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婷婷
摘 要: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階段,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人們不難發現,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并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及數學探究能力的形成產生了直接影響,致使在課堂教學中難以突出數學教育的教學價值以及教學意義。基于此,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就以探究式教學為中心內容展開相應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分數成績為中心、以課堂理論講解為中心,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喪失主動性,還會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因此,針對當前這種教學情況,為了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新課改提出了探究式教學策略,運用這種全新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來提高小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 創設問題情境,明確探究目標
問題情境是開展探究式數學學習的主要前提。在實際教學中,要想確保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出相應的問題情境,利用針對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以及學習的目標,促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自然地進入思考環節以及探究環節,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觀察圖形”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校內操場為學生創設一個相應的教學情境,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出相應的課堂問題:校內的操場是一個什么圖形?它是怎么組成的?它具有什么特點?應該如何計算操場的面積?運用這些簡單且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來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致使學生能夠自然地帶著問題進入探究環節,讓學生在分析與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圖形知識的全面掌握與了解,并以此提高學生自身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性,讓學生能夠以直觀的形式看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實際運用能力,還能加強學生數學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知。而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內容指引學生一個明確的探究目標,加強學生的分析效率,促使學生進行高效的數學探究式學習,從而來體現出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價值以及教學意義。
二、 小組合作探究,深化知識理解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在教師開展探究式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時常可以發現,部分學生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難以進行相應的問題分析以及問題解決,致使班級逐漸形成了解題效率差異化,而這種教學情況的產生,顯然對探究式學習的有效開展造成了阻礙。因此,針對當前這一教學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應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小組合作學習法與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有效整合,給予學生一個可以充分交流、探討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并以此來提高學生自身的解題效率。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一課時,首先,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出相應的探究問題:什么是圓柱?什么是圓錐?兩者之間具有怎樣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人們日常生活中存在這兩種圖形么?這兩種圖形具有怎樣的應用價值?其在生活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出了哪種特點?之后,教師再將學生進行優質分組,并在分組的過程中,要確保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帶動的合作學習。然后,讓學生去共同針對問題進行交流探討,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根據問題在小組中表達自身的理解與想法,以此來拓展學生自身的解題思路以及思考方向,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探究問題的分析,進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內容。而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者以及輔導者的作用,及時解決學生在小組交流時所產生的問題,確保學生小組交流的有效性,消除學生的思考盲目狀態,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還能明顯地降低學生的錯誤率,以此來突出探究式數學學習的教學價值以及教學意義。
三、 借助動手實踐,開展知識探究學習
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進行相應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應注重開展數學實踐教學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主,帶領學生走出室內課堂,引領學生去實際生活中尋找相應的數學知識以及解決數學問題,并指引學生運用自身的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相應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與知識的關聯性,還能加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一課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開展一個戶外數學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引領學生去校內操場中探究圓的秘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能力來發現圓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在學生自主觀察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者以及組織者作用,首先,組織學生形成不同的探究小組,然后,再給予不同探究小組相應的探究任務:沿圓心向四周畫線把圓形操場分為“四瓣”;探究圓的定義:什么叫作圓?結合之前小組同學畫出的線段,探究圓的半徑與直徑;根據四等分圖形探究圓的弧度;之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組內任務進行相應的探究學習,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并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
四、 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年齡特點,教師不難發現,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夠充滿興趣地進行數學探究學習,那必將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策略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興趣,并以此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思考習慣,促進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達到這一教學需求,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喜好特點以及學習需求,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探究式數學學習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