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蕓
【摘要】高校的課程思政作為一個教育理念,是對知識教育的擴展和提高,尤其是對于農業工程學課來說,如何加強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整合,它對培養學生的家庭意識、國家意識和工匠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論文內容以高校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教學建設為例,著重對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目的、學校課程思政教師發展目標、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重點實現手段等三個方面展開研究,力圖尋找從思政教學到學科思政教學的有效途徑,并希望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工作教育的科研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農業物料學? 課程思政? 改革? 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編號:JDSZ-2021-06)。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035-02
一、課程思政的含義及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高等學校教育思維政治學建設關系到高等學校培育什么樣的人、怎樣培育人乃至為誰培育人這一個根本性重大提問。高等學校的思維政治制度建設教學管理工作,不能僅停留在學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層面上,還應該貫穿在高等學校專業教育科研的整個過程,努力做到整體教學育才、全員教學育才、整體教學育才。高等教育的課程管理主要是以課程理論知識為基礎,通過專業知識的傳遞及其教育價值觀的引領,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對高等教育思政教育教學而言,核心內容就是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為主,并融入了一些基于價值觀的思政德育內容,從而達到了立德樹人、潤物細無聲,從而活躍了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的氛圍,使內容與知識不再枯燥乏味,同時通過思政和本科教學的融入,達到了顯性教學和隱性教育的融合,最后將學生發展為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
農業材料是指參與種植、養殖和產品加工的各種生物,包括植物材料和產品——根、莖、葉、種子和水果,動物材料和產品——肉、骨、蛋和奶。研究農業物料的物理參數、力學、光學和電學特性,對于農業設備的設計、農產品的加工以及播種、收獲、清洗、運輸、干燥、冷凍等質量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使用相關技術手段進行儲存和質量檢測。我們要是想發展好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要充分挖掘專業技術課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要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技術課的教學內容。通過課程改革,設置相應的思想政治內容,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農業物料特性的研究是農機設計、農產品檢測、農資包裝、貯藏保鮮技術研究的基礎。對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三、課程思政有助于提升專業課的教學效果
1.農業物料學的專業課程和政治思政課需同向同行
大學思政課,擔負著對所有在校青年大學生展開比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育的任務,是大學思想管理工作的主途徑。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課程加思政不等于課程思政,要注意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靈活運用到各個專業領域,充分發揮其生命力。
以農業物料學課程為載體,教師在每門不同的課程中都要深入挖掘各自課程的思政元素,并發揮每門課程的獨特優勢,使各類專業課教學和思政課的教學過程同向同行,從而產生協同效應。
2.農業物料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必要性
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化是新時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提高專業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1)課程思政有助加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
無數的事實證明,在學習科學和文化的征途上,取得偉大成就和攀登高峰的人,離不開崇高的思想、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在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將專業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價值,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結果顯示:“專業課加入思政元素后,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學生的抬頭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2)課程思政有助于增強專業課教學的吸引力
“課程思政”雖然強調意識形態價值,但并不意味著農業物料學的“思政化”,也不降低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更不能取代專業知識的學習。“思想政治課”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拓展“德育”的內涵,打破原有學科的固有思維認知,認真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因素,將其納入教學計劃的重點,從而使學科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入。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人文因素,使知識教學更加溫馨,增強專業課教學的吸引力。
四、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
1.構建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內容體系
經過對農業物料學教材中思政重要基本元素的挖掘與整理,根據專業課程教學重要戰略地位和內涵,科學合理系統建筑設計農業物料學教材中思政的具體內容和教學方式,寓思政文化教育于農業物料學課程教學中,達到思政文化教育與專業的有機結合滲透、互補。可以打造特色示范課堂,前提是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加強,要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特點,強化專業老師對本學科、本專業的內在價值、社會價值的充分認識,引導老師把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利用這些文化教育授課工作主要環節所蘊含的思想道德要求、科研革新思想精神、愛國主義情感、傳統思想文化精神、性格養成等內涵,對學生充分發揮文化教育思想價值引導功能。在農業物料學的講授課程中概述部分,學習者可以通過講述國內外農業物料學技術的發展歷史,進行對教材思政內涵的融入。
2.提升專業教師學科思政的意識與素質
課程思政教育建設的質量關鍵就在老師。課程思政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把全程教育的理念落實在每個教學中。而對高等學校的專業老師來說,課程思政教學是一個從沒有接觸過的創新型教學方法,真正認識并接受起來還需要經過一個過程。因此,培育和強化高等學校專業老師的課程思政教育意識與素質,是在高等學校中建立課程思政的關鍵步驟。
3.加強引領,以文育人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一種課程觀,它不是開設一門額外的課程或增加一項活動,而是要求農業物料學的知識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所有的教學都需發揮出立德樹人的功能。習總書記說過:“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所以就需要專業課教師來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帶動。
在學校管理層面上,課程思政教師的授課方法和教學內容還很有待進一步探索,但我們要學習與專業知識一塊兒貫徹,農業物料學思政課程的建設并不是說僅僅增加了一些思想教育類的課程,并不意味著增加現有課程的總學時和學分,而是科學設計和實施的總體思路。我們必須將農業物料學科思政課程的氛圍拉滿一些,并力爭把它打造成名牌學科,從而形成在農業物料學科課程思政教育方面的新標桿,并主張以文育人,在教師層次上,明確提出并落實了農業物料學科課程思政教育的宗旨之后,也就必須將農業工程學科領域的歷史人文,社會價值導向,世界人文典范,國家戰略導向等自然的內容吸納到課堂中,對學習者加以潛移默化的人文陶冶和社會價值引領,從而提高學科情感。
因此,對于教師的要求更加明確,行為更加規范。學科思政建設對老師的新需求是對專業課教學內容、方式的再次發掘、整合與認識。課程思政教學,并非要求老師將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直接從農業物料學的課程上講出來,而是教師要善于發現所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道德價值,并認真學會在所授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育內容的方式與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得到更正面的價值觀構造。只有深化認識和實踐,才能更好地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理念。
4.科學運用,注重實效
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獨立自主能力,因此,在課程思想政治實踐中,我們應該探索“活”的思想政治,而不是僵化的思想政治。在實踐手段上,要靈活運用現代科技技術,如新媒體教課,這樣才能使得思政課變得有趣,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思政課的內涵。高效率的學習,科學的運用,增強課程時代的感染力,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業物料學課程思政的發展。
五、結語
“課程思政”是中國高等學校的一個重要教學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貫穿于高等教育的發展之中,并確立了中國創新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關鍵,對農業機械專業學生而言,要先從農業物料學課程的基本特點入手,并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發掘課程中所蘊涵的有關價值觀、世界觀等的重要內涵,再經過持續教學和教師的積極激勵,以達到專業課與教學思政教育完美相融,最后讓農業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具有在創新時期所必須具備的社會擔當與責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8(1).
[3]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