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芬 宋曉 陳莉
摘要 以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為例,重點分析了農業科研單位在農民教育培育中的科研基地優勢、人才優勢、科技服務優勢,以及在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養、農業科研成果轉化、農業技術推廣、農民科技知識的更新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 農業科研單位;農民教育培育;優勢;作用
Abstract Taking 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se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n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talent,technology service of farmer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those advantages in updating farmers technological knowledge,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farmers,transform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opularizing agricultral technology, and so on.
Key words Agricultral science institute;Farm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Advantages;Effect
農業科研院所既是農業科技的創新研發基地和科研成果產出轉化單位,又是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構[1],其豐富的科技資源、多層次的科技平臺、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優秀的科研成果、數量眾多的科技人才等在農民教育培育中的優勢與作用日趨明顯。農業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優勢、專業人才優勢、科技服務優勢,為農民教育培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筆者以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為例,分析農業科研院所開展農民教育培育的優勢與作用。
1 農業科研院所開展農民教育培育的優勢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是一所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主要承擔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果樹、林木花卉、畜牧等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究推廣及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等任務。是農業農村部批準的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連續9年(2011—2019年)承擔“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培訓”“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民素質教育”等項目。
1.1 科研基地優勢
經多年的綜合開發和建設,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建有國家、省、市級科技平臺46個,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6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5個,擁有總價值1 268萬元的科研儀器設備,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2015年被認定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有總面積超過200 hm2的高標準科研試驗基地——“一園兩場三站” [2](一園指河北趙縣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二場指院部試驗場、蔬菜所試驗場;三站指馬蘭農場試驗站、27軍農場試驗站、海南試驗站),其中河北趙縣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總面積140 hm2,是農業高科技試驗、培訓、示范及展示的綜合性科研培訓基地,科研保障設施及試驗儀器設備配套齊全;專家樓、綜合實驗樓、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組培室共計6 200 m2,配備實驗室、視頻電教室、大小會議室、活動室及高標準客房和多功能餐廳,可同時提供200余人科研、培訓、會議及食宿。園區建有種業化園區3.33 hm2、農產品加工區3.33 hm2、畜牧科研示范區5.00 hm2、經濟作物試驗示范區30 hm2、小麥育種試驗區20 hm2、玉米育種試驗區8.00 hm2、優質新品種試驗區 6.67 hm2、節水農業高效試驗示范區6.67 hm2、農業技術集成研究示范區33.33 hm2、設施農業技術示范區8.00 hm2。這些集科研、展示、推廣、培訓為一體的高標準科研試驗示范平臺,為農業科學研究、試驗示范、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各種類型農民教育培育提供教學、食宿、參觀考察、實訓的場所和條件,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農業類教育培訓需要。
1.2 專業人才優勢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作為綜合性農業科研單位,專業人才較多、學科門類齊全、學科優勢明顯,為農民教育提供了強大的講師隊伍和專業技術支持。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現有干部職工214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2名,正高級職稱29名,副高級職稱42名,博士14名,碩士26名;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2名,國務院特別津貼專家9名,河北省高端人才2名,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7名,省特貼專家5名,市級專家43名,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名、試驗站站長1名,河北省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3名、試驗站站長3名。涉及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果樹、林木花卉、毛皮動物、肉羊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信息等多個領域。上述專家組成了多層次、多結構、多學科的科研隊伍,有著豐富的技術專長和推廣經驗,他們是研究院的智力資源,在農業科研育種、農技推廣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這種專業人才優勢正是辦好農民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農民教育培訓,將他們儲備的豐富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4],實現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一所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長期處于農業生產第一線,具備生產實踐經驗,熟悉并掌握本區域內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能精準把握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農民生產中的需求。在農民教育培訓中能夠很好地結合農業生產中實際問題組織現場教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授技術,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更容易被農民接受與吸收,激發農民學習的興趣,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使農民成長為助力于鄉村振興的復合型人才,加快形成與產業需求相對接、與農村發展相適應,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高素質農民隊伍[5]。
1.3 科技服務優勢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作為一家公益性農業科研院所,面向農村、農民提供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上與國家、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相銜接,下與基層農技術推廣機構相銜接,在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上能夠實現與農業、農村、農民的“零距離”對接;通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員、科技現場觀摩會、科技下鄉、技術培訓班、公益性網站、 科技服務熱線等活動,實現了農業科研成果直接到田間地頭的“零距離”轉化[6]。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明確“科技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之一,設立專門機構、組建專業團隊,廣泛開展科技服務工作。設有農業科技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協調農業科技服務工作,創建成立了“石家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服務聯盟”,面向石家莊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合作社、農業科技公司、生產基地、農業園區、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以項目實施、成果轉化、專項服務和區域合作等形式,為石家莊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精準對接的科技服務。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依托所承擔的科技項目、自主設立的科技服務專項以及“三區人才工程”,在趙縣、藁城、鹿泉建設了3個科技示范村;建立“十、百、千畝”小麥、玉米、大豆、蔬菜等科技示范田57塊、示范推廣新品種18個、新技術31項,年應用面積達100萬hm2,創社會效益1.5億元;組織科技專家開設“空中課堂”“農業技術推廣年”“五個一工程”“專家進村、科技入戶”等一系列科技服務活動;首創了國內“新農村大喇叭”農業服務體系,作為農業科技服務的重要載體,已覆蓋了石家莊17個縣市(區)95%以上的行政村。
2 農業科研院所開展農民教育培育的作用
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是一級處于國家農業科研最基層、集應用性研究、開發性研究與服務性研究于一體的非盈利性科研機構[7],把農業科學研究與農業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緊密結合起來,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搞好技術支撐與技術服務。
2.1 有利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養
充分利用農業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優勢,能夠持續不斷地為農民培訓“輸血”,為鄉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奠定良好基礎,最終促使其轉化成為一支可自行“造血”的鄉村農技人才隊伍[4]。
農業科研單位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技服務優勢,為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提供了科技支持和基礎保障,為農民構建起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的、富有時代特征的多樣化的長效人才培養模式[8],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質的農民隊伍,造就更多農業實用型人才。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各類新型職業農民2 921人,其中農業經理人100人,現代青年農場主400人,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571人,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1 850人。
2.2 有利于農業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和農業技術迅速推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只有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業科技成果作為科學技術的重要載體之一,其轉化實施能有效加快農業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9]。自建院以來,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取得科研成果420項,獲獎195項次,其中國家級獎勵10項次,省部級獎勵75項次,有6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科技興冀省長特別獎,育成122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其中25個通過國審。通過開展農民教育培訓,使這些新品種、新技術,能夠在第一時間以最直觀的形式展示給農民,使其切身感受到技術的先進程度、品種長勢情況、抗性及產量等,激發他們主動接受新品種、新技術的意識[1],使科研成果和農業技術及時應用于農業生產中,達到快速轉化和迅速推廣;新品種在實際生產中的表現及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效果也能第一時間反饋到農業科研院所,通過反饋信息,科研人員獲得更多的一手的信息資料,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調整科研攻關方向,為新品種優化、新技術改進提供依據,提升農業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2.3 有利于農民科技知識的及時更新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利用承擔的科技項目,舉辦培訓講座、觀摩會、下鄉指導等各種形式的科技服務活動,以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載體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者、農業能手、農業生產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涉農企業的管理者、農業生產基地管理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進行知識更新培訓;利用自有網站、微信群、訂閱號、新農村大喇叭等現代化信息渠道發布農業科技、實用技術、科技致富等科技信息,使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能夠第一時間接收農技知識,獲取實用、及時的農業科技服務,使其農技知識體系得到及時更新。農民的科技知識更新,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的疊加,能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10],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繁榮。
參考文獻
[1]葛立群,賈可,閆立萍.農業科研單位開展農技推廣服務的優勢與作用研究: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經濟,2019(9):28-29.
[2]董昌,薛岳虎.中國農業科學院培訓中心培訓基地落戶石家莊[EB/OL].(2019-05-07)[2020-03-05].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3284431988703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