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雨露
(浙江省諸暨市馬劍鎮中 浙江 諸暨 311803)
所謂學困生,并不是說其先天智力發育不足,而是其在后天學習中所形成的,對注意力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學習中無法有效的進行聽,說,讀,寫,對理解和計算等方面的獲取存在一定的困難。而注意力在學習的基礎,對學習效果存在很大的影響。在學習困難存在的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很難集中,行為好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不理想。而學業情緒包含喜怒哀樂這四大模塊,學習成績的落后對學業情緒產生消極的影響,學生心理狀態差,很容易引起厭學情緒,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其心理健康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由此看來,務必要對學困生的注意力及學業情緒進行有利的干預,使其得到有效的改善。
正念訓練的提出,為傳統干預模式帶來了新的希望。它強調要對學生的主觀感受,秉承著接受與認可,不進行反對與否定的態度,對學困生多個方面進行干預。觀察其對學困生在注意力及學業情緒方面的影響,為傳統干預模式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2.1 實驗成員。將某市初二年級學生采用瑞文聯合型測驗方法,篩選出愿意配合實驗的28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進行研究。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常規組與正念組,每組人數均為14人,常規組男女學生人數為6和8人,正念組男女學生人數為9和5。對其進行傳統常規干預與正念干預,觀察其變化。
為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開始前先對兩組成員進行學習注意力與學業情緒的常規檢測,以確保其處于同一水平測試。
2.2 所使用的方法。
(1)通過在規定時間內,讓學困生進行答題的方式,對其所答題目的正確數,錯誤數,遺漏數和總答題數進行統計評分。
(2)利用由董研和俞國良編制的學業情緒量表,對學困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進行對比分析。
2.3 實驗的實施。對所選取的28名學困生進行為期八周的實驗,常規組僅進行傳統干預模式。正念組展開相應的訓練計劃,第一周學生了解正念訓練的意義和訓練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對其日常飲食展開正念訓練。第2到第4周,對其在身體,呼吸,聲音以及想法方面坐姿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第6到第7周,對其進行一個小時的正念訓練,前半小時,通過使其呼吸不收自我控制的情況下進行正念行為練習,同時將大腦的主觀感受轉移到對身體的感知上來,產生自我有意識的覺察能力;后半個小時,指導老師可以依照“想的不一定是真的,自我肯定,自我鼓勵”的主題模式,展開對學生在現實學業中情緒的親身體驗,評價及達到的效果。對兩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2.4 數據統計。采用專用的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兩組成員實驗結果如下:
從實驗數據中不難看出,正念組對學困生的注意力穩定性和轉移的影響力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同時在對積極情緒的提升幅度消極情緒的下降幅度也明顯大于常規組。
針對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正念練習,有助于其注意力的集中,能夠更好的專注于學習當中,能夠有效地防止其消極情緒的產生,從而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自身自信心,應該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教學當中,一方面促進家庭關系的融洽,另一方面很好的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對學習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