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德 李根存
【摘要】作業的布置,有助于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因此它又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數學作業的布置要以多樣化、操作性、生活化以及適量性為主要遵循原則,不僅要作為鞏固學生知識的重要工具,還要成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首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布置? 有效性? 提高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農村留守兒童數學作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20】GHB3920。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3-0104-03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以此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對于數學作業的布置,教師應該以實際的教學任務及目標為布置依據。對此,本文就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有效性的提高辦法提出了幾點個人見解,以供參考。
一、精簡作業內容,增強作業趣味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在確保作業具備全面性、系統性以及代表性特點的基礎上,精簡作業內容,不能只是一味地強調作業的數量和重復性,這樣容易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或抵觸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很難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控制好作業的質和量,把控好難易程度的同時,還要注意遵循數學作業的鞏固性和啟發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知識能力,為其布置相應的高質量的數學作業。另外,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還要注意提高作業內容的趣味性,優化作業設計,鍛煉學生思維方式的同時,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1.游戲化作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以鍛煉學生實踐操作和智力為目的,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玩耍的游戲相融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為其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圖形和幾何類的作業布置,不僅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并加以內化,還能促進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如利用“數對”與同伴下象棋;通過指揮伙伴蒙眼走迷宮的游戲,鞏固對“平移與旋轉”相關知識的掌握等。
2.實踐性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時,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還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身邊所存在的數學知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我在教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利用生活情境進行了作業布置:小明家里有一袋面粉,已經用了■千克,剩余12千克。問這袋面粉總重量是多少千克?現在要配制一種鹽水,其中每10千克的水中需要加2千克的鹽,60千克這種鹽水需要多少千克鹽?這類題型的布置,有助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運用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除此之外,在學習關于“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時,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可以增強空間感受,豐富數學知識體驗。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設計一些有效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感知,促進其空間思維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時,我給學生布置了“搭積木”活動;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我讓學生用撕紙的方式去進行探究;在鞏固學生對圓柱體表面積計算方式的掌握時,我給學生布置了自制筆筒的作業等。
3.層次性作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出更有針對性分析,從而給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布置相對應難度的作業。如給后進生布置一些難度較低的作業,給能力較強的學生布置難度較高、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作業等,這樣,既可以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成績,又能消除后進生對數學作業的抵觸心理。
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正確認識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所存在的差異性,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他們設計作業,以此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施行。
1.作業布置分層。首先,對于學困生而言,一些較難的題目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們的作業壓力,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學情,嚴格控制作業的難易程度,從而確保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應該以學習和理解基礎數學知識為主,讓學困生在解題中獲得成就感,增加他們的成功體驗,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其次,對于中等生而言,他們具有可塑性較強的學習空間。因此,教師在給他們布置作業時,要注意知識點與題目難度的合理搭配,以此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中等生積極向優等生的行列邁進。最后,對于優等生而言,他們已經對基礎數學知識有了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很快就能解答出基礎性的問題,很難產生成就感。基于此,教師適當增加題目難度,給他們布置一些開放性較強的題目,讓他們在完成基礎數學題的基礎上,去探索和認識更具開放性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鞏固課堂所學,促進數學思維的發散。以關于三角形內角和的相關問題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三角形內角和的關系進行探索。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四邊形甚至其他多邊形的內角和,引導他們掌握其中規律,從而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2.作業批改分層。首先,優等生的能力較強,教師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作業,以“等級+評語”的形式,相互評價對方的作業情況,鼓勵他們積極尋找最為簡單便捷的解題思路,積極探討不同的解題方法,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給他們布置一些拓展延伸題目,讓他們獨立完成,并由教師當面批改,同時就其解題的思路、過程及結果給予相應的評價,如“有無捷徑”“棒棒噠”等,從而讓學生的潛能獲得最大限度的開發。其次,對于中等學生的作業,教師應該在課后親自批改,針對不同的錯誤原因給予提示或鼓勵。如,對于單純的計算錯誤,教師可以圈出問題所在,用“?”做標記,并給予提示;對于解題思路錯誤的,教師可以給予簡單的提示語,如“找準單位‘1”“注意隱含條件”等;而對于有進步的作業,則要給予語言評價,如“進步很大喲”“今天表現不錯”等。學生通過評價發現并改正問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會更加期待下一次獨立解決問題之后,教師所給予的肯定和贊賞,這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之一。最后,學困生在班級內屬于特殊群體,他們學習能力較差,且自卑感較強。對于這類學生的作業,教師可以面批,既便于更好地對他們發現、分析直至解決問題的指導,又能很好地照顧到他們的自尊心。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發現他們在作業中的進步,哪怕是一點一滴,教師也要及時給予鼓勵或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關愛,從而讓他們對未來的數學學習充滿信心,促進他們數學自信心的培養。
三、多元評價體系,提高學生能力
首先,教師評價。小學數學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時,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其一,將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從質量、態度等方面進行板塊劃分,然后再分別對每一個板塊進行打分,最后將不同模塊的分數相加;其二,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質量進行評價時,可以適當的批注評語,以資鼓勵,進而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自信心。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評語中委婉地指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并為其指明改正的具體方向。其次,學生評價,即學生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學生及時反思自己在某段時間內的數學學習效果及收獲,并總結學習心得,即為學生自我評價;而生生互評,則主要是由小組形式來完成,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成員相互交換作業,并認真審閱,最終對作業給予可觀性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的運用,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也是課堂教學成果的最大體現。最后,家長評價。數學作業的布置,雖然是數學教師的任務,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學生家長的配合。學生作業一般都是在家庭環境中來完成,這時就需要家長的參與。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作業評價中,有助于家長對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促進家校合作教育形式的實現,進而使其更好地支持和鼓勵學生完成作業。
四、布置作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注意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作業。數學作業與教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基于此,數學教師應該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章節知識點以及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習關鍵點去給學生布置作業。
2.作業內容要“短而精”。數學作業的布置,旨在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使其全面掌握相關知識點,因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以量變為核心,而是要重視作業內容的質變。以往通常是,學生結束一天的課堂學習之后,課下也要埋頭寫作業,只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抵觸等消極心態,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準確掌握教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從而充分發揮出布置數學作業的主要作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現如今,學生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廣大數學教師亟需研究的課題之一。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恰當、合理地進行作業布置,不僅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在確保作業知識點豐富的同時,還要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愛金.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分析[J].江西教育,2019(03):74.
[2]張潔.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154.
[3]劉麗娟.提高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7(01):225.
[4]劉秋霞.以反思提升數學作業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