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娟
【摘 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思結合,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多多思考。設置懸念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知識面不斷探索和追尋問題和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設置懸念;教學策略
新課改以來,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普遍的更新,教學形式和方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在課堂上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就是一個新型的效果極佳的教學新方法。它能夠運用豐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將知識、技能巧妙、簡潔地轉化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謎團”,引導學生去一步步的探索。
一、在新課教學中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懸疑的設置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開發學生大腦智力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更多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大多數老師認為這樣更能節省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有助于完成課程要求和目標,但是實際發展告訴我們,片面地追求課程進度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課堂效率。學生一直在老師的監督和督促下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基本都喪失了,即使學會了老師要求的內容,但長遠來看也并不能掌握學生的方法和數學的思維,不利于以后的學習和進步。在新授課上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積極采用設置疑問的方式來強化懸念,也是引發學生思考的一個重要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設置有效的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于新知識點的關注,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考,引導小組之間展開激烈的探討和研究,這不僅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能夠強化學生對問題的深化理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在新課的練習環節,教師也可以巧妙設疑,甚至可以讓學習程度比較好的同學來自己設置題目,然后由其他人進行解答,他們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的結構和思路有更加清晰和準確的認識,深化理解,結合其他人的表達來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自身。另外,在數學學習中,還要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有規律地自我檢查和糾錯。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產生疑惑,進而積極地尋求解決方案,實現學生的完整過程。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圓形時,教師可以主動設置疑問“同學們,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學生們紛紛回答圓形,教師接著提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長方形、三角形可以嗎?為什么不行?”學生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中,能夠不斷思考,漸漸對圓這個知識點進行連貫而系統的整理并內化為自己的理解,銘記在心。這樣的學習效果是灌輸式的傳統課堂所比不了的,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利用學生的易錯點設置懸疑,幫助學生克服難點
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大多數學生都容易犯的錯誤,這些錯誤和問題都是學生自我意識不到的。如果放任這些問題,就會錯過寶貴的教學資源,使這些共性的問題被白白浪費,學生也不能自主地自糾自查,來發現問題的核心所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和編輯這些學生共性的、容易出現問題的錯誤方法和結論。這些錯誤的產生源于學生思維的偏差、交叉或者沖突,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問題,克服思維定式,利用順暢、正確的思路來答題。
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的易錯點通常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克服的難點,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可貴的教學資源,巧設疑問,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發現思維上的漏洞,整合正確的做題方法。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觀察自己的做題思路和步驟,在已知這樣的做題過程是有問題的情況下,能不能換一個思路來解決問題,有些基本的、難度不大的小問題,在這樣的設疑提醒之下,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問題,進而自我糾錯;其次,對一些頑固的、學生不能自我發現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列出清晰的思路,設疑提問“你認為老師的思路和你的思路之間有什么差別?他們一樣嗎?哪個更對或更好?”新課標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說話、多提問、多參與。通過設疑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知道問題的重點和難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突破。
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的混合運算時,很多學生搞不清運算的法則和順序,當加減乘除一起涌來時,學生就會六神無主,不知如何下手,這時他們就可能采用最直白的、簡單的做法,而這樣的做法恰恰落入了出題人的陷阱。如27-27÷3,因為沒能很好地掌握運算順序,學生很容易先算減法,后算加法,導致計算的錯誤。這時教師可以將正確的和錯誤的一起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提問學生你認為哪種算法正確?為什么?以此激發起學生的討論和求知欲望,設置懸念能夠讓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查漏補缺。
三、將設疑與游戲巧妙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幾乎所有課程內容的展開都可以借助游戲的形式,快速地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做到在潛移默化地過程中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在課堂教學總穿插一些小游戲,對于語文、英語、體育課等就極為常見,但是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較為少見。一來因為小學數學的計算性強,對小學生而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沒有太多時間和機會來組成展開成規模的、有準備的游戲活動;另外是過多花哨的游戲可以過分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舍本逐末,反而忘記學習的目的。所以在數學課堂上開展游戲活動要深刻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做到游戲為課堂所用。
針對設置懸念在游戲中的運用,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游戲開展中所涉及的所有內容一定要與所學的知識有關,疑問的設置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其次,游戲的形式要充分體現全員參與的原則,不能有的學生能參與進來,有的學生完全云里霧里,不知干什么;再者,游戲環節的設置要盡可能設置不同的層次,滿足不同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的需要,這樣他們可以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漸漸形成為自我的清晰而準確的意識;最后,要為游戲設置懸念,我們在數學課堂上設置懸念不僅僅是靠幾個問題就可以了,應該體現在游戲進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游戲形式的設置、內容的涵蓋,都要體現設疑,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好奇心和積極性,還會引起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特有的好勝心,從而使他們積極參與游戲活動,提升教學和課堂效率。
例如,在復習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商品的買賣游戲,教師要巧妙設置疑問。首先教師可以展示一段示范視頻,問學生他們在做什么?你有過同樣的經歷嗎?如果你獨自去購物,你能完成嗎?引發學生的回憶和思考,然后結合知識點進行實踐復習,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要積極設問,幫助學生自發地發現問題,進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而言之,懸念在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作為數學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運用,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行主動學習,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楊建霞.“設置懸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0(28):167.
[2]劉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懸念”的有效設置[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11):42.
[3]遲金慧.小學數學教學懸念設置技巧[J].中華少年,2018(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