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娜
【摘要】如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社會各領域中,提升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以及工作的整體質量,同時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給人們帶來更多體驗。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當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1],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得到高效應用,能夠為學生呈現更直觀的課堂教學體驗,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54-03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已經進入數字化信息大時代,信息技術不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同時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重點強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可見,新課程教學體系中越來越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化解教學難度,直觀化數學知識[2]。因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想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就需要老師通過教學技術和方式慢慢引導,設計具有現實性、意義性、挑戰性的多元化教學內容,以此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為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建構打下基礎。
一、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領域中的優勢
現代信息技術是以微電子學為基礎將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它的核心是信息學。將其應用在教育領域中,成為教學體系中一種強有力的輔助教學工具,與傳統黑板、電子課件等輔助教學工具相比,它的功能更加強大,展示的教學方式具有多元化、多樣性等特點,其情境代入感更強,具有動靜交互、圖文并茂、靈活多變等顯著特點,十分符合當今時代的教學理念。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領域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第一,通過各種教學軟件來提升課件的動畫效果,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形象化,增強課堂教學的視覺效果;第二,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呈現學科知識以及其應用價值,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第三,借助互聯網平臺給師生、生生預留更多探究學習的時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拓展學生的認知和思維領域。由此可見,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科課程教學中,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學中使用現代教學技術,有利于教師充分地整合數學教材,并豐富教學內容。[3]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原則性
(一)教學主體性原則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重點強調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開展實踐活動中,首先要明確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成長特點,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以此來滿足當今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探究學習興趣。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過程中,老師要遵守教學主體性原則,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主體性,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學目的性原則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現代性與科學性。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有一個“度”,要注意教學過程中新舊教學手段的融合,不能全部摒棄傳統教學模式。在運用現代新技術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設計具有較強針對性、目的性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老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特性突破教學重難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讓他們能夠全身心融入教學情境中去獲取更多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學習水平。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應用的太過于形式化
現代信息技術成為當前教學體系中常用的一種輔助教學技術,不過它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是太過于形式化,這樣不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呈現,過多的教學元素還會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多媒技術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十分契合當今時代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利用多媒體的特性將抽象數學內容轉換為形象化教學知識,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分析數學知識。但是從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來看,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太多于依賴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什么教學內容都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二)忽視傳統教學作用
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數學老師為了落實教育改革工作,不斷地改善傳統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升課堂教學的創新性、時代性。不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是有部分數學知識是需要運用傳統教學模式講解的,比如,數學知識中的實際觀察、基本運算以及邏輯推理等內容,還是傳統教學方式方便講解,這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但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大部分老師主要運用新興的教學模式,忽視傳統教學模式的作用,這樣反而增加學生理解難度,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四、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情景
小學生的學習都是靠興趣支撐的,如果他們對一件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會主動去探究這件事物的內涵,從中獲取豐富的知識技能與情感體驗。所以小學數學老師想要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橫生的課堂環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老師在備課時尋找不同類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片,將這些圖片制成PPT課件,可以添加一些背景音樂和網絡語言等元素,增加課件的趣味性。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PPT課件,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分析長方形和正方形,老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最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導到平面圖形上,從而讓學生在腦海中逐漸構成完整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結合實物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逐漸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應用學生現實生活教學元素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場景生成特點。小學數學老師在運用此項技術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顯著特點,借助學生現實生活場景將教學內容模擬出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轉變了教學環境、地域以及時間的限制。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位置和方向(一)”為例,本堂課程是教導學生系統的了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教材上也有北京天安門廣場以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應的平面示意圖,以此來引出本單元教學內容。首先在課堂上老師教導學生以太陽為參照物辨認方向,然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模擬學校的真實場景,讓學生辨認學校平面上的東、南、西、北,讓學生能夠利用地圖辨別方向。通過情境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對知識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夠利用生活常識解決數學問題,提升數學知識的維度以及實用性。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調動感官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深化,如今編排的小學數學教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關系等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還是很困難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數學知識,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借助動靜結合的效果讓學生有一個視聽盛宴,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為例,老師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三角形,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征、分類、內角和等相關知識。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不同形態的三角形,讓學生通過折、剪、拼、量、算等方式將這些三角形制作出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計算能力。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通過學生探討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對抽象的幾何圖形有一個更形象的認知,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數學知識的整體學習效果。
另外,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展現豐富的平面圖形,而且也能夠設計出直觀形象的動圖,有利于促使學生去觀察圖形的運動過程。除此之外,教師也可直接利用信息技術去展現數與形的關系,讓學生掌握數形結合思想方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學好數學。
(四)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拓展教學
在教學領域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讓課堂變得更加自由、和諧,拓展了老師的教學資源,使得課堂時間更加合理,讓學生持續保持高度的集中狀態。并且現代信息技術具有檢索、提取、再加工、替換等功能,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比如,小學數學老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首先在計算機平臺上為學生出不同類型的習題,然后讓學生在系統平臺上進行習題練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系統會根據學生的答案給予學生正確、錯誤以及評價等,讓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系統平臺了解到所有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方便為后續教學提供有力依據,也有助于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的培養。
五、結語
總之,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各領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加快教育改革進度,突破傳統教學困境,數學老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引進生活教學素材、調動學生感官系統以及拓展教學等方式,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的形成,進一步推進了學生全方位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戴錦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9):137-138
[2]陸芹.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3):111-112
[3]季春燕.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小學時代,2020(1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