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遠比單一的知識點教學重要,其通過對課堂互動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增加師生間的交流,降低課堂的枯燥程度,對于興趣的形成和能力的鍛煉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本文將探究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具體構建,旨在為后續的教學改革提供必要基礎。
【關鍵詞】互動式? 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077-03
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是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務。現階段,針對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相對較多,包括信息化課堂、生活化課堂、娛樂化課堂等概念紛紛被提出,也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所應用。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上述教學方法的本質是提高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進而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基于此,對互動式教學模式開展研究則有助于后續具體教學方法的制定與應用。相較于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展的局限,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擺脫這些局限,成為調動和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教與學互動效果的有效途徑。本文將探討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相關內容,及提升互動式教學模式效果的有效途徑,以期為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小學英語教育培養服務。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互動式教學的內涵在于互動二字,互動主要是指不同主體之間的頻繁交互,這種交互可以是語言、肢體,甚至是情感層面的。互動教學模式則強調教師要營造出適宜于課堂的交互方式,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從表達、協作等能力上取得突破。落實到具體的互動教學模式層面上來,其內涵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課堂體系中融合互動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索取;這一層含義主要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滿堂灌”特征突出所提出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自主性不強,課堂中更多的是教師的經驗灌輸,缺少鍛煉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空間和相關條件,不利于學生探究精神、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互動教學模式中的高度互動,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充分肯定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力。教師在課堂中發揮好自身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則是有效地提高課堂體系中的互動環節,將相對“死板”的課堂模式轉變為更具有吸引力的靈活教學方式,從而在降低學生疲勞程度、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學生學習習慣、建立學生英語思維等核心要素上取得突破,并切實表現在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提高的宏觀結果上。對于學生而言,靈活而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需要切實把握學生具有明顯差異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適應班級學生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需要。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契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將傳統的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這一目標,轉變成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之外,還要看到學生學習能力、理解力、思維能力等相關能力的充分鍛煉,還要關注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的形成和人格品德的健全。
二、探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作用
(一)推進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通過互動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得出,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不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常常是信息輸出——輸入的關系。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的關系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互動式教學模式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缺陷,肯定了教師在課堂中發送信息的功能,強調教師課堂中主導作用的發揮。通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興趣和積極性。且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培養。互動式教學模式,很好地滿足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相關要求,符合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為現代化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充足的動力和生命力。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協作能力的提升和合作精神的形成
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形式較多,包括個體交流、小組合作、團隊競爭等等,這些互動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高效率地探究學習問題,解答疑惑,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學生之間自由的交流互動和學習探討,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有助于建立和諧、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平等,影響課堂教學氛圍,進而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由于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地位過高,師生之間的關系并不平等,學生缺少自由表達意見和建議的機會,相對而言,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究意識的發展。學生一味的聽從教師的知識灌輸,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互動式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向灌輸知識的這一局限,能夠在師生平等互動的基礎上展開積極的思考,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和意見的交流,有助于構建和諧、完整、融洽的學習氛圍。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重要內容。
三、現階段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局限
(一)課堂的互動性需要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的方式需要盡快調整
由于現階段小學英語課堂中對于新課程標準要求相關內容的落實不到位,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仍然過高,并不能很好的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課堂中仍以灌輸為主,給學生較大的學習壓力。課堂中學生將大量的精力用于謄抄課件PPT、做筆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造成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有些學生自身缺少對英語課堂的學習興趣,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強。再加上教師缺乏靈活、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整體而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
(二)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缺乏鍛煉
“啞巴英語”是現階段學生學習英語的突出特征。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應試教育,為了應付考試,只強調語法、詞匯等的鍛煉,并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且由于在漢語為母語的環境中,缺乏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的環境氛圍,學生運用英語表達的意愿不強,缺少信心。
(三)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待激發,學習缺少自信心
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單一、僵化的教學手段,都造成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學生很難有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中開小差、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十分突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被動接受,自身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對新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掌握的程度,學習時常常缺少信心。
四、互動式教學模式體系構建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為群體教育參與者提供良性的互動平臺及溝通方式,使得各個教學元素之間能夠達到緊密配合的根本目的。
(一)課堂互動式教學體系
課堂的互動模式主要強調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在實際的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相對簡單。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而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也可以通過課堂內容與方法的變更來予以實現。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方式較多。如采用多媒體的方式與全體學生進行互動,采用問答的方式與學生個體之間進行具有針對性的互動,采用討論等方式與學生團隊進行互動等。這就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構建課堂互動的體系及模式,更要求教師要有對多種互動方式方法的駕馭能力。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教師能夠采用的方式越多則學生的課堂疲勞感越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課堂效能則越高。除此之外,在課上的互動模式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的知識要點充分地融合到互動體系中去,不能為了互動而互動,進而產生本末倒置的不良影響。
(二)課下互動教學體系
課下互動教學體系要建立起學生之間、學生與家庭以及學生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良好相互互動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多種途徑對各個元素之間的互動進行有效的引導。在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建設上,教師可以采用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加以構建,學習小組不單以課堂關系作為構建方式,更應該考慮學生課下學習的組織便利性,從而促進更為有效的課下互動。學生與家庭之間的互動也不容忽視,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宣講會、課下溝通等方式向學生家長傳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如何把英語課堂知識進行家庭生活應用的相關技巧進行有效傳達。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英語家庭學習氛圍,為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創造條件。學生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外部環境獲得英語知識的能力。在此方面構建上應該引導學生對于適宜于其年齡階段及知識水平的英語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完成學生的課下自我學習。對于具有能力及家庭教育較為有效的學生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外部資源檢索,從而擴展學生的互動邊界。
五、互動式教學應用策略
從上文的分析中不難發現,互動式教學體系可以分為課上互動與課下互動兩種模式。其中課上互動重點強調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課下模式則更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在總體的體系構建基礎上,要想發揮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實際效能,還需要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注意以形成有效的應用效果。
第一,要注重互動模式的選擇。互動式教學是一種綜合教學體系及理念,其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與目的融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基于對學生及課堂的觀察,靈活地應用多種互動模式來進行具體的構建。建議互動模式應該在三種以上,以此避免互動過程中的學生“審美疲勞”,切實提升此種教學方式的實際效能。
第二,要建立互動的統一的目標體系。依據新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形成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互動方法。建立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互動方式評價制度,對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并能夠及時找到其中所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加以改正。必要時可以采用師生互評、教師互評等方式來引入更多的觀察視角,共同將互動式教學模式落到實處,并能夠產生持續的優化動力。
第三,要理清互動與傳統課堂的關系。清晰意識到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并不是對傳統課堂的完全拋棄與背離,要肯定傳統課堂在知識點傳授、加強記憶等方面依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優勢。基于此,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要力爭與傳統課堂的結合,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進行互動,要理清互動課堂與傳統課堂之間的關系,在充分融合、相輔相成的基礎上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能。
總結
本文以小學英語教育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計劃,并探討了具體的落實模式。在實際的研究中首先對互動模式的內涵及作用進行了總結;其次按照課堂構建與課下構建兩個方面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構建方式及主要內容;最后以提升教學效果的角度分別從模式的選擇、目標的建立及關系的梳理三個方面提出了應用策略,希望為后續的教學改革提供必要助力。
參考文獻:
[1]黃曉芳.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16+118.
[2]吳靜丹.三者互動 凸顯對話——小學英語對話課教學策略例談[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2):22-24.
[3]呂洋洋.情景教學法融入小學英語課堂實踐教學研究[J].才智,2019(35):132.
作者簡介:
馮興彥(1966-),男,漢族,甘肅古浪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