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趙靜
【摘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機械工程材料這門課程為例,探索了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中的實施方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專業認同感,將個人夢與中國夢有機統一起來,早日成為擔起民族復興重任的社會棟梁。
【關鍵詞】課程思政? 專業課程? 實施方案? 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TB30-4;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041-0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堅持“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融入高校教育的各個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長效機制。課程思政是在高校教學活動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實現協同育人的一種教學機制[1]。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外的課程中去,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高校教師應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努力實現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的個人夢有機統一。本文主要介紹機械工程材料課程中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和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心懷愛國情、樹立報國志,練就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擔當起民族復興重任的社會棟梁。
一、《機械工程材料》課程介紹及思政目標
《機械工程材料》這門課程是材料類、機械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介紹常用的機械工程材料及其應用等基本知識,介紹材料的化學成分、加工工藝、微觀組織結構及性能之間的關系。它的基本理論是制定選擇材料及制定熱加工工藝的重要依據。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合理選材和材料處理的能力,為學生以后從事機械類相關工作奠定專業知識的基礎。
將中國夢融入該課程課堂,致力于達到以下幾個目標。首先,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材料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再次,培養學生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最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充分理解大國工匠精神[2-3]。
二、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我校本課程計劃學時為32學時,現以5個方面的思政要點為例,簡述該課程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
(一)緒論部分
介紹材料的發展史。材料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在人類文明的進展過程中,材料已經由最初的天然材料(比如樹皮、石器、獸骨等)向著復合材料、智能材料不斷發展。在現代大學生心目中認為計算機行業是高端、前沿的行業,而材料行業是落后的低端產業,其實計算機的發展離不開材料的發展。材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同樣,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也離不開材料的發展。通過介紹材料的發展歷程以及材料的重要地位,分析該專業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專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專業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晶體結構部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教育是以優秀、先進的典型人物為楷模,宣傳先進思想、行為和優秀品質,引導人們學習,從而受到啟發和鼓舞的一種教育活動。榜樣教育具有生動鮮明,易于效仿的特點,符合大學生喜歡模仿的心理特征,能夠產生具體、直觀的感染示范效果,使其自覺學習或模仿先進楷模。引入師昌緒院士的事跡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著名的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院士被譽為“材料之父”,是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發展了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領導開發我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當有人問起師昌緒院士為何堅持回到祖國,他的回答是“個人榮辱系于國之大興衰”。通過師先生的事跡厚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大學生做新時代有為青年、促進其成長成才。另外,師昌緒院士還是高瞻遠矚的戰略科學家,把自己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敢于擔當、為國奉獻、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鋼鐵材料部分
鋼鐵材料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人說鋼鐵行業已是夕陽產業,學生對鋼鐵材料的認識也僅局限在生活中所見的一些低層次產品。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入以下實例。國家大劇院、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機場等雄偉建筑和重點工程的建設都用到了熱軋大H型鋼。鋼軌用鋼、車輪用鋼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與創新助力中國高鐵跑出了每秒117米的“中國速度”。鋼鐵材料一直是戰艦、坦克、飛機等國防利器的盟友,為“海上蛟龍”保駕護航,為“陸地猛虎”披上“鋼盔鐵甲”,為“空中雄鷹”插上翅膀。以低合金超高強度鋼為代表的航空航天用鋼在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神舟號載人系列飛船、大飛機C919等航空航天成果發展的過程中功不可沒。通過這些實例,可以激發學生立志報國的熱情,突出機械工程材料課程與高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的實現緊密聯系在一起。
(四)表面處理部分
表面處理工藝是為了滿足產品的特殊功能而進行的產品表層處理方法。我國的表面處理工藝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出土的秦代青銅兵器表面就發現了表面防銹技術,經研究表面是采用鉻鹽表面氧化技術處理的,這說明我國早在2200年前就已經發明了表面防銹技術,而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人申請了電子鍍鉻技術的發明專利,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也研制出電子鍍鉻技術。通過這一案例引導學生堅信中國人的實力和智慧,只要潛心鉆研在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大有作為。當今我國在某些領域上科技還處于落后階段,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潛心鉆研,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五)金相實驗部分
金相技能是材料專業大學生應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是通過對材料微觀組織的觀察與分析,從而推斷材料性能的一種實驗手段。金相試樣的制備需要學生細心、耐心的工作態度,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在實驗過程中,講解相關的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環保理念。通過實驗過程讓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工匠精神,學行結合,彰顯大國公民的風范。懷匠心,鑄匠魂,守匠情,踐匠行。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思想品德。鼓勵學生探索新的試樣制備方法和腐蝕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實驗和對課本上現有理論的進一步驗證,培養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究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融合課程思政的模式探索
(一)教學團隊建設
要想讓課程思政在學生思想水平發展中實現好的效果,教師的素質是關鍵的一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并非易事,這需要教師自身政治思想水平過硬,應具有高尚思想境界和人格情懷、嚴謹、嚴肅、嚴格的治學風氣。另外,教師應具有寬的視野,只有當教師的視野遠遠超過教學大綱要求時,才能夠形成對學生思想引導與價值觀塑造的能力與功底。因此,教學團隊的建設十分關鍵。為了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不同學科教師交流的形式來拓寬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引入新的思政要點。
(二)翻轉課堂的方式
當今大學生獲取信息快,吸收好,但主動性差,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更好實現課程思政培養目標的關鍵。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去搜集素材,并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成為整個活動的主體,老師從主導變為引導,由此可以鍛煉學生的文獻閱讀的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從內心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專業,更好地達到課程思政的效果。
(三)考核方式的探索
傳統的考核方式僅能考查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力的提升。而機械工程材料這門課程培養的是學生最后選材、制定材料處理工藝的能力。另外,終身學習的能力也是工程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因此,對于考核方式需考慮到課程教學及畢業后發展兩個階段。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在教學階段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態的改善、與人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應給予持續關注,對他們職業能力操守進行調查,并根據反饋的意見調整教學計劃,形成“反饋—改進—反饋”的閉環系統,不斷地完善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將中國夢融入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為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能力強的高級專門人才奠定基礎,為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工科專業的發展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2]駱昱暉,劉霖,張東恩.《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設計、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0,47(22).
[3]馬冰洋,齊小犇,尚海龍.“工程材料與金屬熱處理”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