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劉哲 李建軍 張懷忠 鄭茂
【摘要】隨著我國貧困縣脫貧進入攻堅期,教育對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作用愈發凸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均衡發展,為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體育教師應當從學生實際出發,將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當作體育教學的側重點,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以此來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和全面成長。基于此,本文圍繞貧困縣體育教學實踐,就貧困縣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做了分析,并闡述了一些可行性的教學對策,旨在為貧困縣小學體育的良好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一年級體育? 貧困縣? 教學現狀?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154-03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教育扶貧對阻斷貧困代際相傳和防止返貧做出了巨大貢獻。教育扶貧不僅扶智,帶來知識和技能,還能夠扶志,帶去希望和斗志。近期,《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印發,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受到廣泛關注。體育運動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意義重大。其不但能夠讓學生的體魄得到良好的增強,同時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也有著巨大的指引作用。但當前在貧困縣一年級體育教學中存有一些問題,影響著體育育人優勢的發揮,如何正視這些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措施,已成為當前貧困縣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貧困縣一年級體育教學現狀
1.教學觀念滯后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其對于一年級學生的健康及全面成長意義重大。然而,當前貧困縣小學教育過于重視應試科目,很多教師將體育課當作游戲課,認為體育課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良好緩解,使得教學流于形式。與此同時,部分體育教師的觀念存在滯后性特點,常常采用放養式教學,缺乏系統性和目的性的教學理念,極大程度地削減了學生的運動熱情,同時也阻礙了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2.專職教師缺乏
由于貧困縣教育條件較為艱苦,很多新教師都不愿意前來執教,而且很多專業年輕體育教師,也不斷地通過招考往城市發展,這使得貧困縣小學體育教師非專業化、老齡化情況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一人兼顧多個職位工作,他們缺乏專業性的健康知識及體育技能認知,常常放任學生自主活動或游戲,不但限制了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也阻礙了學生身心習性的發展。
3.體育設施不足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其對于場地、器材等設施有著較高的需求。近年來,雖然很多貧困縣小學增添了很多新器材,但是依然無法與新課改的發展需求相匹配。在一段時間內,基礎建設、基礎器材等體育設施的匱乏現象,仍將是限制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良好發展的關鍵因素。
4.教學內容單一
當前,部分教師認為,貧困縣小學體育場地小、學生少,常常只對學生進行隊列以及跑步等練習,或者指引學生做一些諸如老鷹捉小雞、丟沙包等簡單的游戲,不但削減了學生的運動興致,同時也限制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很多教師沒有將學生的身心特性當作教學的參考點,教育強制性較強,極大程度地打擊了學生的自學、求職以及創新意識。長此以往,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會逐步喪失,不但影響了他們的全面化及個性化發展,同時也限制了其學習成績的提升。
5.家長認知不足
體育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不但能實現學生體魄與心智的良好發展,還能開闊心胸,減少其文化學科的學習壓力,讓他們的主科學習效果更上層樓。隨著我國經濟以及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貧困縣地區的人們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當前很多家長缺乏對素質教育的正確認知,依然秉承以往應試性的教育觀念。他們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忽視了體育教學之于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甚至個別家長認為體育鍛煉是在浪費學習時間,對孩子后續發展沒有意義,進而對小學生的體育運動加以干預,使其體育興趣低下,影響著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貧困縣一年級體育教學對策
1.革新教學觀念
體育教師應當重視體育教學育人的作用,實現自身教學觀念由舊向新、由應試向現代的轉變,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需求當作體育教學的切入點,正確解讀新課標的內涵與精神。第一,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減少占課情況發生,確保體育教學能夠有序化地進行。第二,將體育技能的評測歸入到學生期末綜合成績評價之中,以此來將新課改要求貫徹到實處。第三,教師應以學生為基點,依據一年級學生的習慣特性和身體實情來開展趣味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的運動興趣得到充分良好的激發。第四,積極牽線家長,發揮家庭的教學促進作用,幫助一年級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2.重視理實結合
眾所周知,教師若想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單純依靠理論講授是不行的,還需輔以相應的實踐練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充分提升,這點同樣適用于體育教學。故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對教學方式加以革新,不但要重視體育技能以及理論的教授,也要重視學生實踐練習的引導以及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例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依據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以比賽為契機,讓學生學以致用意識得到有序化發展,促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悟到體育運動的內涵與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塑造。又如,教師可依據當地教育實情,對體育教學加以延伸,開設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愉悅學生身心,延續他們的運動熱情。還如,教師可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需求當作教學切入點,依據他們的興趣,開設諸如校籃球隊、班級足球隊等社團,并以此為契機,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聯賽,創設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深化學生的體育認知,提高其體育素養。
3.提升教師素養
如今,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革新的新趨勢,要求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同時更要致力于學生各方面均衡及全面的發展。針對貧困縣教學規模小,以及專業教師缺乏的現象,體育教師應當做出以下幾點對策:第一,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體育教學交流、競賽以及研討會活動,豐富自身的健康及運動理念認知。第二,經常性地與優秀專業教師或專家進行職業交流,學習對方的先進教學觀念和前沿教學方法,不斷充實自身的教學技能儲備。第三,日常之中,應當積極搜集并學習關于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體育教學等方面的知識,強化自身對于一年級學生身體發育、心理成長、學習方式等方面的認知。第四,秉行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觀念,不斷鉆研教學方法,依據學生及貧困縣學校的實情,構建富有針對性特點的教學框架,從而為一年級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健康全面發展奠基。
4.加大教育投入
對于體育教學而言,其教學效果的高低與器材、活動場地等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器材以及場地達到相應標準,體育教學才能得到良好開展,其所擁有的育人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而貧困縣大多都地處偏遠山區,不但經濟實力不足,而且教育設施落后,特別是小學體育設施,更是極為短缺。對此,各部門、學校以及政府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相關部門要立足于農村小學體育既有設施的實情,積極協調進行籌資,并擬定以及發布相關政策,加強對小學體育設施、資金等資源的支持力度。第二,相關部門以及學校要依據國家標準,規范既有和后續建設的場地,并做好場地維護工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場所,切實消除以往體育教學因場地缺乏而無法良好開展的情況,為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學生身心的健全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
5.用好現有設施
體育教師應當依據設施的現狀,發揮好現有設備的教學作用。在對一年級學生教學時,可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多將墊子、皮球、皮筋、跳繩、彩帶等小器材引入課堂之中,并將其與體育游戲進行深度融合,讓學生能夠在跳、投、跑、走等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技能與新知收獲。第二,教師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適度地將學生帶出校園,實現體育教學場地由校園向田野、鄉間的轉變,指引學生進行跑、追、爬、跳等活動或游戲,這樣不但能夠激起學生的運動熱情,同時也能夠讓體育教學更具實效性和多樣性特點。第三,利用諸如鐵鍬把、鋤頭把等一些淘汰的農具,制作出諸如接力棒、雙節棍等體育儀器。第四,運用廢棄的輪胎、繩子、紙箱等資源,制作簡易的安全護欄,保證一年級學生的運動安全。第五,教師在教學時,可立足于體育教學現狀,秉承創新教育觀念,對教學內容或者項目加以革新,設置一些貼合學校條件實際并且能夠發展學生素養的環節,例如,教師可將兩人排球、三人籃球以及五人足球等項目滲入到教學中來,這樣既能使體育教學對場地的依賴度得以降低,又與農村小班化教學的實際需求相符合,可謂是一舉多得。
6.轉變家長認知
如今,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地位越發凸顯,并且在社會各界都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下,人們的教育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然而,貧困地區由于地域、資源等條件所限,使得人們的教育觀念有著極強的應試性特征,特別是學生家長,他們甚至不支持孩子運動,使得素質教育無法良好落實。對此,我們應當追本溯源,推動家長體育教育觀念由應試向現代的轉變,深化他們的體育以及素質教育認知,讓他們明白體育教學之于學生良好學習以及健康發展的意義所在。具體來說,體育教師以及學校可積極牽線學生家長,如可依據微信、QQ等軟件,建立體育教學平臺,定期分享一些體育及素質教育的資源,或者分享孩子在體育課中的優異表現,開闊家長的教育視野。
三、革新教學方法
1.游戲因子滲入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普遍喜愛游戲,這也是他們的天性特征。在游戲中他們往往會表現得極為專注,學習的興趣也會極為濃厚。對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學生的習慣特性作為體育教學的側重點,把游戲因子滲入與體育教學之中,促使學生學習體育技能與新知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有效的調動,進而實現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教師可將農村中較為流行的民間性游戲滲入于體育教學之中。由于這些民間游戲有著極高的文化屬性,學生較為熟悉,因此,教師可將這些游戲項目當作體育教學內容,以此來激起學生的運動熱情。
2.創設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尚處于懵懂的初期發展階段,有著較強的具象化和形象化特點。對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情境教學與體育教學進行聯系融合,為學生創設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降低其學習難度,激發其學習運動熱情。第一,角色扮演形式情境,如教師可指引學生模仿小狗、小猴子、小兔子等動物的跑跳方式,以此來鍛煉其跑跳能力。第二,故事形式情境,如教師講述夸父逐日、小猴子下山等故事,指引學生進行相應的跑、跳、走、爬等運動,為課堂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
結語
綜上,教師應當時刻牢記自身的育人使命,將一年級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需求當作體育教學的切入點,依據當前貧困縣體育教學形勢,不斷延伸和探索改進措施,創設趣味性、實效性的課堂環境,為學生健康和全面成長打下可靠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和鄉村振興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百通.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J].運動,2018(2)
[2]石衛.農村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