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霞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的青少年時代是‘人的萌芽時代,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形成人格,一個人為人的品質或格調也就穩固確定下來。當從事涉外活動時,他將展示出人格的水平,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也在表現出他的人格活動軌跡。”也就是說一個人幼年時代如果缺少良好的人格成長環境或有人格缺陷,就會影響其一生。可見,一個人的幼年時代是其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如何幫助學困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師應該慎重對待的一個問題。在面對學困生時,教師往往更多的是些批評、挖苦、諷刺,缺少最起碼的人格尊重,這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極為不利的。如果教師對學困生能多些耐心、多些愛心、多些尊重和鼓勵,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
記得我剛休完產假,回到原來的班級,環顧四周 ,這時一張陌生的面孔映入我的眼簾。對于這名新同學,我格外關注。在第一堂語文課上,讀完課文,我提了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令我吃驚的是他站起來笑瞇瞇的用方言回答:“老師,俺不會。”他的回答引起了幾名學生的竊笑,這么簡單的問題竟然不會,更令我惱火的是他對于自己的回答不但不感到羞愧,還笑瞇瞇的,真是沒有一點兒自尊心。當時,我對自己說:“要冷靜,不要發火”。于是我鼓勵道:“要聯系一下剛才讀過的課文,想想該怎樣回答。”他說:“老師,我真不會。”他臉上多了一種認真的表情,看樣子,他是真的不會,真是一名令人頭疼的學生。我只好說:“沒關系,請你坐下聽其他同學是怎樣回答的。以后在課上能說普通話嗎?”“老師,這我能做到。”他高興地說。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發現了更令我頭疼的事情,小盛習慣性不做家庭作業,雖然我多次找他談話,他也每次都能保證自己下次能按時完成,但下次仍然不是一個題不寫,就是丟三落四地寫幾個題應付了事,這是一名自覺性極差的學生,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上進心來,他對自己好象也沒有任何信心了。
第一單元考試結束了,他連及格都沒考到,仔細分析了試卷以后,他把基礎題中自己會的寫了寫,閱讀題一題沒做,作文也簡單地寫了寫,不過,基礎題中補充成語一題幾乎沒出錯,作文也能緊扣題目,面對這樣一張試卷,我不禁陷入沉思:我是不是應該對他換一種教育方式,改一改以往對他的批評說教?我再次把他叫到辦公室,問道:“覺得自己考的怎樣?”
“不怎樣,反正及格不了。”他一副無所謂的神情。
“你知道嗎?補充成語一題你做得很好,幾乎沒出錯。作文寫得也不錯,能做到緊扣主題,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老師對于你做的這兩道題目非常滿意”。我真誠地對他說。
“真的做得不錯?”他臉上寫滿了不相信。
“嗯,”我嚴肅而認真地點點頭,“想把閱讀題做好嗎?”
“老師,我當然想做好了,但就是不會做。”他撓撓頭,一副充滿歉意的神情,“老師,您教教我吧!”
“這好辦,你按我說的去做,一定能答出來。”我幫著他把這篇短文由吃力讀到流利,然后指導他認真讀問題后一題一題地去答,沒想到居然都做出來了。我把他做對的每道題都打上了鮮紅的對號。
他高興地說:“老師,其實做閱讀題并不難,只要不偷懶,多讀幾遍就能會做。”
“你這么聰明,要想做對前面的基礎題更容易。”
“老師,你有什么好辦法?”
“好辦法沒有,只要一個‘笨辦法,就是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及時復習鞏固。”我語重心長地說,“你能做到嗎?”
“應該能吧。”他有些不自信地說。
“要對自己有信心,說得再肯定些。”我鼓勵他道。
“能!”他這次說得非常肯定。
“男子漢說話得算數。”我拍了拍他的肩。
“老師,我還有個問題,認真寫家庭作業就真的能會做這些題嗎?”他心存疑惑。
“老師什么時候騙過你?不信你可以試試,看閱讀題你不是會做了嗎?”我非常肯定地對他說。
“老師,我相信您!也請您相信我,我會努力的!”他拍著胸脯說。
沒想到以后的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能完成家庭作業,成績居然考到及格了,偶爾還能考個良好。最主要的是他有了上進心,這是作為老師最高興看到的事。可見,給學生充分的人格尊重,是多么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