的說教,切記不可為了思政而思政,既耽誤學生學習專業的時間,還可能出現畫蛇添足的笑話,得不償失。
2.避免思政教育時間過長,耽誤完成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在《獸醫內科學》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只是為專業課學習服務的,課程是載體,思政是靈魂,任課教師要立足于課程質量標準,結合教學內容,尋找合適的融入思政教育的結合點[4],有機融合思政和專業課學習。思政不能臨駕于專業之上,脫離專業過多講思政,耽誤了專業課的學習,會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結果,背離了引入思政教育的初衷。
3.避免引入消極的思政內容。為師者,給學生傳遞的信息應該是永遠積極上進的,充滿正能量的,不能消極抱怨,更不能離經叛道。因而挖掘選擇的思政元素應該是有正面教育意義的。比如講到寵物行業的發展,聯系國外寵物行業的發展動態,尋找我國行業發展的前進目標和方向。課堂上會介紹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會滿懷豪情地告訴學生,“未來獸醫專業的發展就靠咱們在座的每一位學生的努力”,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而不是消極抱怨我們的國家動物醫學教育的落后、不足與短缺。在正視不足的前提下,更要鼓舞學生努力學習,擁有追趕和縮小差距的信心和動力。
總之,有效將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和“育才”相結合,首先需要認識到思政教育融入《獸醫內科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不斷深入發掘適合本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利用教學的各個環節,選擇合適的思政教育導入時機,把握導入時間,將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程學習,發揮專業課程的價值滲透效應和價值引領作用,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和人格完善的“四位一體”教育有機結合[5]。避免出現“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畫蛇添足”的思政教育。真正貫徹和實現黨中央的高校育人方針和目標,有效實現“課程思政”,為我們國家培養愛黨、愛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動物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松玉,楊葉,陸曉梅,施雯,嚴瑋文,王克波,倪春輝.將思政教育融人公共衛生實踐技能課程的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6):1055-1057
[2]曾常茜,陶然,李東霞,宋真,藤美君,張慶鎬.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現代化,2020,7(48):145-148
[3]陳婕. 高職院校“思政 5 分鐘”協同育人機制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1(7):144-145
[4]王春燕,張好強,李培琴.淺談《微生物學》課程思政[J].高教學刊,2019(12):177-180
[5]劉奕琳.推進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81-83
作者簡介:
張君濤(1975年-),女,漢族,山西大同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臨床獸醫學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