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裕
摘 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初中教育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初中數學在學生課業中的地位頗為重要。文章通過分析目前初中課堂低效的原因,提出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構建高效課堂的三點策略,即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組織高效課堂活動以及完善課堂評價標準。
關鍵詞: 初中數學;核心素養;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084-02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因而當前教育界越發開始強調核心素養對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迫于考試壓力普遍將精力放在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得目前數學課堂上存在低效現象。
一、 數學低效課堂的原因
1. 教學觀念落后陳舊
部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都是承襲年長教師所探索出的固定模式,而這些模式的形成背后蘊含著自身時代背景的特質,并不適合目前教育發展的需要。過去的國民知識素養普遍較低,教育教學也處在發展初期,重點都放在了課本知識的學習上,而主要的考查方式只有考試,漸漸地教學模式也以考試為中心而展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群眾的知識素養普遍有了較大的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相應地教學模式也應該得到改良。
2.教學目標存在偏差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數學教師認為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精確度,提升答題效率,也有另一部分教師認為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滿足他們未來各自的發展需求。這些不盡相同的回答,反映了教師們沒有一個統一且明確的目標,在數學教學中過度注重計算能力的訓練,這很容易使得教學內容被過多的練習題占據,降低學科趣味性,消減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教育是為了滿足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落后的教學思維的限制,但是依舊沒能深入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程度。因此,如果要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必須要突破狹隘的應試形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考的精神以及溝通合作的習慣。
3.課堂流程固化陳舊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效率最高的方式,所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十分重要。根據調查發現,大部分數學課堂存在同一個例子反復使用、同一道例題反復布置、同一套教學用語在不同班級重復提及等現象。課堂的流程就是千篇一律的講解例題——引出知識點——課堂作業——交流答案這種固定模式,學生感受不到差異性,會產生種種負面情緒,逐漸對課堂失去興趣,課堂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信息化時代教育領域開始積極接軌,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等現代信息設備輔助教學,但是多數數學教師往往抽不出多余的時間來精心準備相應的課件,經常是一套課件用幾年,同科教師之間課件重復,甚至是直接到網上下載現成的課件來使用。雖然使用了多媒體,但卻沒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價值,也沒能逃脫出流程固化的缺陷。
二、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教學策略
1.創新使用信息技術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事業帶來了多樣化和現代化教學輔助軟件,合理使用這些軟件,使教學內容直觀呈現,圖文并茂,能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效率,通過微型課堂、慕課課堂、翻轉課堂等,增強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溝通。例如,在教學“立方體”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Flash動畫還原矩形和三角形通過旋轉形成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過程,利用投影儀在屏幕上進行演示,詳細地展現平面圖形變為立體圖形的實質,順勢補充立方體截面的知識。這既增強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學生對于立方體的想象力。再如“二次函數圖像”這一章節,學生需要掌握不同變量的改變會對整個函數圖像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函數圖像由無數的點構成,如果只依靠教師用粉筆手繪,要保證圖像精確性,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一一確定圖像上點的位置,且一個變量的改變就會導致整個圖形完全改變,修改圖像也要花費大量時間。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幾何畫板軟件給學生呈現出整個圖形,不僅圖形精準無誤,還可以隨時改變變量,快速對整個圖像做出調整,為學生留出課堂思考的時間。不僅如此,學生還能清晰直觀地發現圖像與坐標系的關系,認識到變量與坐標軸相交、相切與相離的不同情況。除了幾何畫板之外,CAD等具有3D圖像功能的軟件也同樣是幫助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軟件。
2. 組織高效課堂活動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分析現實案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因此,數學教學需要設計和安排一些結合生活實際的任務,給學生更多在教學活動中親自觀察、親自動手的機會。在班級小組合作進行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鼓勵每個人都發言和表達,營造一種輕松的討論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獨特價值,真正讓課堂中沒有“局外人”,使每個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學知識的研究之上。比如“圓柱和圓錐”這一課,課堂上的教學和展示始終是教師單方面的,無法顧及全部學生。為了有效提升參與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仔細觀察和收集生活中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比如固體膠、飲水杯、漏斗、甜筒殼等,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再進一步,可以讓學生用各種材料親手為水杯制作一個防燙套,為固體膠制作包裝殼,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深化對這兩類立方體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3. 改進課堂評價指標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思路要逐漸從只看重結果的終結式評價轉向看重過程成長的動態式評價。當然這個思路不是說教學結果沒有意義,而是要同等看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學習結果,將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納入多元考察的指標之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保證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當然,評價也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單方面的事,學生之間的互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都有利于發揮評價這個環節的作用。只有加上學生對教師的反饋,教學相長,教師才能在日常教學中發現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也要多引導學生去關注自己多方面的才能,讓學生從不同方面獲得自信。以“統計與調查”一課為例,教材上的一道例題采用了調查問卷的方式來收集全班同學各自喜愛的電視節目,需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教材上已經展示了三種方案,分別是劃記法、條形圖法以及扇形圖法,如不提前說明,學生們極容易受教材影響而限制了思路。教師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經驗采取教材上三種方案之外的方法進行整理。同時,經過各小組之間的對比,也能夠集思廣益,探索出更多的數據整理方案,比如環形圖、玫瑰圖等。教師在對各組代表進行評價時,要對采取創新方案的代表予以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而最終的評價還是要根據代表的表達、操作等綜合表現來給出結果,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互相的對比和借鑒之中優化各自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丁邦鳳.優化教學設計,打造高效課堂——談高中數學教學[J].華夏教師,2018(32).
[2]李孝誠,綦春霞,姚淑華.初中數學教師視域下高效課堂的調查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
[3]陳唐明.微課題研學催生靈動高效的數學課堂[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7).
[4]王光明,王迎.高效與低效數學課堂導入的案例比較[J].教學與管理,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