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群
【摘要】“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近年來,隨著保稅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師資置業安家。在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劇了人才的流動,各地紛紛出臺政策進行人才引進,天津的“海河英才”計劃由此應用而生。當前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不僅要求用人單位要留人,更要留心。因此需要改變以往行政干預或強制留人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在當前大創新、大發展背景下靠什么留住人才?拿什么來吸引高素質教師?以下將從案例中尋找答案。
【關鍵詞】團隊管理? 人才? 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62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021-02
一、案例分析
去年通過教師招聘入職我校的教師中,一名語文老師在入職半年后向學校提出了辭職申請。在辭職信中她提到,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快速轉變讓她力不從心。跟大部分新入職教師一樣,她表示并不能很好地組織教學,缺乏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了解,日常教學課程排得十分密集,無法保證學生的聽課狀態并不能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當學生注意力開始不集中的時候,不能適時地停下來組織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致使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另外,她提到,由于缺少經驗,對學生認知水平理解不到位,教學內容的設計有時超出了學生的理解程度,學生的思維跟不上。面對問題家校共育的問題,這位老師提到,班上幾十個學生確實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在選班干部、座位表安排等問題上一旦考慮不周到,家長經常會指責老師不公平更有甚者會進行投訴,說會“傷了孩子自尊心”“造成心靈傷害”等,讓她“戰戰兢兢”。來自學生和家長等方面的壓力使她萌生了離職的想法。
得知該老師的想法后,學校及時跟她進行了對話。首先,進行適度安慰。當提到一些壓力和不愉快的事情時,及時進行安慰,幫助老師排解不良情緒進而使情緒得到緩解。其次,進行心理疏導,幫助該老師恢復信心。指出她日常工作的閃光點,對細節進行表揚,對前期工作進行肯定。同時,進行有益的對談。將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等進行了解,開展深入的交流,化解其后顧之憂,表示學校會和她一起攜手,共同為了孩子的成長努力,成為老師的堅強后盾。最后,賦予尊嚴。通過深入人心的交流,使其認識到教師行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特點,以親身經歷讓其感受到教書育人的成就感,幫助老師重新建立信心。通過一番交流,該老師打消了辭職的想法。
去年冬天,一個周五的早晨,護導長和老師們正在校門口護導,迎接早起入校的學生。此時,一位老師邁著匆匆的腳步向班里走去,她蓬松的頭發被寒風吹的有些凌亂,看上去一副疲憊的樣子,看到站在一旁的我,說:“丁校長,昨天備課到很晚,早起頭疼得厲害,可能是感冒了,本想請假休息但是臨近期末,事情比較多還得盯班,臨時請假的話不好調整,所以硬著頭皮來上班,不好意思遲到了。”比起上班時間七點五十,這位老師遲到將近二十分鐘,原本想著批評幾句,但想到她堅持帶病上班實在不忍批評,于是對她說:“難為你了,趕快到班上去吧。”
正好當時我辦公室備有常用藥,在課間,我帶著藥去班里給這位老師送過去,并對她再三囑咐一定不要帶病堅持上班,要勞逸結合避免適得其反。過了幾天,組里另外一位跟他關系不錯的老師過來跟我說:“丁校長,您有沒有發現最近張老師有點刻意躲著您?”我一臉驚訝地問:“什么原因?”她說:“張老師說她上周有件事做的不對,很愧疚,但是不好意思跟您解釋。”我更納悶了,接著問道:“是什么事能具體說說不?”“張老師有一天遲到了,見您在樓門口護導故意編了假話說是身體不舒服感冒了所以遲到,但是事實上她沒有不舒服,只是早上起晚了,您不僅沒有批評她反而對她關心備至,這讓她心里更加過意不去了”。聽了這位老師的話,我沒太在意,就把這事當作一個小插曲。后來一段時間內,我刻意關注了一下張老師的情緒以及出勤情況,發現從那以后她便自覺遵守學校的考勤制度,并且在組里帶頭監督,組里也再沒發生過類似的遲到現象。
二、案例啟示
(1)對于教職工的考勤管理,不能刻板化,也不能太松散。作為管理者,要懂得對員工進行“人文關懷”。有時候一句關心、一個小小的安慰便能讓人內心溫暖,備受感動。
(2)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日常工作中,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作為管理者,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味盯著錯誤本身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有時適當的“糊涂”或者使用一些“招法”,讓老師自我反省,有的放矢,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
(3)通過以上案例,作為管理者,我深深覺得要相信別人,用真心對待團隊里的每一位老師,以心換心,只有用心經營每一段關系,善待身邊每一位同事,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結合我校實際,今后我們將努力做到觀念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
三、學校發展策略分析
一所好的學校離不開好老師,好老師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學生。作為一名新建校校長,2019年任職以來,我便積極探索教育新理念,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嚴格貫徹落實“雙減”工作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五育并舉”為重要抓手,堅持“育人為本、立足未來、服務空港”的辦學宗旨,努力實現學校發展新跨越。
(一)率先垂范,使自己成為良好習慣的踐行者與示范者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校園,我便出現在學校中,特殊天氣也從不缺席,與教師們共同參與學校護導,確保學生安全進校;用見面禮、招手禮迎接入校的每位師生,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在學校,我會俯身與學生親切交談,詢問他們上學情況以及午飯情況。見到樓道有學生大聲喧嘩,我會親自提醒他們交談時要低聲細語。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師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動自覺,不再遲到早退,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名人民教師的崇高理想,形成了良好的校園風氣。
(二)建立健全管理體系,使管理規范化、人性化
(1)學校建立了校行政引領、年級組、學科組、備課組齊抓共管的管理體制。保證學生從課上到課下的無縫鏈接管理。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共同參與到學校建設與管理之中。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特色活動,努力構建出一支業務過硬、素質全面的教師隊伍。
(2)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務處制定了《班級考核細則》《小學生課堂行為規范》、校辦制定了《教師工作職責》等,這些細則的出臺充分考慮到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情況,以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對每位教師的課堂行為規范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文明行為規范在課堂中得到學習,培養學生如何正確讀書寫字等,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班主任充分發揮班會課的主陣地作用。通過班會課、班級評比、黑板報評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等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帶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
(三)多方合力,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作用。為此,我們定期召開家長會,定期下發家長信,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通過家校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習慣養成的監督工作。
(四)搞好學校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工作積極性。日常管理中,將民主管理納入教師日常工作,將大大激發教師工作動力,有利于工作推進,團隊凝集力的提高。因此要充分發揮工會、教代會的積極作用。工會在教職工利益維護,增強團隊協作力、凝聚力等方面可以發揮紐帶作用。同時通過工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素質拓展活動等對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豐富教職工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五)創造美好的教學環境
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如工作條件、教學設備、班級風貌等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應為教職工提供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讓老師能夠安心從教。其次,教學設備的配備也必不可少,學校應結合各學科的教學需要,及時購買教學設施,改善教學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六)搞好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是在整個教學推進過程中提升的,這個過程是多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任何一個環節的質量都會對教育教學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就要求管理者掌握重點,從對教學質量的檢查上轉移到對教學全過程整個環節的管理上來,對教師備課、上課、輔導、布置和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等細節進行管理。認真貫徹中央減負要求,加強作業管理,真正做到減負提質。
(七)加強對教師的管理
學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管理者應給予教師充分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從而增強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總之,作為管理者,在追求工作一絲不茍的同時,更應追求工作創新有效。通過創設和諧共處的工作環境,以情暖人、以情留人,營造一種舒緩、寬松、和諧的氛圍,定會形成強大的核心凝聚力,打造一支“崇德向善,明禮尚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董文浩,孟凡遵,孟雪.小學教育的城鄉差別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7).
[2]王豫生.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王定華.涵育大國良師:我國教師隊伍建設之進展與走向[J].中小學管理,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