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財興
摘要:醫學的人文精神與醫患關系的和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醫患糾紛很多情況下就是因為人文關懷不到位所導致。我國醫務工作者對于人文關懷的投入力度不高的原因有多重,醫患糾紛的產生原因也有多重,本文試從人文精神著眼,綜合分析了上述兩個問題的主要原因,針對各項原因提出了應對方式,以期啟發醫學從業者及管理者思考。
關鍵詞:醫學人文,人文關懷,醫患關系
醫學本就是與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的學科,醫患糾紛的產生往往牽扯到人文精神的缺失。我國醫務人員對于人文關懷的投入力度不夠,醫患關系矛盾重重。本文從人文精神著眼,綜合分析了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以及醫患矛盾中的人文關懷方面的因素,以啟發醫學從業者及管理者思考。
一、健康、醫學、人文關懷的關系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生命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一種學科,促進病患恢復健康的一種專業,因而還要更多地關注患者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關注疾病的同時將患者作為人這樣一個整體來對待,是體現人文關懷的最基本要求。人文關懷的本質也就是關注人的地位、人性的需求、生存狀態,是對人的尊嚴、情感等方面作為一個全人的關心。
二、醫務工作者缺乏人文關懷的原因
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醫學從業者并沒有重視到患者除疾病以外的健康問題,我國的很多醫學從業者并未對患者作為人本身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人文關懷。其原因可能有多種。
1、 醫務工作者缺乏人文關懷意識。醫學工作者并未意識到要將人文關懷作為自身工作的一部分。長久以來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思維限制了醫學從業者的思維,以為只需要將患者的疾病治愈便是完全盡到了自己作為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從而忽略了對患者及其家屬人格的尊重、人性的關注,忽視了除生物因素之外因素對于疾病的影響[1]。
2、制度層面缺乏人文精神。制度及政策層面缺乏對人文關懷的關注。醫療改革過多依賴于經濟管理手段來實現,沒有意識到醫學人文關懷的復雜性。資本的冰冷本質屬性注定其無法實現對于全人的關注。醫療分配不公、醫療腐敗現象層出不窮、醫療服務提供者管理不嚴等諸多問題,均可歸咎于醫療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制度上強調人文關懷,制定合理的政策,合理經濟及行政手段是改變現狀的有效方式。
3、高工作負荷使醫務工作者缺乏進行人文關懷的精力。醫務工作者工作負荷高,缺乏進行人文關懷的客觀條件。一項基于全國46家醫院的調查研究顯示[2],中國醫生每周工作時間為 54.06±10.76 小時。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會導致倦怠的發生[3],并且會降低醫生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現工作滿意度下降[4]。而倦怠和滿意度的下降又會影響醫生對患者的診治態度和質量,引發惡性循環。
4、 護士人文關懷優于醫生。我國的護理工作者對于患者的人文關懷的程度要遠遠高于醫生。護理學科更多地偏向于社會科學,因而對于患者作為人本身的的需求關注會更多。而醫學則更多偏向于理工學科,在泛科學化的大背景下,醫生更多地著眼于用技術解決患者疾病相關問題,不屑于對患者人文方面的需求加以滿足。這是我們的醫生培養教育方面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
三、醫患糾紛產生原因與人文關懷的關系
而醫患糾紛,很多情況下就是因為人文關懷不到位所導致。報道顯示,我國醫患糾紛產生原因主要有患者因素、醫院管理因素、醫務人員因素、其他如醫保制度法規、溝通、輿論導向等。
1、患者因素。患者及家屬期望值過高,醫務人員并未對其進行準確評估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最終治療效果與期望值的心理落差導致糾紛的發生。有時候患者期望的并不僅僅是疾病的治愈,還有心理上的安慰與其他方面的關心。
2、醫院管理因素。同制度及法規一樣,其制定要權衡的東西有時候并不利于體現人文關懷。這是法治和人治的矛盾,有時候很難調和,但是如果在管理時能夠真正考慮到以人為中心,制定出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相信醫患糾紛會越來越少。
3、醫務人員因素。除去技術水平、違規、醫德醫風等原因外,如上文提到的醫務人員人文關懷的信念缺失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醫務人員自身需加強人文建設,用共情的方式將自己置于患者的境地,主動為患者提供疾病以外的關注,也是避免糾紛的一種可行的方式。
4、溝通因素。有文獻報道,80%的醫患糾紛與溝通不到位有關,只有20%的糾紛與醫療技術有關[6]。醫患雙方對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對等,醫生缺乏與患者的溝通,或者溝通方式不到位導致醫院糾紛發生。醫學的人文關懷的體現方式有多種,其中積極友善的溝通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式。
5、輿論因素。輿論對于醫務工作者最多抨擊的點除了醫德醫風之外,便是其人文關懷喪失。輿論長久的歪曲導向,醫務工作者被妖魔化。要挽回白衣天使的形象,勢必要求醫務工作者加強對患者人文關懷的關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改變大眾對于醫務工作者的不良印象。
四、小結
醫學實踐中踐行人文關懷,對于患者身心社靈的康復意義重大。目前我國醫務工作者的人文關懷理念還未深入人心,需要從制度建設、醫療資源分配、醫務工作者本身多管齊下踐行人文關懷精神,上行下效,是解決我國目前醫患關系尖銳的一種可行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吳冰. 醫學人文關懷的制約因素分析[J]. 醫學與社會, 2011(01):62-64.
[2]文進, 郝天佑, 胡秀英. 中國醫生工作負荷的現況研究[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5(2):133-136.
[3]彭貞香. 從醫患糾紛看醫患溝通[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8, 7(10):138-138.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