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要】數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在高考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面對新高考帶來的新變化,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應加大對新高考評價體系的研究,明確當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對教學工作進行優化、創新,從而提升高三數學復習教學質量。文章對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新高考評價體系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基于新高考評價體系的高三數學復習策略。
【關鍵詞】數學? 高三? 復習? 新高考? 新高考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104-02
一、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的問題
(一)學生興趣不高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三數學復習的效率與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復習興趣。對數學充滿興趣的學生,通常樂于鉆研,并能主動、積極學習,學習成績也不會差。對數學沒有興趣的學生,面對復雜、枯燥的公式推導,往往會喪失斗志,影響復習效果。調查發現,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過于嚴肅、課堂沉悶死板、復習內容雜亂等。對于處于備考階段的高三學生而言,一旦喪失了學習興趣,便會陷入到“興趣喪失、成績下降、興趣喪失”的惡性循環之中。鑒于此,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認知偏差
高三數學復習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一輪復習、二輪復習、三輪復習。首先,在一輪復習階段,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引導學生系統性地復習之前學習過的所有內容,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的目的。其次,在二輪復習階段,學生占據著主導地位,在教師幫助下,學生攻克重點、難點內容,從而達到拔高的目的。最后,在三輪復習階段,師生互為主導,教師負責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不斷鞏固知識結構、不斷拔高。但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存在認知偏差,或者是受到以舊教材指導新高考的限制,很少能夠完整地完成這三輪復習,往往只能完成兩輪或兩輪半,從而影響著復習效果。
(三)遷移能力不足
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所有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可以靈活調動大腦中的知識結構,并要具備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鑒于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借助靈活的范式,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不佳,無法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復習效果不佳。
二、新高考評價體系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根據國家課程標準與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綜合性、基礎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高考評價體系是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涉及到了考查目的、考查內容與考查要求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核”指的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其涉及的是考查目的,“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分別是對高考根本任務、高考基本功能、基礎教育對高考的現實要求三個方面的概括。“四層”指的是“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其涉及的是考查內容,是素質教育目標在高考中的提煉;“四翼”指的是“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其涉及的是考査要求,是素質教育評價維度在高考中的體現。
三、基于新高考評價體系的高三數學復習策略
(一)明確重點,關注交匯
高三時間有限,但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需要復習多門課程,因此高三數學復習,必須是高效率的,同時也要是高質量的。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為實現復習效率、復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必須厘清基本思路,也就是明確重點,重視交匯。應積極地對近三年的高考真題進行研究,分析命題規律、了解命題的難易度,從而確定復習的重點。雖然高考試題年年都會出現變化,但基本考點卻是相對固定的。將命題設置在知識的交匯點上,一直以來便是高考命題的一個主要原則,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如導數和函數、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數、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函數和不等式、數列和不等式、概率和統計、平面向量與解析幾何等知識點之間的交匯,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熱點。鑒于此,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相關題目,有的放矢地針對性練習。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過度練習,盲目追求“題海戰術”,而是應該精煉,一個類型僅需一到兩題,練習過程中盡量做到一氣呵成,從而實現復習效率、復習質量的有效提高。
(二)串聯知識,幫助遷移
知識遷移能力對高三學生來說是一個必須掌握的能力。鑒于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通常情況下是由若干個點組成,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這些點串聯起來,再由點到面,最終構建一個系統的知識網。在這個知識網之中,可以從任意兩個知識點或者是多個知識點之間找到連接線,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實現學生做題思維的有效擴散。例如,對“立體幾何”的知識點進行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回憶“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學生說出“三個公理”后,再讓學生思考如何判定“空間直線、平面的平行”“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關系,從而使學生自然地從這些定理回到空間幾何體,然后引導學生列舉學過的空間幾何體,如棱錐、棱柱、棱臺、多面體、旋轉體等,將這些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多面體是否存在上述平行關系、垂直關系。這樣,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實現學生復習效果的提高。
(三)緊扣考綱,回歸教材
“依據課本”是高考試題一個主要的命題要求。鑒于此,高三數學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高對教材的重視,加大對教材的研究力度,并要講活教材,對課本中的典型題進行收集、歸類、分析、研究。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課本中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同時,仔細研究課本例題與高考數學試題之間的結合點,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恰當的整合、拓展,從而使課本知識變得更加豐富。
(四)查漏補缺,補齊短板
從一定角度來看,高考可以說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鑒于此,對于高考,應力爭“萬無一失”。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查漏補缺、補齊短板,掃清一切易錯點與知識盲點,做到復習不漏盲區。例如,高考中雖然概率、算法、統計、復數等占分不大,但在復習中也不可忽略,特別是復數、算法,雖然僅占5分左右,但可以說是“送分題”,若是因為復習不到位而丟分,勢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成績。因此,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樹立“每分必爭”的理念,查漏補缺、掃清盲點。同時,減少答題失誤特別是低級錯誤,是提高高考分數的一個有效方法。鑒于此,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以往做錯的題進行梳理、總結,明確自己的“短板”,不僅要將這些錯題做對,還要分析錯因,并針對性地補齊短板,從而實現提升。
(五)提煉思想,歸納方法
數學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學思想,如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分類討論、函數與方程等數學思想。學生只有學會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歸納、應用,才能真正地把數學基礎知識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科素養。高三數學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局限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而是應該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題解能力”,也就是使學生可以深入“解剖”所要解的問題,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迅速作出反應,思考“這道題涉及到了哪些知識點”“我要采用什么方法來解答這道題”“這個方法體現了哪種數學思想”“在之前的訓練中,有遇到過相似問題嗎”“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這就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從“感性的認識”層面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的層次。對高考命題進行總結、概括可知,客觀題占據了高考數學試題的“半壁江山”。鑒于此,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解答客觀題,決定了學生的成績。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堅持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感悟、歸納客觀題的基本解題方法。包括:第一,建系坐標法,特別是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的問題,通過應用坐標計算,可以有效減少思維量;第二,特例法,填空題暗示其值為定值、結論唯一的時候,便可取特例求解;第三,直接法,即直接從題設出發,注重解題技巧,準確計算,得出結論;第四,數形結合法,應用圖形直觀分析,結合簡單計算,得出結論;第五,合情推理法,從題設出發,通過進行觀察、聯想、歸納,得出結論。
四、結語
綜上,高三數學復習教學面臨著學生興趣不高、教師認知偏差、遷移能力不足的問題,影響著復習教學質量、學生的復習效果。鑒于此,新高考評價體系下,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應做到:明確重點、關注交匯,串聯知識、幫助遷移,緊扣考綱、回歸教材,查漏補缺、補齊短板,提煉思想,歸納方法。通過采取上述策略,可以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碧瓊.淺談高三數學精準滾動式復習法[J].高考,2020(12):21.
[2]徐東輝.新高考模式下高三數學慢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高考,2020(3):149.
[3]陳念.高三數學組織復習教學的現存問題與有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73):57-58.
[4]仇建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三數學復習策略[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1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