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明
摘 要:隨著中國課程改革的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被應用到課程中。這些新興的教學模式確實提高了高中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文章通過一些教學中的實踐情況,對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策略分析
近些年來,中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進步,同時現在的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都很高,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不符合當今的高中化學教學的要求,這時,核心素養為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前的化學教學單純地以能提高高考成績為目標,而忽視了化學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目的應是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思維想象力,探索力。因此,化學老師應該注重核心素養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將核心素養與化學教學相結合,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 創新化學學科教學方式
中國的教育一直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唯分數論,只看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以此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標準,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對高考考點的重點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一味地去灌輸知識點,未考慮對學生的核心素質的培養的重要性。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重視,創新教育理念,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全面發展。首先,就要樹立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將教材中的內容合理整合并結合學生的求知愿望,讓學生體會到探索化學知識的樂趣,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其次,要教導學生化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在考試中得到高分,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化學的學習中,掌握重要的知識點的同時,充分發掘化學這一學科的本質,發現學習化學可以使自己的成長和生活更加有意義。最后,是創新化學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歡快的自己喜歡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識點,形成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二、 整合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推理能力
知識整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將思考、判斷、推理、想象等多重的思維方式重建的過程,不只是對知識簡單地整合起來。對知識有效地進行加工整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知識。例如,在教授《堿金屬元素》這節課時,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進行有效地點撥,其余都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體會其中的化學原理,學生可以主動快速地畫出堿金屬原子的結構表達形式示意圖,并分析所有堿金屬元素在原子結構中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以及遞變性,通過觀察了解到堿金屬元素的電子層結構和特點,以此根據不同的電子結構推斷出鈉、鉀等堿金屬元素和其他化合物的相關性質,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思想的含義。在培養學生化學推理能力時,可以采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掌握堿金屬元素差異性和遞變性的原理,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神舟飛船整個升空過程的圖像,告訴學生火箭升空的主要燃料是鋰。這時老師就可以問學生為什么不能用鉀、鈉等其他金屬元素的物質作為燃料呢?這樣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的同時,進一步地推動了對化學知識整合的開展。還比如,在開展《乙烯的加成反應》這一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觀察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這一直觀的現象為出發點,進一步推斷出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時產生的化學元素。然后讓學生分析乙烯和溴這兩種元素的分子結構產生的化學原理,通過棍球模型把元素的遞變性的過程展示出來,從而推出正確的乙烯和溴的化學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表達式。然后引導學生推測出相應的乙烯與水和丙烯與溴的溶液的化學反應產物。在知識整合中教師要注重宏觀和微觀的結合,通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方式賦予化學方程式以靈魂使其有溫度,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種化學方程式。
三、 利用情景式教學提升教學趣味
各個學科老師在教學中都喜歡用情景式教學的方法,情景式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速度,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將化學知識轉化為學科素養。情景式教學方法可以將化學書本中枯燥的、乏味的知識清晰地表現出來,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的同時有效克服學生在學習中的惰性和僵化的問題,從而更加主動去學習,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學知識,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情景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加入豐富的生活化內容,可以讓學生聯想到實際生活,從而加快對知識的掌握,還可以鍛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把所學到的知識有效地利用到生活中。比如,在講授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課程時,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觀察霧霾天氣中的空氣環境,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霧霾天氣下人們生活狀態的新聞和相關介紹霧霾的科學報道,找出霧霾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然后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化學性質和結構,還可以從中教導學生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情景式教學的創設,以生活中的現象為背景,將其應用到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 豐富課堂實踐活動內容
化學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在理論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可以有效指導和驗證理論知識,要充分發揮實踐課堂在理論教學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的實踐生活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交叉學習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在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操作完成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接下來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來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這樣學生就更加深刻地了解認識到相關化學反應的知識點。此外,在課程改革的推動和影響下,教師必須優化升級創新教學模式,創設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進而增強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和主動學習鉆研的能力。比如,教師在創設實踐性教學的課堂活動中,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興趣設置課程內容的基礎和導向。就像在教授《鈉金屬元素》這節課時,老師做“滴水生火”這一像魔術般的化學實驗,從而引導學生掌握這節課的知識點。在這節課堂中,教師可以把一塊鈉金屬放在酒精燈上面,然后用滴管在鈉金屬上面滴一滴水,讓學生觀察實驗時發生的現象。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進一步分析實驗中的現象,引出鈉金屬的性質。豐富課堂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相融合,更好地提高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