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珍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項是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內容,在每一節課程開始學習之前,教師都會讓學生進行朗讀。然而,很多語文教師都沒有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在朗讀上花費的時間較少。一般都是讓學生自由或者是一起朗讀,很多學生在朗讀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朗讀了什么內容,很明顯結果是無效的,這也大大降低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文章就朗讀教學對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意義進行闡述,分析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存在的現狀,提出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意義;現狀;策略
一、 引言
文本的朗讀和分析兩者是息息相關的,一個有效的文本朗讀應是基于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能夠將文章所闡述的內容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就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將朗讀和分析兩者分開教學,且在朗讀方面花費時間較少,將重點集中在教師幫助學生分析文本中,這也影響了小學生自主朗讀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小學階段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的研究,發揮出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 朗讀教學對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意義闡述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含義
朗讀和文本的內容兩者是息息相關的,學生在朗讀時其實就是對文本的了解,一個高效的朗讀是邊讀、邊揣摩、邊理解文章中各個詞句的含義,文章的主旨以及風格。在這樣的不斷朗讀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水平才能夠逐步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朗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通常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認真思考,那么,則可以將文章中的一些意境在腦海中進行再現,有些可能是一些優美的情景,也有一些是對人物或者是動物的一些描寫。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把握,同時還能夠基于自身對于內容的理解,有感情地讀出這篇文章。在無形中便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優化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以及語言水平
朗讀教學顧名思義,即是對教師所指定的文本大聲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基本了解,同時發展自身的語言水平以及思維能力。朗讀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能力的展現,語言能力又是智力的一部分。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思維存在情境性,內部語言發展也較差。外國的心理學家這樣認為早期的兒童往往是高聲的思維,逐步會過渡到外觀語言、耳語、內部語言。通過在小學語言教學環節融入朗讀,學生可以通過聽和讀來訓練思維,繼而促進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 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存在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朗讀材料,學生朗讀興趣不高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就當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比較注重課文中文本的講解。在課堂開始之前也會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朗讀,但是并沒有基于原文章引入與之相關的內容。通常教材上的內容,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就已經讀了很多遍,教師一直強調學生多次朗讀同一篇文章,學生自然難以提起興趣,繼而就會產生了一種厭煩以及懈怠的心理,這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文本朗讀的積極性,近而也影響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二)課堂朗讀時間較少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小升初,語文教師在教學環節往往會將更多的時間留于對一些古詩詞的記憶以及文本的分析。課堂中學生朗讀的時間通常比較少,有些教師因為設置了課前預習環節,認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朗讀的能力,因此將朗讀的環節放置到課前,這也使得課堂朗讀時間較少。而課前學生在朗讀時并沒有基于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也使得朗讀只是語言的一種純復述。長此以往,朗讀教學的質量則會大大降低,也影響了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三)朗讀形式較為單一,缺乏有效評價
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通常只注重朗讀這一形式,而并不在乎學生有沒有基于朗讀這一個環節了解文本的內容,提升語言的水平,并沒有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和評價。例如,通常教師在教學的環節會讓學生自由朗讀或者是班級學生齊聲朗讀,抑或是邀請個別學生進行朗讀。這類形式比較單一,也沒有和文本充分連接。學生在朗讀之后,教師也不會對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有效進行評價。只要學生能夠完整地對文本進行朗讀即可,這也導致有些學生在朗讀文章時缺乏熱情,不能夠正確理解文章含義,等等,這必然會影響學生語文閱讀效率的提升。
(四)老師和學生對朗讀并不重視
在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較為重視對文本的講解,朗讀基本就是走過場,教師忽略了朗讀對文本分析的重要性,未發揮出朗讀對學生語言以及思維發展的作用。這也使得當下的朗讀教學質量較差,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難以提升。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得到較多的收獲,導致教學的質量也難以提升。
四、 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對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的重視度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朗讀和文本的學習兩者是息息相關的,要認知到朗讀的重要性,將其放在語文課堂中的關鍵位置。在課堂中應給予朗讀這一板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基于朗讀提高自身的語言以及表達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環節將朗讀融入學生日常成績考核,學生每天朗讀要進行打卡,在班級內部可以舉行朗讀比賽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朗讀成為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讓學生心中重視朗讀,繼而更好地發揮出朗讀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二)融入多樣化的朗讀模式,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
在進行朗讀時,為了提高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應融入多樣化的朗讀模式。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將一些較為枯燥的文本朗讀變得更加的生動活潑,下文對幾種趣味性的朗讀模式進行闡述。第一,教師或個人領讀。語文教師應發揮出優秀者在班級中帶領朗讀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在這種示范作用下了解朗讀的方法以及作用。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示范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深入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基調,將整個感情融入朗讀中,展現教師朗讀的風采。讓學生能夠基于朗讀了解該篇文章所講授的情感主旨,不斷地提高學生朗讀的質量。例如《白鷺》這一散文,通過優美的語句,展現了白鷺的顏色、身段、覓食以及棲息時的情境,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美的感受。在閱讀這首散文詩時,教師可以采用段落式領讀,讓學生感受這首散文中描寫的白鷺的美。第二,角色扮演朗讀。角色扮演朗讀使得朗讀更具有趣味性,也更易幫助學生掌握文本的情感。例如,《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基于文本的內容,分配角色進行角色扮演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本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