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
【摘要】美術中的設計領域種類廣泛,從應用方面來看,設計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造型設計,包含陶泥、建筑設計等;另一類則是平面設計,主要是海報設計、插畫設計等等。而在小學美術教育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設計思維以及應用動手能力。小學美術課程中涵蓋著多節設計課的內容,如何更好地講解設計課并使學生創作出具有創意性的作品,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反復推敲與思考。設計類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創意性在其中,創意是設計的本質,教師授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創意草圖設計,這樣呈現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獨創性。本文主要以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11課《門票設計》一課為例進行展開研究,從多個角度對設計課程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 設計課? 創意性? 設計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158-02
美術設計領域廣泛,設計本身是一種視覺傳達的表現。小學美術課程更多是注重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了解美術各個領域的知識,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能夠在美術學習中感受美、理解美,美術中的設計課程更多是注重對視覺藝術的感受。“在教學大綱中對于設計·應用領域指出,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1]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理解美、發現美,并能將美術課中的實踐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讓課本中的知識與我們的日程生活能夠聯系起來。浙江美術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11課《門票設計》作為小學美術學習階段第一節設計類的課程,本節課也為以后設計課奠定下基礎。本文主要以《門票設計》一課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設計類課程教學進行探索研究。
一、問題來源
(一)學生層面
通過一、二年級的美術課堂學習的積累,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和審美能力,但在認知能力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打開。在一、二年級繪畫學習中,學生作品大多為完成一幅繪畫,而在設計課中,學生往往還是以原有的固有思維形式進行創作,多以繪畫創作為主,模糊了設計本體精神內質,忽略了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意識,設計課程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而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完成畫面內容而去繪畫。
(二)教師層面
設計·應用類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與設計思維,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稿創作增強學生的設計思維和能力培養,在課程中應多注重引導、啟發,而不是一味的滿堂灌。設計主要通過視覺傳達去表現,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引導方面也要注重視覺美感的傳遞,同時教師講解時也應注意切勿將設計與繪畫課程混為一談,應注重設計課程的本質。
二、繪畫課程與設計課程的區別
從美術領域分類來講,繪畫與設計是組成美術的兩大類型,繪畫主要是側重造型技法等方面,旨在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設計主要是一種視覺傳達的表現,如海報設計、插畫設計、廣告設計等,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而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切勿將兩個概念混淆,將設計課上成了繪畫課,將繪畫課上成了設計課,雖然美術各個門類相通,但具體來講還是有各自的特點,這是在授課時需要注意的。尹少淳在談美術教育中曾提到:“在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以功能為思考的基礎點。”[2]設計課中重點是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這是設計課與繪畫課的最重要區別。教師在講解設計課程中要注意,設計課注重設計的過程,尊重其特性規律,通過設計草圖,創意的聯想最終創作出具有創意性的美術作品,在繪制中要注意設計的過程,不要將設計課上成了繪畫課。
三、設計課的教學特點
相對于繪畫課,設計課授課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以下筆者將從幾個方面對美術設計課程的特點進行剖析,從而對設計類課程更好地進行研究。
(一)尋找課程準確的切入點
無論設計類還是繪畫類課程,在授課中需要找到一個準確的切入點,一個有趣的興趣點可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創作熱情。在一節課程中,導入部分對于整個課程環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決定性作用。
以《門票設計》一課為例,在課堂導入的部分我采用了實物導入的方法,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師:首先大家看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 好多門票。
師:我們出去游玩或者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地方,我們都會看到很多的門票。老師就有一個收藏門票的愛好,那大家看到這么多好看的門票,你想不想設計出一張具有自己個性特點的門票,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如何設計出一張好看的門票。
在課堂導入環節將真實的門票展現給學生,這樣具有更直觀的體驗,學生一目了然地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方向,可以更快速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探究能力
素質教育下更多的是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導和點撥的作用。設計課教學中更應該讓學生去多思考,多發散思維。在《門票設計》教學中,教師下發實物門票,學生以3~4人為小組進行觀察學習,小組可以填寫任務單來自主學習門票設計中的設計要點,課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師:大家現在拿出美術材料袋中門票和任務單,老師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大家進行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單中的任務1,門票有哪些要素組成的。
生: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單。
師:時間到,哪位小組代表來說一說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1:門票有主券、副券、文字還有圖畫組成。
生2:門票還有時間、地點。
師: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門票由主券、副券、時間、地點、文字以及裝飾畫等幾個部分組成。
設計門票之前,學生要了解門票的一些基本知識,通過任務單自主學習方法,學生對門票的了解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學習要比教師直接給出結論更具有價值,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的設計創意思維
相對于繪畫造型來說,設計更加注重實用性兼具美感性,所以這一過程是激發創意思維的過程,也是獨立思考的過程,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設計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獨特的存在意義,每一個孩子是不同的,他們的想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學習《門票設計》課程之前,一、二年級的美術更多的是以繪畫為主,設計課更注重的是設計本身,而對于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設計課,本節課除了能讓學生可以完成門票外,更多的是讓學生掌握設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設計稿是完成一件設計作品不可缺少的環節,如在動畫設計中,需要先繪制出分鏡腳本在進行設計;在服裝設計中也需要設計師繪畫出設計草圖才能進行正式創作;在產品設計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能夠自己先定好一個門票主題然后進行設計稿的創作,在創作好設計稿基礎上再進行門票的細化上色、勾線等,這樣逐漸地培養出學生的設計意識為以后設計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四、《門票設計》指導策略
《門票設計》是一節平面設計課,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設計出一張好看并具有創意性的門票,常見的門票大多為橫式與豎式兩大類,在課程設置中將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了門票造型上,設計課本身就是一個設計過程,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想象,在想象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除了培養學生動手設計能力外,門票本身就具有傳遞信息的作用,在設計時需要注重其版式設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應讓學生對于設計中的各個版式有所了解和嘗試,版式的設計不僅僅在門票設計中有所應用,在以后美術教學中如海報設計、請柬設計等課程中都可以有所應用與延伸。
在門票設計中要注意主題突出,創達信息準確,門票的主題與門票造型產生呼應。在門票設計中包含門票的主要元素,活動主題,時間,地點等,都要在門票中有具體的體現。同時,也要注意門票中版式的設計,在課程學習中學生了解了上下式、左右式、對稱式等幾種版式的設計規律和要點,在設計門票時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去進行版式與造型上的新嘗試。
五、課堂成效與總結
在授課環節中主要以門票造型為主線,讓學生欣賞不同獨特的門票造型后激發自己的想象力,繪制出創意設計稿,在創作設計稿基礎上完成門票造型設計。作業環節設置中,作業要求并沒有限定其范圍,在學習完本節課程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對動物園、游樂園、博物館、美術館等主題活動設置門票,這樣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由發揮,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門票設計,更加具有發散性。根據作業的要求,學生創作完成的作品。
通過《門票設計》一課的教學設計安排,在設計課授課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創作過程而不是創作的結果,這就回歸到繪畫與設計兩個領域間的問題,老師要明確這個大方向才能更好地把握授課環節。在設計課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設計其本質特點。“小學時期是兒童思維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初步具備人類思維發展的完整結構。”[3]在設計課授課過程中要關注學生設計過程,從中培養學生學會獨立的思考,培養其設計意識,讓學生除了能夠欣賞設計作品的審美外,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于設計的創作意識,這就需要在以后的設計課程中不斷地、慢慢地去滲透。
參考文獻:
[1]任瑋.淺談小學美術“設計·應用”課的教學方[J]. 內蒙古教育,2012(6)
[2]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出版社,2016年11月
[3]馮婧.小學美術設計思維訓練的媒材與方法應用探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