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背景下,依托短視頻做好“+”的探索,本身就是農村、農業與農民創新探索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種體現,同時也能夠進一步為農村的發展注入活力,補齊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的短板。文章在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模式價值的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地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從傳播學、傳媒經濟學和農村發展等融合性角度出發,對“短視頻+”模式進行系統探索,旨在為短視頻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短視頻+”;現狀;模式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3-0001-03
短視頻迅速發展體現出了其在傳播應用中的廣泛性、低門檻、融合性強等特點,同時也彰顯更多的可能性。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背景下,依托短視頻進行創新發展模式的探討,不僅能夠有效應對互聯網時代市場的變動,同時也能夠借助短視頻平臺做好農村地區內容的輸出,為農村品牌打造、農村信息環境搭建以及發展經驗傳播與交流提供更全面的平臺與路徑。同時,短視頻本身也體現出了傳播內容與市場的一種融合,在實踐中衍生出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如直播帶貨、用戶引流等,將這些新內容應用到農村實踐發展中,能夠引導農村地區進行發展模式的升級與調整,充分發掘短視頻應用在農村發展中的效力。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模式的探索價值
(一)有利于鄉村自然美的展現
“短視頻+”模式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弘揚鄉村自然風光、凸顯鄉村個性特征等方面作用顯著。鄉村短視頻創作多以自然風光、農業生產、產品推廣為主,內容源于自然,能夠讓短視頻觀看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從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尤其是一些“三農”題材的短視頻,與鄉村息息相關,能夠將鄉村自然景觀、田園生活展現出來,既體現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活質量的提升,也滿足了城鎮居民了解鄉村、親近自然的需求。因此可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效探索“短視頻+”的模式,能夠促進鄉村自然美的展現。
(二)有利于鄉村文化的振興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振興是一個重要內容,只有鄉村文化得到振興,鄉村居民文化素質持續提升,才能帶動鄉村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引入“短視頻+”模式,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拍攝和制作鄉村短視頻,將鄉村的真實生產和生活過程展現出來,不僅可以為城市居民深入了解鄉村發展情況提供渠道,還能促進鄉村居民之間的“隔空交流”。而隨著人們交流渠道的拓展,視野也可以得到開闊,能借鑒其他鄉村的優秀經驗,促進鄉村建設水平的提升[1]。與此同時,這些交流并非僅僅是物質方面的交流,還包括精神方面、文化方面的交流,如通過交流某地區的優秀文化傳統,將其傳播到更多地方,可以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從而促進鄉村文化的振興。
(三)有利于鄉村經濟的發展
鄉村經濟發展是鄉村發展中的第一要務,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效探索“短視頻+”模式,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鄉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我國國土范圍較廣,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這些景觀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能夠為鄉村經濟發展帶來強大的推動力[2]。但實踐中,很多鄉村并沒有整合利用這些優勢資源,不能及時將這些獨有的資源轉變為自身的經濟發展源泉。部分鄉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自然景觀,建設了景點,但宣傳方式滯后,依靠傳統的戶外廣告或者發放宣傳頁等方式對鄉村獨特的景觀資源進行宣傳,宣傳效果并不理想。而通過短視頻,在多個平臺和渠道對鄉村獨特的景觀資源進行宣傳,則可以吸引更大范圍的游客,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二、短視頻在農村地區應用的現狀
(一)短視頻應用體系不全
短視頻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打破內容傳播的界限,與經濟、營銷等交融的過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應用體系。但是,從我國農村地區的短視頻應用來看,存在明顯的應用體系不健全的現狀,突出體現在“重變現、輕內容”和“重娛樂、輕應用”兩個方面。
一方面,多數農村地區的短視頻制作者是為了通過內容運營進行社群引流,然后再通過社群運營或者帶貨等方式,實現用戶變現,這就影響了農村地區短視頻制作者的認知,使其輕視內容制作的質量,甚至為了吸引用戶群體,前期模仿或者搬運他人視頻內容,原創性和高質量內容缺少,導致農村地區短視頻應用在內容質量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農村短視頻用戶只是將短視頻應用作為一個信息獲取、娛樂的媒介工具,對其的探索力度不足,難以發揮出短視頻各項融合功能的作用,進而影響到短視頻應用效果的發揮。了解發現,雖然有部分村民有較高的短視頻運用水平,但是并沒有認識到短視頻對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僅僅是拍攝生活瑣事,達到娛樂的目的,沒有從整體上構建短視頻應用體系,無法發揮短視頻深層次的作用。
(二)短視頻應用針對性不足
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多數農村地區也加大了對互聯網內容的應用與探索力度,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新內容與新元素的支撐。短視頻作為互聯網應用體系中最為活躍的構成之一,在農村地區的普及范圍和應用頻度也逐步提升,但就當前來看,短視頻在農村的應用仍舊處于淺層化、單一化層次,應用本身的針對性不足。
一方面,少有地區能從補齊自身短板的角度出發,探索短視頻的多功能、體系化應用,難以發揮出“短視頻+”應用模式的效用,這也不利于解決農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另一方面,部分農村地區在短視頻應用中,雖然有針對性地探索一些新應用平臺,如“短視頻+基層黨建”“短視頻+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等,但是實施的深度和廣度有所不足,甚至部分地區呈現出應用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現象,難以打造出具有品牌效應的農村短視頻發展內容和模式。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與農村地區人們思想意識滯后有關,也與地方政府的引導不足存在關系。只有政府加強引導,并主動構建短視頻應用體系,才能使農民提升對短視頻的重視度,并改變對短視頻的認知,從娛樂、消遣功能向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功能轉變。
(三)專業人才匱乏
“短視頻+”發展模式本身就是以短視頻平臺為基礎,進行多個領域的融合探索,形成創新發展的模式與路徑。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地區“短視頻+”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既要能夠形成自身的發展體系,為相關探索提供方向的引導,同時也要能夠著力打造出具有多元復合能力的專業人才,為“短視頻+”的實施提供有效的助力。但是,就當前來看,多數農村地區在短視頻應用以及“短視頻+”體系探索實施的過程中,明顯存在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3]。
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人才外流一直是農村的一種常態,這就導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農村地區人才匱乏的問題。細化到短視頻應用領域,由于短視頻平臺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多數村民的視頻素養不足,掌握短視頻制作、運營和復合發展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人才是新模式探索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在缺乏人才支持的情況下,“短視頻+”模式的應用必然存在后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從專業人才培養角度來看,當前多數農村地區的線下培訓體系尚未健全,有關短視頻培訓的內容更是不足,再加上廣大村民對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相對較低,這就形成了發展過程中“內生人才”能力較弱的現狀,加劇了短視頻應用中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因此如何突破人才培養困境,促進短視頻人才數量和質量的提升,成為短視頻在農村地區應用的關鍵。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模式開展路徑
(一)結合農村地區發展需求,搭建“短視頻+”類別體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過程中,短視頻在農村地區的應用應該逐步突破自身的工具屬性,成為農村產業現代化、發展現代化的構成要素。研究認為,各個農村地區要能夠結合自身發展的需求,搭建“短視頻+”的類別體系,并在體系之內進行更多的探索,充分發掘“短視頻+”自身的潛力。各個農村地區可以從產業經濟、鄉村文化以及基層治理與管理三個角度出發,搭建“短視頻+”的類別體系,對短視頻的應用與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性指導[4]。如在“短視頻+產業經濟”中,既可以依托短視頻探索線上營銷、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同時也可以配合短視頻內容的傳播,大力發展線下加工制作工廠,從農村產業發展角度出發,形成以短視頻為核心的健全的鏈條體系。
在“短視頻+鄉村文化”的實施過程中,要以鄉村特色風俗、文化等為依托,通過相關短視頻內容的傳播,打造良好的鄉村形象,以鄉村文化為驅動,使社會大眾對鄉村地區有正確的了解與認知。在“短視頻+基層治理與管理”的探索中,要推進基層黨建、基層管理與短視頻的融合,通過內容生產、社群互動等方式,加深鄉村主體對黨建和管理內容的認識與認可,提升基層管理和治理的執行效果[4]。
(二)著力補齊短板,增強“+”的針對性
在探索“短視頻+”的過程中,各個鄉村主體要以自身的短板為參考,增強“+”的針對性,要發揮出短視頻在解決農村發展問題中的作用。但是,在應用短視頻的過程中也要清楚,短視頻的“+”并非是萬物可聯合,而是在傳播學、經濟學等理論和規律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性的探索,以此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短視頻的應用效果。這就需要發揮出政府的把關和引導作用,在系統調研的基礎上,對農村發展“短視頻+”提出相關的建議,既要確保區域范圍內“+”的普遍性,同時也要能夠打造出各個鄉村的特色,進一步提高相關內容在傳播過程中的辨識度和傳播效果,為鄉村品牌的打造提供支持和保障。
例如,針對旅游資源豐富的鄉村而言,要著力打造“短視頻+旅游”模式,將短視頻與旅游產品結合起來,通過短視頻強大的傳播力、穿透力等對旅游產品進行宣傳,打造個性化旅游品牌。這需要旅游鄉村注重對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在短視頻中凸顯旅游資源的個性化,使觀看者能夠直觀了解旅游景點的狀況、主流項目,激發其前來旅游的興趣。再如,針對鄉村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而言,要著重就“短視頻+農業生產”進行建設,通過短視頻為觀眾呈現傳統的生產方式,使這種帶有古樸氣息的生產方式成為吸引受眾的一個關鍵點,并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當然,不同鄉村有不同的情況,也存在不同的短板,只有細化分析,制定針對性的“短視頻+”模式,才能取得理想的短視頻運用效果。在制作短視頻的過程中也要尋找特色,展示鄉村獨有的文化、農業活動,降低目的性,使觀眾在渾然天成的短視頻中自然感受農村的風光。視頻博主李子柒的做法就值得參考,視頻中她在詩意濃厚的田園背景下制作美食、干農活,在快節奏時代為公眾傳遞了一種慢節奏的生活理念,同時還將短視頻上傳到YouTube,吸引了眾多海外網友的觀看,為國外觀眾提供了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也帶動了鄉村振興的發展。
(三)立足價值呈現,培養專業人才
在“短視頻+”模式的探索過程中,基層政府也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統籌作用,依托高校、人才孵化中心等單位,搭建起具有專業性和復合能力的短視頻人才培養體系,為短視頻應用過程中的價值呈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與保障。一方面,要能夠利用地方高校的教師與行業人才資源,根據短視頻的發展內容和地方的發展需求,進行培訓課程的開發,形成線上+線下的課程開展體系,為短視頻人才的培養提供多元的培訓路徑保障;另一方面,在人才培訓的過程中,要突破陳舊的理論思維,結合農村發展的具體實踐,引導參訓者在實踐中進行能力的培養和價值的表達,形成價值意識呈現主題下的理論實踐一體化培養方式。此外,還要根據不同鄉村的實際情況對人才進行針對性培養。例如,可以在每個鄉村中挑選出幾位長期在家的年輕人,由政府出資為他們提供學習平臺,定期組織其到專業機構學習,主要學習短視頻制作、短視頻營銷、“短視頻+農業”等方面的知識,以提升短視頻制作專業素養。在學成之后,這些人員將作為本村的短視頻引領者,向其他人員傳遞知識,讓更多人認識到應用短視頻的積極意義,并將鄉村資源納入短視頻中,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同鄉村的實際情況也有所不同,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做好全面分析,并加強各鄉村之間的聯系,使人才之間能夠共享知識,不斷提升學習的效果。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要以短視頻的傳播為切入點,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特點,主動探索“短視頻+”的發展模式,彌補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的活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化實施,打造出新時代背景下高質量、創新化的農村發展路徑。此外,在農村發展中應用“短視頻+”的模式,也要在人才、方向和制度等方面做好保障,為模式的實施提供全面系統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趙恬,何巍.鄉村振興視域下內蒙古鄉村短視頻對草原鄉村文化的傳播:以抖音短視頻為例[J].名作欣賞,2020(36):167-169.
[2] 王雅菲.“互聯網+”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研究:以河南省三農題材的自媒體短視頻為例[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12):60-61.
[3] 范曉涵.新媒體環境下短視頻對鄉村文化的建構及傳播:基于李子柒、丁真現象的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9):4-6,35.
[4] 徐萌.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文旅融合創新路徑與策略研究:以丁真走紅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13):86-89.
作者簡介 趙子劍,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