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也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設計中,要重點突出德育、美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當前,縱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教學設計現狀,仍然缺乏思政資源的挖掘,缺少對學生思想道德、職業觀點、思想素質的培養。為了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思想素質、職業素養的養成,以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設計為例,通過結合課程內容挖掘思政資源、創新完善課程思政教學機制、開展豐富的思政主題活動等方法,構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新思路,從而為我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教師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 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1-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130-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先。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而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途徑。當前,研究分析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主要存在著對大學生思想素質、道德素養、職業精神不重視的情況,并且,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設計中,偏離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針對這一專業教學問題,亟需解決的是教育模式的創新。本文從課程思政背景出發,結合著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特點,分析其教學設計方法與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提供價值性參考。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特點及其思政教育意義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特點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教學的目標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美學素養、審美素養、基礎知識能力等。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熟悉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與基本方法,意識到自己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逐步形成高尚的“師德”風范,建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追求。該課程在內容板塊上分為環境創設概述和理論基礎、生活環境、主題教育環境、區域游戲環境和教玩具等六大模塊,課程內容的核心在于通過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為幼兒們提供天然的學習場所。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思政教育意義
首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主要人才資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準教師,需要養成良好的職業精神、道德素質、思想理念、職業能力,如此才能夠勝任幼兒教師的崗位。并且,幼兒教師作為幼兒人生成長中的引路人,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職業素養,才能夠引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切實完成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其次,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實施,明確提出:高校各個專業要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而學前教育專業為國家培養教師人才,只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才能培養社會有用的教師人才。最后,專業課程是實施思政教育的基本載體,通過思政教育的開展,能夠進一步解決當前人才培養目標模糊、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有效踐行我國“立德樹人”的要求,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指明職業方向。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現狀
(一)重視專業技能教學,忽視職業素質培養
當前,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開展中,主要存在著重視專業技能、基礎理論知識傳授,忽視對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一方面,很多專業教師普遍認為該課程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傳授給學生幼兒園環境創設方法,在教學觀念中認為專業課程教學是純粹的理論知識教學,只負責知識傳授與課程技能的傳授。從而缺少對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偏離德育目標與要求。另一方面,在課程教學環節中缺乏對大學生思想狀態的關注,德育效果不理想,很多學生也不能夠充分認識到教師素養的主要內容與標準。
(二)缺少德育資源挖掘,偏離立德樹人理念
就目前階段而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中,仍然缺乏德育資源的挖掘,導致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不佳,無法充分發揮出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思政教育載體功能。一方面,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了教學設計的方向,該課程內容的核心是傳授給學生教育技能、美學技能,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無法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政資源的挖掘。另一方面,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與德育目標不明確,很多教師開展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盲目地強調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銜接性不足。
(三)思政教學模式單一,課程教育目標模糊
目前,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存在著思政教學模式單一、思政教學評價機制局限、思政教育目標模糊的問題。一方面,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思政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習慣于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課堂滿堂灌現象較為嚴重。課堂上缺乏關于思政活動的開展,師生互動與學生之間互動性差,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并且,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對學生職業素養、思想觀念的培養,教育目標模糊。另一方面,大多數教師對教學結果進行直接的評價,如采取考試、作業測評等方式進行評價,整個教學評價過程中,學生無法發揮出主體性[1]。
三、課程思政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設計方法
(一)結合課程內容挖掘思政資源,注重學生良好思想觀念養成
課程思政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設計要充分地結合課程內容特點挖掘思政資源,通過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促進大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的形成。例如,以《幼兒園環境設計》課程中的第一節教學為例[2]。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第一節的主要內容為“幼兒園環境創設概述與理論基礎”,其教學要求是學生掌握幼兒園環境的基本概念、分類,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及相關案例等。其次,鑒于該章節的內容特點偏向于理論基礎教學,創設基于“科學理性環保意識”培養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較為經典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案例,重點帶領學生分析環境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與制約,使教學內容與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相聯系,培養大學生科學理性的環保意識。最后,教師結合著該章節內容,挖掘一些生態教育、環保教育相關的德育資源,使大學生認識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生態理念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生態理念,助推其良好思想觀念的形成。
(二)創新完善課程思政教學機制,培養學生職業精神與素養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要從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入手,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轉變,通過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元素的銜接,助推學生職業精神與素養的養成。例如,以《幼兒園環境設計》課程中的第二節“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要點”教學為例。首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上,教師結合著章節內容特點,開展一些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相關的主題活動,為學生分配活動小組,各個小組充分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團隊合作,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大學生關注到教師職業精神的重要性,樹立起良好的教師觀與情感態度,激發大學生使命感,促進其職業素養的形成。其次,在材料投放教學方面,使大學生認識到本土化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從所處地域的物質與文化特點入手,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樹立起良好的教師觀。最后,在教學評價方面,構建出基于“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師生互評”的方式,通過學生對學習效果評價的參與,更好地關注到大學生職業精神養成狀況。
(三)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教育原則,開展豐富的思政主題活動
課程思政背景下,幼兒園環境設計課程教學設計,既要注重思政主題活動的實施,更要樹立起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通過主題活動促進大學生思想素養的養成,以榜樣教育引導大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例如,以《幼兒園環境設計》課程中的第四節“環境創設與特色活動”教學為例。首先,專業教師可以根據章節內容創建起一個關于傳統節日的主題實踐活動,明確主題活動中的各個實踐內容。如以春節為主題,探索春節由來、春節習俗、春節廟會等等。其次,通過節日型主題活動創建,讓學生參與到主題活動實踐中,深入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歷史,增強其文化自信心。同時,教師根據該課程內容,尋找一些與春節有關的視頻,通過觀看影片,激發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愛國精神等。最后,專業教師樹立起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在生活中為學生樹立起學習榜樣,主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愛護祖國、擁護祖國、主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節日與民間文化,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是開展思政教育的基本載體。基于課程思政要求下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設計,要立足立德樹人的原則,注重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結合著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現狀,以結合課程內容挖掘思政資源、創新完善課程思政教學機制、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教育原則、開展豐富的思政主題活動等方法,培養我國高素質的幼兒教師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丹.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發展現狀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3):176-177.
[2]丁曉景,劉穎,黃麗娟.校企合作背景下《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設計的創新實踐[J].河北畫報,2021(1):177, 179.
作者簡介:
曾勝強(1973年6月-),男,漢族,湖南汝城人,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