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英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擴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閱讀教學,注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進行探尋。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技巧;有效性;閱讀能力;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134-02
培養學生閱讀技巧,能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難點問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加強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是現代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偏差,語文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探索找尋培養學生閱讀技巧的方法,是一個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圍繞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進行探析。
一、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技巧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更好,知識接觸面更加廣泛。但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這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1.缺乏對閱讀技巧培養的重視
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多以文章背誦、知識點抄寫為主,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對問題的解答,而忽視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文章背誦、知識點抄寫,雖然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但學生會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失去學習興趣。因此,這種重內容輕技巧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2.閱讀教學范圍受到限制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豐富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依靠教材,還要積極進行拓展,通過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有的教師還會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沒有促進作用,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下,閱讀教學范圍受到限制,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認知能力的提升。
3.學生本身因素
除了教師因素之外,還有學生因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需要具備獨立性與自主性,然而大多數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在學習中并沒有意識到自身在閱讀技巧方面的需求。學生對教師依賴性較強,在具體的閱讀中并沒有形成提高自身閱讀技巧的需要,導致閱讀水平偏低。還有部分學生閱讀主觀意識不強,在閱讀過程中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忽略靈活性較高的題型的解答,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技巧,閱讀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為學生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如何培養學生閱讀技巧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就要豐富教學內容。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現有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進行創新,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真聽、真看、真感受的意義,通過良好的閱讀技巧培養過程,幫助學生找到閱讀中的快樂,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本文從組織學生預習、培養學生閱讀技巧,加強詞句訓練、重視閱讀技巧的培養,強化閱讀訓練、培養學生閱讀技巧三方面探究培養學生閱讀技巧的方法。
1.組織學生預習,培養學生閱讀技巧
預習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通過細心引導,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教師要積極開展預習教學,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往往不能自主地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因此,教師可通過預留作業的方式,督促學生預習相關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標注出不理解的內容,鼓勵學生嘗試著進行理解,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在引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并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制定專門的學案,讓學生根據學案完成預習。例如,在教學《我們眼里的秋天》一文時,教師可提前制定預習方案,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其次鼓勵學生在閱讀時使用詞典查明文章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意思,最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并帶著問題進行二次閱讀,對問題進行解決。
2.加強詞句訓練,重視閱讀技巧的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詞語和語句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也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運用優美的語句抒發真摯的情感,而且離不開語句的組合。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豐富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密切關注學生對詞語和語句的理解,指導學生通過詞句理解全文,并體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收集優美詞句的良好習慣,并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以培養學生閱讀技巧。例如,《大自然的聲音》一文中有較多優美的詞句,運用的修辭手法也比較多,通過閱讀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文章形容“風”的語句非常優美,通過“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的比喻,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在教學課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發現美的眼睛”找出文中優美的詞句,充分感受文章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
3.強化閱讀訓練,培養學生閱讀技巧
教師強化閱讀訓練,在閱讀訓練中培養學生閱讀技巧,需要把握一定的順序與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時,教師需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比如,為了確保學生在閱讀中以強烈的自信心參與其中,教師應給學生講解各類閱讀題的解題技巧。首先,教師要告知學生各種閱讀材料的種類,然后針對不同種類講解解答技巧。比如,在閱讀議論文時,教師要告知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文章的結構,結合開篇與結尾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閱讀記敘文時,教師要告知學生需要帶著情感閱讀,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培養學生閱讀技巧不僅要教給學生閱讀題目的技巧,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到更多的文本,增加學生閱讀量,使學生在閱讀中逐漸提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在增加學生閱讀量時,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閱讀難度,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升,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逐漸提升,教師循序漸進地增加閱讀難度不僅不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倦心理,還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與挑戰欲望,讓學生在解答難度較高的問題中提高閱讀技巧,增強學習自信心。
三、結語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擴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預習,培養學生閱讀技巧;加強詞句訓練,重視閱讀技巧的培養;強化閱讀訓練,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黃檢蘭.小學語文閱讀技巧教學[J].天津教育,2019(27).
[2]智秀鋒.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策略[J].語文天地,2018(09).
[3]郭春華.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及技巧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42).
[4]劉霞.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5(36).