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應得到進一步優化,教師要積極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授課方式,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提升育人質量。趣味性教學作為當前時興的一種授課形式,其主旨在于重構課程內容、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多樣的教學形式,加強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引發其參與到學習中的主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鑒于此,本文將針對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展開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 小學語文? 綜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1-0090-02
語文是小學階段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它能讓學生逐漸形成較高的文學素養,還可在無形中促使其發展出正確、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小學生后續發展有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興趣作為學生展開高效語文學習的動力,應受到每位教育者的關注,為此,我們應積極研究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不斷激發學生參與到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全方位提升語文教學綜合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資源匱乏,學生主動性不足
在既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的授課內容主要是教材知識,很少有人能借助信息技術、新媒體技術等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導致其趣味性不足。在此背景下,學生難以保持較高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另外,很多教師會將主要授課內容放在字詞、句式、修辭等知識的教學上,難以對相應知識做到有效拓展,進而讓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死板、枯燥之感,這也是影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的一大因素。
(二)教學形式固化,學生理解困難
在小學語文課堂,我們最常見到的教學流程是閱讀課文—講解字詞—課堂背誦—課后習題。在這樣極為固化的教學形式下,很難凸顯出語文學科的趣味性,教師也很少能對現有授課形式展開革新,導致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凸顯。尤其在講解一些藝術性、思想性較強的內容時,很多學生難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內涵,極大影響了語文學科的育人效果。
(三)教學深度不夠,學生思維淺薄
受到諸多層面因素的影響,小學教師在實施語文學科授課時,教學深度十分有限,小學生通常只是滿足于對教材內表面知識的理解,缺乏對所學內容的深刻思考,導致其思維能力、思維水平較為淺薄,不利于其后續進行更深層次語文知識的學習。在實際授課中,部分教師雖能引入一些網絡上的輔助資源,但這些資源缺乏完整性、系統性和教育性,難以滿足小學生深度思考的學習需求,阻礙了他們對自身知識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這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阻礙。
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策略
(一)引入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興趣
在將趣味性教學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時,我們要重視對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形式,能極大豐富教學內容、授課形式,對激發學生興趣有重要促進作用。在既往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難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導致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常會出現左顧右盼、交頭接耳等情況,甚至一些學生還會在教師授課時睡覺。這些情況的出現除了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對教師的授課心態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將多媒體設備引入小學語文課堂,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圖像化、視頻化處理,而后將其呈現在小學生面前。這樣能大幅拓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還能更為高效地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趣味性。
例如,在實施《鳥的天堂》授課時,我們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些非洲草原、南美雨林中的鳥類視頻,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以此激發他們的對本課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觀看視頻時,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集中到視頻內容中,在視頻播放結束后,很多學生都顯得意猶未盡,這也凸顯出了多媒體視頻對學生的吸引力。此時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我們能發現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也在無形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借助微課視頻,增強學生理解
在實施趣味性教學時,我們除了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應關注其對知識的理解,只有讓其真正理解所學知識,才能凸顯出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效果。為此,我們可以以微課視頻展開教學工作,通過短小精悍的微課,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對相應知識產生更為深入思考,使其更為全面、系統地理解所學內容,提升學習效果。在設計微課時,我們要重點關注微課的時長。一般來說,若是設計的微課過長,小學生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微課上,從而影響其對微課的理解和學習效率,難以凸顯出微課的育人效果。同樣地,若是設計的微課過短,教師很難在微課中融入必要的知識內容,從而影響微課視頻的教育價值。為此,我們可將微課時長控制在3~5分鐘左右,以此更好地凸顯出教育效果,加深學生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實施《趙州橋》這一課的教學時,很多學生對于趙州橋的相關故事、建造特色缺乏理解,這會對其后續學習課文內容產生一定阻礙。為此,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趙州橋簡述”的微課,讓學生從建造背景、文化內涵等層面,對趙州橋有個較為全面的認知,從而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僅如此,在學生結合微課展開學習時,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會大幅提升,這對其后續更深入地學習課文內容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實施趣味性教學時引入微課視頻對提升教學質量十分關鍵,它能在保證教學生動性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三)開展課堂活動,增強學生參與
在將趣味性教學運用到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課堂活動提起關注。實際上,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大多較為活潑,有非常旺盛的精力,教師要對他們的特點展開分析,并以此為基準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入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教學中,通過開展課堂活動的方式,增強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感,使其更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知識學習中,提升語文課堂趣味性。
在實施課堂活動前,我們要將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此保證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可以將那些對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定義為學優生,把那些學習主動性不足、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劃定為后進生,介于學優生和后進生之間的學生為普通生,而后秉承同組異質的原則將其進行分組。通過合理分組,能大幅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質量,促使其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實施《陶罐和鐵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課堂活動,讓其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教材中的故事內容扮演出來,以此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提升教學質量。為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扮演輔助角色,比如挖掘陶罐的人,或者是旁白等,以此和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為活動注入新的動力。在課堂活動結束后,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對活動內容進行總結,并鼓勵他們將自己在活動中的感悟和想法分享出來,和本組的同學交流、溝通,進而逐漸增強他們對相應知識內容的理解水平,提升教學質量。
(四)構建自學平臺,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在趣味性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以此不斷增強其參與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完善其語文知識體系。實際上,很多教師在完成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后,很少關注他們的課后時間。若是學生不能對這些課余時間合理應用,將極大阻礙他們的語文學習質量提升。為此,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構建一個自主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內外展開知識學習,將趣味性教學進行有效延伸,打破學生與知識間的時空壁壘,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中用到的教學輔助視頻、微課上傳到自學平臺,增強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趣味性、生動性,激發他們參與到自主學習的興趣。另外,部分學生在展開自主學習時,會因為難以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而影響自學效率,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在自主學習平臺上添加一個“互動”模塊,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問題、疑惑分享給同學、老師,以此保證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此外,為提升自學平臺對學生的吸引力,我們可以開放部分權限,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文章、視頻、圖片等分享到自學平臺上,讓其他學生能夠看到相應的內容,以此增強他們使用自學平臺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做到全員參與、共同成長。長此以往,學生將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其逐漸完善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提升語文趣味性教學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為提升趣味性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效果,我們可以從引入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興趣;借助微課視頻,增強學生理解;開展課堂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構建自學平臺,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等層面入手,以此在無形中促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李虹潤.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9):115-116.
[2]楊佳鈺.趣味教學,逸趣橫生——關于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28-129.
[3]臧艷紅.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