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樂
【摘要】語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教師講語法規則,學生在下面聽”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語法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語法是枯燥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本項研究以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主要從語法教學素材的選擇,語法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語法評價方式的改進這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進行研究。從人本主義視角出發,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在掌握語法規則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潛能,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翁。
【關鍵詞】人本主義? 初中英語? 語法教學
【基金項目】本課題由信陽師范學院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20KYJJ71。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3-0076-02
一、前言
在小學階段,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英語課堂往往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很少專門對語法規則進行講授。但是,到了初中階段,在聽說的基礎上,英語課堂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讀、寫、看的能力。再加上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閱讀和書寫的要求變高,語法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了,不了解語法規則,自然不能正確分析句子結構,也難以寫出符合規范的句子。此外,在初中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將為學生進入高中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現在大多數教師仍采用“教師講語法規則,學生在下面聽”的上課方式。學生普遍認為語法規則枯燥無趣,因此缺乏學習熱情。鑒于此,筆者基于人本主義理論,從語法教學素材的選擇,語法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語法評價方式的改進這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進行分析。
二、人本主義理論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本主義在美國盛行,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人本主義教學觀提倡有意義學習,認為學習對個人來說應該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它強調關注學生的情感。此外,在教學方法上,人本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馬斯洛認為學生具有先天的潛能,教師不必刻意教導學生,而應該幫助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羅杰斯認為最有用的學習是學會如何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也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和經驗[1]。在教育評價觀方面,人本主義提倡學生自評,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孟楠楠[2]將人本主義概括為以下四點:(1)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中心地位;(2)學生在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和諧氛圍中學習;(3)在實踐中學習;(4)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傊?,人本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信任和關心學生,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意義和價值。
三、人本主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一)語法教學素材的選擇
不少教師在語法課的備課中,往往是從語法書或網絡中直接摘錄一些單一的例句作為語法講授的素材。而實際上這一個個例句在意義上是毫無關聯的,學生往往僅能從形式上關注這些例句的結構,并不能從這些單一的句子中找到意義關系,也就無法有進一步的情感體驗。
但是,如果學習內容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學生自然有興趣學習。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圍繞這堂課的語法點,查閱相關材料,篩選出合適的語篇作為語法教學的素材。在語篇中,句子間有更緊密的邏輯關系,可以相對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論證一個結果,或是說明一個道理,學生從中能夠感受到整個語篇要表達的主要內容,逐漸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再者,上下文的語境也有助于學生推測和體會語法結構所表達的含義和具體的用法,幫助學生在之后的閱讀和寫作中更有效地理解和應用相應的語法結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相應的語法結構應在所選用的語篇中多次體現,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高效地找到語法結構,理解結構的意義。此外,教師也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選擇難易適當,貼近學生生活的語篇作為語法教學的素材。由此可見,選擇一篇合適的語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需要廣泛查閱資料,認真分析對比,考慮學生特征的同時找到多次涵蓋特定語法結構的語篇。
原本枯燥的語法規則,生硬的語法結構,在生動有趣的語境中被賦予了意義。學生能夠關注語法結構的形式,理解相應的語法含義,也能從語境中了解篇章的意義,從而帶來情緒情感的體驗。
(二)語法教學方法的使用
在實際的語法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采用的是演繹法。演繹法的過程是從一般到個別,具體來講,首先教師呈現給學生一個例子,然后解釋相應的語法概念和語法規則,隨后學生再根據語法規則進行造句,通過不斷練習最終掌握語法。因此,在演繹法中,課堂的中心是教師,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并沒有觀察和思考的時間,語法知識的獲取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雖然這樣節約了時間,但是學生不能自由地表達,潛能沒有被激發,因此缺乏學習興趣,課堂的參與度并不高。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潛能決定人的基本需要,完成人的自我實現的關鍵在于使人認識到自我的內在潛能或價值,因此教育要促進人的自我實現[3]。
而歸納法認為,當提供給學生足夠多恰當的例子時,這些語法規則就會顯而易見[4]。在歸納法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真實的語料,使學生在沒有獲得任何形式的解釋下,通過觀察和思考總結出語法規則。歸納法作為人本主義應用于語法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生的意義和價值。以“現在進行時”為例,首先,教師將精心挑選的語法教學素材呈現給學生,筆者選用的語篇是《新概念英語1》第33課原文,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語法結構,隨后和同伴進行分享和交流。
It is a fine day today. There are some clouds in the sky, but the sun is shining. Mr. Jones is with his family. They are walking over the bridge. There are some boats on the river. Mr. Jones and his wife are looking at them. Sally is looking at a big ship.The ship is going under the bridge. Tim is looking at an aeroplane. The aeroplane is flying over the river[5]。
通過觀察,大多數同學都能總結出“be+V-ing”的結構,部分同學通過上下文語境能夠推測該結構表示的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由此,教師再對學生的總結進行補充和強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的不僅是語法知識,還有如何學習。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語法評價方式的改進
在以往的教學中,語法評價往往是教師依據學生的測試成績進行評價。語法測試成績,或是英語測試中某些題目的得分情況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學生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這種評價方式只是一種外部評價,忽視了學生的態度、動機、意志、信念等內在評價,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重視學生的語法學習效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關注學生的品質和人格的發展。但是,一個班的學生人數太多,教師的精力有限,是不可能覺察到每位學生的表現的。
因此,語法評價應采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為了使語法評價結果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教師應聽取學生的建議,制定更全面的語法評價標準并逐步完善和實施,也可以借助更多樣的評價工具。評價內容不僅要包括語法知識的掌握,也要關注學生在語法教學中的情感、態度、意志、信念、人格等方面的變化。
語法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使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做到有章可循。自評是學生對自己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ピu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這樣學生可以無所顧忌,做出更客觀的評價。讓學生參與到語法評價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此外,從不同方面綜合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鼓勵學生在接下來的語法教學中有更好的表現,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與關心。
四、結語
愛因斯坦說,教育是一個人把學校所學全部忘掉后剩下的東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人本主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將語法知識融入到具體的語境中,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學會學習;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尊重,信任,關心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可以忘記,但是學生從學習中逐漸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將會受益終身。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管理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做好對課堂的整體把控。在留時間讓學生觀察和發現語法規則時,要把控好時間,如果超過原本計劃的時長,教師就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此外,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課堂反饋,要在課堂的最后對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內容進行糾正和強調。
參考文獻:
[1]楊彥軍.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互動式教學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
[2]孟楠楠.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實證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3]顧慧萍.人本主義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6):258-260.
[4]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5.
[5]亞歷山大,何其莘.朗文·外研社新概念英語1(新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65.
指導老師:余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