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濤 趙玉星
【摘要】中職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鑄造“課程·教學·社團”的創新創業教育、“參賽·研發·生產”的創新創業實踐和“基地·基體·基金”的創新創業保障的“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生? 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3-0079-03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富民之道、強國之舉的重要途徑。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指出:“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創新和創業相連一體、共生共存。”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边@就為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指明了發展與行動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富陽區職業高級中學早在2011年就成為了浙江省首批創新創業課程試點學校和創新創業教研大組副理事長單位。2018年,學校成功申報為浙江省彩虹創新創業實驗室。近幾年,學校從“課程·教學·社團”的創新創業教育、“參賽·研發·生產”的創新創業實踐和“基地·基體·基金”的創新創業保障三個方面鑄造“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
一、“課程·教學·社團”的創新創業教育
2017年,浙江省教育廳發布的《關于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指出,創新創業教育要建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自主學習、指導幫扶、文化引領多位一體的教育課程體系,在專業教學中培植意識;建立健全指導服務機構,組建學生導師團隊,鼓勵學生創建社團。為此,學校從“開設課程,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項目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組建社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三個方面實施“課程·教學·社團”的創新創業教育。
1.開設課程,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課程指學校教學的科目和進程。要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就必須開設相應的課程,把培育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目標、內容和要求等納入課程。為此,學校一方面每周在高一年級開設1節《創新》限定選修課程,在高二年級開設1節《創業》選修課程,在高三年級開設5門創新創業類自由選修課程;一方面在不同的班級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講座和SYB創業培訓課程,聘請對創新創業理論卓有研究的大學教授和在創新創業實踐上卓有成效的成功人士來校講課。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了學校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即培養意識的基礎類課程、提升能力的專業類課程和孵化成果的實踐類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有效地培育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此外,為了提高教師對創新創業課程的執行力,有效地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教研組,由教研組組長組織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研討工作。
2.項目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科學的教學模式是取得教學高效益的因素之一,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就必須精心建構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學校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并總結出了富有成效的以項目為教學單位,集趣味性、參與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模式。從趣味性來說,學校組織教師收集學生感興趣、具有本地特色的創新創業案例,編印校本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從參與性來說,學校借助于櫥窗宣傳、報紙廣播、現身說法等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項目教學活動,暢談項目教學的學習感悟,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從實踐性來說,實踐出真知,學校讓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中產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學實踐證明,這種集趣味性、參與性和實踐性為主要特點的項目教學模式,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3.組建社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社團指各種群眾性的組織的總稱。組建社團,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能力。為此,學校對接專業特色搭建平臺,面向有較強意愿和潛質的學生,組建創新創業類社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學校組建了DI創新社團、創新技法和發明專利社團等,每個社團有隊員30名。在這些社團開展的活動中,隊員們編制創業計劃書,開展“五小”活動,大膽進行創新創業項目教學的實踐,把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好的創意轉化為創新創業的作品和產品,而且不少作品和產品在參加浙江省DI創新思維大賽和創新發明大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可以說,在社團這個展現創意夢想的舞臺,每一位隊員都盡情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參賽·研發·生產”的創新創業實踐
中等職業學校把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谥械嚷殬I學校的培養目標,學校從“積極參賽,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成果展示”、“合作研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途徑”和“批量生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必要手段”三個方面進行“參賽·研發·生產”的創新創業實踐。
1.積極參賽,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成果展示
創新創業大賽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示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和職業高中辦學成果的重要平臺。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既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又可以通過比賽展示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以此來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欲望,讓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的成功感和自豪感。為此,學校對接社會需求,注重教學實效,促使創新創業教育由課程項目向項目實踐、由項目實踐向實踐成果、由實踐成果向大賽成績轉化。學校通過層層選拔的方式,組隊參加國家、省市區的創新創業大賽和DI創新思維大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2014年至今,連續5次獲得浙江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一等獎,特別是2014年獲得全國特等獎,2016年獲得全國一等獎,2019年獲得全國一等獎。參加的DI創新思維大賽,分別獲得省三等獎、二等獎、入圍全國總決賽并獲得全國三等獎。
2.合作研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途徑
合作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流形式之一,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職業學校學生基本素質要求。通過合作,學生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齊心協力,形成團隊精神,在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道路上取得進步。因此,合作研發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與具體實踐的重要途徑。為此,學校建立了創新研發中心——匠心坊、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校企合作研發中心,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不斷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校師生的產品研發能力,培養具有國際素養和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學生在與企業的合作研發中思維越來越活躍,創意越來越多,而且不少優秀創意獲得了國家專利。近幾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專利40多項,發明專利3項,有些專利發明已經轉化為暢銷商品。這些獲得國家專利的學生如今已成為富陽重點企業的業務骨干,為富陽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3.批量生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必要手段
讓學生把創意的金點子設計為作品,再通過批量生產把作品變成市場認可的商品和受百姓喜歡的精品,這是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必要手段。為此,學校制定并實行創新創業教育“校地互動、引導服務、項目推進、創意發明、批量生產”的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實際上是將批量生產程序化。校地互動指學校和地方共同探討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和目標。引導服務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并對地方經濟建設起引導作用。項目推進指以項目形式推進學校的課程建設。創意發明指將學生在項目教學和合作研發中產生的創意發明設計為作品。批量生產指把作品變成市場認可的商品和受百姓喜歡的精品。根據這一程序,通過師生集體攻關、研發的寵物廁所、DIY狗糧機、寵物烘干機、開跨器等系列新產品獲利近百萬。
三、“基地·基體·基金”的創新創業保障
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學校就必須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自身基體,投入專項基金,讓這些保障措施切實有效。為此,學校從“基地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的前提保障”、“強化基體,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保障”和“設立基金,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三個方面強化“基地·基體·基金”的創新創業保障。
1.基地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的前提保障
和普通學校不同的是,職業學校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而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的主要場所,因此,基地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前提保障。為此,學校加強基地建設。2016年,學校建成了“曼京創新工作坊”、“無人機工作坊”、“DI創新思維工作室”和“木藝雕刻工作坊”等具有學校特色的眾創空間——匠心坊。2019年,學校將500余平方米的8間場室改建為“創業一條街”。2018年,學校建立了創業教育名師工作室、機修鉗工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創新創業工作室。這些實訓基地極大地豐富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活化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式,擴大了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空間和平臺,對提高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2.強化基體,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保障
基體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物質制成的材料或物品中,作為主體部分的物質叫作基體。社會學上常用基體喻指事物的主體部分。建立組織和制定制度是學校的兩個主體部分,強化基體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保障。為此,學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長為組長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領導機構,由分管副校長為組長的產學研工作小組,由高校專家、企業代表等組成的創新創業教研組。由這些組織負責指導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學校制定了《創新創業活動管理辦法》、《專利發明獎勵辦法》和《教研組考核辦法》等系列制度,這些制度保障了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保障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規范開展和有序推進。
3.設立基金,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
職業學校的辦學經費比普通學校要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活動的展開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實訓基地建設一項每年就需花費20萬元。以前學校往往是由于缺乏經費而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難以按照項目教學和實施的要求進行。因此,設立基金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為此,學校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基金。這些基金取之于兩個渠道:一是學校自籌,2018年,學校借建校60周年之機,成立了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基金;二是校友捐贈,我校優秀校友、杭州帝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宏向母校捐贈100萬元設立創新獎和教學獎基金。這些基金的設立充分激發了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積極性,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持續的動力源泉。
模式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近幾年來,學校從“課程·教學·社團”的創新創業教育、“參賽·研發·生產”的創新創業實踐和“基地·基體·基金”的創新創業保障三個方面鑄造的“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形成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獨具特色的標準樣式,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2018年3月,學校被評為“浙江省中職名校建設單位”,學生畢業后就業率達到了98%,學生就業后的職業能力和工作表現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此外,不少兄弟學校也慕名前來學校取經。當然,學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有的教師很難勝任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工作,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是學校今后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R].2017.8
[2]張紅保.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6.24
[3]吳悅雙,梁明驊.淺談中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職業,2013.11
[4]王建偉.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路徑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8.12
[5]方園.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創新創業素質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9.6
[6]于丹梅.中職學生創業意識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3
[7]王紅玉,李琰.基于“三元一體”理念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魅力中國,2017(50):5.
[8]李陽,于輝,李文赫,等.黑龍江省高校“三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7):120.
[9]葉林喜,石望東,王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