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靜
【摘 要】為帶動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培養更多師德高尚、教學精湛的優秀教師,真正落實中小學名師型人才培養計劃,崇川區在各中小學中遴選了一批有發展潛力,具有引領和輻射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組建名師培養共同體。共同體成員輻射中小學各學科,其中也包括小學美術教師,在共同體專業發展的規劃中,除了要求培養對象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外,還要求在其學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專業成長;美育責任;名師基質
提出“名師工程”這個培養計劃,基于2010年開始的江蘇省南通市中小學名師型人才培養工程的全面實施。“名師工程”著力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師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專業發展、教育管理以及教育技術等諸多能力,通過專家研訓,努力使他們成為在全市乃至全省處于領先水平的高層次專家型名師。而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經過“名師工程”的集中培訓,努力成為小學生美育過程中教學改革的優秀教育者和美術學科帶頭人,成為美術教育教學研究的領頭羊,引領小學美術教師整體的專業發展。筆者有幸成為崇川區名師培養共同體第二期成員,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美術學科教師。在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學習壓力。深感唯有在研修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找準專業成長的方向,擔當新時代美育的職責,探尋職業發展的坐標,才能不辜負啟動名師工程的初心和使命。
一、美術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
自我加壓,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在每一節課前鉆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每學期初制定學科計劃,多多聽取同學科老師的課,多多學習優秀美術教師教育教學的優點和長處。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之余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新規律。業余時間多學習美術學科的信息技術,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掌握多個平臺的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堅持練習軟筆、硬筆、書法,學習新型水彩作畫技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科專業水平。
注重研學,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無論在什么時候,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勤于筆耕: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和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認真閱讀,做好筆記,積極寫作。觀摩研討:在校定期組織并參加集體備課,定期參加教學觀摩并上好公開課。積極外出聽課,學習先進教學經驗。網絡研修:積極參加網絡教研活動,網絡研修可以隨時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科研: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美術與詩歌跨界融合教學的實踐研究》已經立項,為該課題主持人。青藍結對:培養青年教師的成長一般以三年結對為期限簽訂青藍合同,共同制定師徒成長規劃,指導和引領青年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不斷創新,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階段,美術教學模式中最主要的是示范講解模式,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習技能技法,而后開始自己的創作。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觀察、思考、練習,基本上能夠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但這一教學模式也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延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嘗試與發現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通過自己去發現,自己先嘗試等方式,在美術課堂中學習技能、體驗方法。
成長規劃,明確專業發展方向。現代化教育均衡為美術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美術教學資源豐富,校園環境優化,作為城市中心小學的美術教師,不僅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基本功競賽,還要借助名師培養共同體的團隊平臺,針對自身的職業期許和發展潛力規劃自己的成長計劃,明確發展的方向,補齊短板,朝著更高層次的空間努力。
二、新時代肩負美育的責任
早在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就強調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在給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從美學到美育也就是從理論到實踐,青少年的美育更是中華美學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呈現。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創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對象——兒童——經常在變化,永遠是新的,我們的工作是培養人,這就使我們擔負著一種無可比擬的特殊責任。”作為新時代的美術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作為一個專職的一線美術教師,又身兼學校管理工作,在美術課堂上以德育美,讓兒童愉悅地享受藝術學習。尊重學生,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只有教師寓德于教,才能取得最佳的美育效果。
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悅學習的教學模式,向其他的老師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尤其在教學中注意學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美術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運用能力。在踐行美育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教法。讓學生從“我不敢畫”到“我還想畫”,從單一技能技法的傳授到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從課堂美術習作延伸到藝術在生活中的運用。繼而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
三、行走中確定發展的坐標
不知不覺間,進入崇川區名師培養共同體二期這個團隊已經有四個年頭了,從開始的雄心壯志到慢慢感受到團隊成長的艱辛,著眼自身的成長,突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在成尚榮先生的《名師基質》核心觀點章節中闡述了名師成長應該具備的四個基質,其一:對職業價值的執著追求——名師成長的原動力;其二:安靜與不安分——名師成長的心理特征;其三:文化底蘊與才情——名師成長的能量與優勢;其四:明銳、靈感與獨特的見解——名師的思維特質。對照自身,確定發展的坐標。
執著追求、動力不減。四年來,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導師團嚴清團長所說的“教研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努力”這句話的內涵。名師應當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創造,周圍優秀的老師們對事業的執著,對職業價值的追求,是他們的原動力。他們的這一特質也深深感染著自己,身在這個優秀的團隊里我是幸運的,定要跟隨大家的腳步,充滿動力的前行。
守住安靜、創新不止。以一顆平常心讀書、教研、寫作與思考,遠離浮躁和誘惑,做一個安安靜靜的老師,立足課堂、熱愛學生。不改初心,永遠保有一顆童心,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上下真功夫。
夯實底蘊、才情不棄。教師的才情,絕不是刻意追求所謂的情致和才華,每年年初制定的讀書計劃絕不能流于表面,落實規劃,提煉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主張,要真讀書,讀好書。此外,自己喜愛的書法、篆刻、國畫等等專業特長一個都不能放棄。
我們的名師培養共同體團隊在導師團的引領下,深刻領會“擇高處立”與“向遠方行”的辯證關系,敏銳思考、靈感不乏,以圍課研修為抓手,聽課、觀課、議課、說課、研課、寫課,一系列扎根課堂的教研活動成就青年教師的成長。只有真正立足課堂教學才能去偽存真,去粗求精。唯有循著高格讀書、高標研課、高端寫作的高要求,靜以修身、志存高遠。相信在這樣的教研氛圍下,美術教師專業成長道路寬泛而堅實,努力具備良好的藝術與人文素養,成為新時代美育的踐行者。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11.
[2]成尚榮.名師基質[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