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開展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以課堂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多元化學習方式,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國家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網絡消費和數字經濟的推動下,經濟法以傳統固定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瞬息萬變,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有必要性。其實踐路徑為:明確經濟法的學科培養目標,注重“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完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注重“重難點分明”;創新經濟法教學方式,注重“信息化與優質資源結合”;創新人才考核和評價機制,注重“全過程管理”;創新學生學習方式,注重“多元化學習”。
【關鍵詞】經濟法教學? 線上線下混合? 課程建設? 實踐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成都大學2021年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經濟法》課程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系成都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一流法學本科專業建設與完備型法律案例庫的應用》(CDJGH2019034)和成都大學“課程思政”教改項目《醫務社會工作實踐教學改革相關性研究》(CDKCSZJG202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79-02
一、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新型教育形式
高校開展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以課堂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多元化學習方式,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國家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制定個性化、合理化的教學計劃,結合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的優勢,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1]在信息化技術廣泛拓展的背景下,“互聯網+”的教育模式將逐漸應用到傳統課堂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將變成一種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新型教育形式。[2]此外,大學教育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學生學習方式,使其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3-4]這顯然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的最大優勢。
在美國,混合式教學最早開始于2011年,其教學模式更多的是與知名高校開展合作,或是由知名高校單獨來創建。美國混合教學注重的考核方式為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注重進行全程化考核。[5]在我國,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資源的廣泛運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已經在我國教育領域內普遍展開,各學科門類的網絡“金課”爭先恐后積極創建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快速發展。[6]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逐漸被認可。
二、現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目前國內高校關于多元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探究較多,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立課程的教學目標。在課程建設早期階段,以確立線下教學目標為主,輔以線上教學目標;在中期階段,線上教學內容增大比重,其教學目標也將逐漸清晰;在成熟階段,根據課程性質的不同,合理設置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確立科學合理的線上線下教學目標。二是轉變傳統教學范式,完善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相匹配,同步驟地完善線上線下授課內容,構建明確的線上線下課程內容體系。三是結合學科特點與優勢,合理分配線上線下教學學時。四是建立路徑,嫁接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五是基于學科本質,創新課程教學設計。六是依托數據優勢,完善人才培養的考核和評價機制,注重全過程考核。七是創建渠道,增加師生互動溝通。八是有效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增強學生能動性,創新學習激勵機制,激發學習積極性。
三、經濟法課程實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必要性
經濟法是高校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法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較大的比重。在新文科法治卓越人才培養的指引下,經濟法與商科、經濟學、網絡信息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越來越深入,對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有較強的學科推動力。因此為順應法學人才培養整體要求,經濟法的教學模式也應與時俱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形式將成為改革路徑。其次,從國內各綜合院校法學專業開展的經濟法課程內容分析,其內容通常是對當前經濟運行情況所可能涉及的法律規范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尤其是在經濟法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通常是當下與經濟法教學內容十分貼近的案例,如京東訴天貓案、美團與餓了么案等,線上教學模式能較快地回應時事的需求,更快地滿足經濟法教學需求。
總體而言,經濟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必要性,主要體現為:一是有利于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利用信息化技術制作高質量視頻課程,選取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如國家精品課程,對傳統課堂式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補充,實現線上、線下資源有效整合;建立教學資源庫,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經濟法專業教學質量。二是有利于構建多樣化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部分主要采取講授法、案例研討法,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重要知識點的分析以及相關案例的分享與研討。線上課堂教學方式豐富,可通過精品課程分享、優質資源嫁接、小組案例研討、文獻自主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擴展。三是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師生溝通機制。通過課前預熱、提問、思考、討論等互動式教學方法,改變線上學習單向輸出形式,積極建立雙向互動式的線上學習和交流模式,及時解決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提高學習效率,并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四是有利于提升過程性學習管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優勢,分析并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和內容。
四、經濟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踐路徑
在網絡消費和數字經濟的推動下,經濟法以傳統固定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瞬息萬變,為社會經濟熱點問題提供法律指引和法律保障已成為經濟法的重要任務之一。基于此,本文探索的經濟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將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經濟法的學科培養目標,注重“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
從經濟法的學科性質入手探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的學科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踐行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主要包括:(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和制度框架,構建系統的經濟法知識結構體系;(2)能力目標: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經濟法律規范分析和解決經濟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3)研究目標;要求學生了解經濟法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獲得創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
(二)完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注重“重難點分明”
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體系是經濟法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全面完善經濟法課程內容;(2)進一步深入細化經濟法重要部門法內容;(3)分清重難點,合理分配課程線上線下學時;(4)課程內容注重與社會經濟熱點問題的銜接;(5)數字經濟背景下經濟法前沿問題研究。
(三)創新經濟法教學方式,注重“信息化與優質資源結合”
從現有教育資源入手,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構建與經濟法教學相匹配的優質資源,主要包括:(1)發布部分自制視頻課程,與課堂教學相銜接;(2)有效利用現有國家精品課程;(3)開展網絡專題討論;(4)開展線上案例研討;(5)開展線上經濟法律診所。
(四)創新人才考核和評價機制,注重“全過程管理”
以“全過程管理”為目標,主要內容包括:(1)注重學科性質,完善人才考核標準;(2)強調參與性,注重互動性學習內容的考核比例;(3)設置考核預警機制;(4)設置考核激勵機制。
(五)創新學生學習方式,注重“多元化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能動性,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結合翻轉課堂、智慧課堂,提高授課質量和教學能力,主要內容包括:(1)夯實基層教學組織,完善激勵機制;(2)激發學習動力,關注學習過程;(3)增強課程內容練習。
經濟法線上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通過進一步明確經濟法課程目標、完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創新人才考核和評價機制、創新學生學習方式、踐行立德樹人六個方面進行研究,為經濟法課程的實踐路徑提供指引。
參考文獻:
[1]朱海珊.大學高等數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討[J].電子技術,2021(4):102-103.
[2]常博,史望聰.“金課”建設背景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技風,2021(11):34-35.
[3]趙紅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路徑研究——評《新媒體技術與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21(6):224.
[4]張治軍.高職院校“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實踐調研與效果評估[J].現代職業教育,2020(51):38-39.
[5]孟霆,姜海麗,劉艷磊.美國高校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經驗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4):80-84.
[6]范興娟等.“一線穿、兩面引、三維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以通信原理課程為例[J].電腦與電信,2021(6):75-79.
作者簡介:
吳俊彥(1982年-),女,博士,漢族,成都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學、環境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