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江
【摘要】近年來,初中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受到了有關教育部門的重視,初中音樂課得到了多種形式的開展。初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好“微課”這個教育教學工具,開發微課資源,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學生情感表達和情感世界更為豐富,讓音樂成為培養學生精神情感的重要學科。本文通過對“微課”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優化初中音樂課堂做幾點總結。
【關鍵詞】微課資源? 初中音樂? 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47-02
音樂是訴說情感的藝術學科。加強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是提升學生素質的基礎,它對于學生將來長遠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根據目前開展初中音樂教學現狀來看,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風格單一、內容過于簡單化、教學流程與教學方法照本宣科,課堂索然無味,學生無情感波動和音樂體驗感,音樂教育發展逐步落后,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教育實踐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力和感知力?!拔⒄n”這種教學手段是一種極具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微課資源包含各種各樣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利于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對音樂的感知力和認知力,從而達到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1]
一、豐富微課的內容,激發學生音樂情感表達
(1)微課在目前的教育教學中不失為一種極為高效的教學手段,微課資源中涵括了很多具備時代風情和藝術氣息的音樂題材。通過對微課資源的有效利用能讓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漸漸融入情感,提高對音樂的感知力以及欣賞力。但是教師在利用微課資源的過程中要做到豐富教學內容,引入的音樂元素要新穎、不能過于陳舊,還要保證與時俱進。如此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積極性,觸動學生對音樂的感官神經,鞏固學生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豐富學生音樂修養。這種利用“微課”的教學方法,具有效率高、藝術性強、新穎的特點,是當代素質教育模式下極為優秀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海洋中撈取適合自己學習的音樂元素并加以感悟,這無疑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手段。
(2)在音樂教育中,學生是音樂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一個引導者,想要學生喜歡上音樂,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愛好,把握住學生的“芳心”。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元素的種類越來越多,音樂題材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情之所鐘的音樂元素,初中生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數學生喜愛民謠,因為民謠具有慢節奏音樂旋律,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放松情緒、增強學習效率。同時民謠很具有地方特色,聽民謠能夠不由自主地感染一種獨特的藝術氣息,使自身品質得到升華。所以在音樂教學的微課資源中,教師就能夠加入一些民謠元素,帶領學生走進一個更具有藝術氣息的絢麗世界,比如:教師選取馬頔的《南山南》;趙雷的《成都》《畫》;李榮浩的《老街》等作為音樂教學題材,把這些民謠加入到微課資源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積極投身于音樂課堂中,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3)微課音樂課堂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和學生表演營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做到視聽結合,極具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表達。例如,《走進西藏》是一首對西部情感表達和贊美西部美好圖景的歌曲,其用輕快、活躍且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體現西部音樂的獨特之美和對西部的熱愛,教師可通過互聯網搜集西部相關視頻還原相關圖景,讓學生體會西部之美,感受雪山的純潔,感受高原的遼闊,感受陽光沐浴的美好時光,更好地明白歌曲寓意,圖景結合,渲染課堂氛圍,陶冶情操,逐漸豐富情感體驗,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2]
二、高效利用微課資源,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1)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其學習的態度取決于興趣。在音樂課堂中,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培養主動性是尤為重要的,只有學生有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夠得到保障,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才能夠得到提高。學生的興趣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興趣的過程中,對每個學生有針對地采取措施。因而,在開展學生音樂實踐課程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微課”對學生因材施教,不斷通過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利用微課進行音樂教學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微課教學擺脫了傳統音樂教育的束縛,除了給予學生良好的開端之外,還帶給學生視覺盛宴。學生可以在微課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音樂元素,這樣就極大地避免了音樂素材的鋪張浪費,同時微課能夠給予教師音樂教學的幫助,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微課教案,然后課后給學生布置微課練習?;蛘咄ㄟ^選擇更具有教學價值的音樂素材來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選著自己喜歡的音樂,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介紹并分享喜歡的音樂,以此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感受音樂的美。
(3)“微課”這種教學手段的顯著特征就是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高效學習音樂知識的目的。教師通過精心的音樂設計以及教學素材選取,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不同的音樂,擴展學生對音樂的感悟空間。在新時代素質教育的推廣之下,音樂課堂融合“微課”已是大勢所趨,教師通過微視頻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是“微課”的主要手段之一。學生通過視頻學習能夠對音樂題材的背景文化以及作者等相關信息有大概的了解,同時能夠極大程度地幫助學生感悟作品,提高音樂感知力。
三、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學習音樂
(1)針對當代初中生不能夠適應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的現狀,教師要激勵學生通過“微課”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這是實現高效音樂教學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增強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素質教育的保證。筆者認為,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應從不同的音樂藝術和角度出發,以研究各個地方的音樂劇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為目的,利用微課進行課前引導及啟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創造性,對音樂充滿好奇與尊敬,在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的同時讓學生更了解音樂背景、融入情感。而在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學生的情感表達占據較大的比重,音樂中融入情感,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思想品格教育的目的,幫助健全健康、優秀、積極的人格,為學生今后健康發展披荊斬棘。
(2)當今社會精神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教師作為精神文化的象征者和傳遞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與時俱進,積極響應國家以及時代的號召,充分開發利用微課資源,不斷進行教育教學課程創新實踐,完善音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微課資源的認識與把握,使學生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下增強音樂知識的學習以及提升感悟音樂魅力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精神世界得到豐富,素質教育的質量得到完美提升。同時,在完善音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做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課堂中,有效利用音樂感情元素來渲染音樂課堂,使之更具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藝術評鑒能力得到提高。[3]
(3)初中是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階段,除自身知識儲備、身體和心理的成長外,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健康發展,知識的增長可以通過文化教育和生活經驗積累,情感的增長則需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而音樂中融入情感,可幫助學生掌控情感和情緒的改變,為心理健康和行為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從而促進社會安全、健康的發展。所以在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有選擇的、恰當的、新穎的導入微課資源,才能使學生更充分地進行學習。寓意良好的音樂題材和創新的課堂元素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音樂課堂的氛圍中,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感受音樂的優美。因此,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完善音樂教學模式,巧用激勵這一手段,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別談自控能力很弱的初中學生。除此之外,許多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受地方特色文化的熏陶以及生活習慣的束縛,教師在音樂課堂素材選取的時候務必要從各個角度考慮學生的差異,增加音樂題材的覆蓋面,構造“兼容并蓄”的音樂課堂。例如;在進行以少數民族歌曲為主的音樂課堂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播放相關視頻并加以講解,把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生活習慣等全面傳播給學生,讓學生對民族文化充分理解與掌握。如云南的《祝酒歌》《山路十八彎》等,教師可以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習云南少數民族的祝酒習慣以及風土人情,加深學生對這些地域文化的理解,從而使學生以一種全身心的狀態投入音樂感悟過程中,感受民歌帶來的豐富情感。[4]
四、結語
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響應時代的號召,開發微課資源,豐富微課資源的內涵,優化教學課堂,完善音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微課中的音樂領悟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深刻體會音樂的內涵,與音樂完美對話與融合,讓初中音樂教學與時代接壤,到達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董鵬.開發微課資源,優化初中音樂課教學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9):107.
[2]黃玉英.微課在初中音樂課程中的運用策略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8(89):178.
[3]唐麗霞.探究有效運用微課資源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效率[J].北方音樂,2018,38(12):158-159.
[4]祝福.初中音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